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萬里書】蓬島的溫柔─讀蔣勳《少年台灣》(青春版)
2013/10/26 20:14:01瀏覽1384|回應0|推薦3

 

 

  這是一個難以道盡,恆遠恆長的故事。台員,埋完,東都,福爾摩沙,在歷史的舞台上,悲喜起落都謝幕之後,眼眸所見的山河城市,孕育我們的一切生命食糧,現在稱為台灣。

 

  鎮日徐徐流動的風,吹過肌膚碰觸的廣袤土地,曾經覺得她就是個島嶼,我在島嶼的小鎮出生,山中成長,生活不停咀嚼無數悲喜與哀愁,時日一久,庸庸碌碌成為理所當然。從母親到女兒,群星會到紅葉少棒,解嚴到忘情水(而現在是周杰倫與蔡依林的時代了?),韶光倏忽而過。某個露水未乾的清晨,騎車上班途中,破碎的柏油路與冷冽筆直的電線桿在視線中呼嘯而過,白鷺鷥仍聚在遠方水田裡叨叨絮絮,討論大約是最後一期稻作;轉個彎,有戶人家門前闢了荷花池,荷花幾日前已枯盡了,池邊風波起,搖曳著赭黃的蓮葉與挺拔的蓮蓬─這是我(甚至是多數卑微謀生的島嶼人民)未曾停駐的景致,大隱隱於市的絕美。

 

  台灣是瑰麗的寶島嗎?其實答案見仁見智,但島嶼的生命力絕不容否認。蔣勳老師告訴我們,這塊土地有獨特的歷史景致與人情記憶,只要將自己歸零,就能將自己填滿。所以,蔣勳老師的字句,無須文學評論或情境分析,他要寫的,是一個夢,實現或未實現的、想念或期待的、愛戀或感嘆的,所有生於斯長於斯的人事物;一個純真少年的天馬行空、苦悶中年的罣礙與羈絆、抑或老年聽雨客舟的疏淡心境,都與島嶼牢牢相繫。

 

  你在通霄景仰黃秋茂博士,在九份緬懷悲情城市,在鹿港聽聞耆老述說辜家過往繁華,在八里想像自己千年前是凱達格蘭煉鐵的勇士……也許血緣非原民(其實有誰能肯定他是?南島文化實在過於繁茂),但我們是台灣之子,一生命懸於此,花開葉落,也就在這裡了,明白島嶼擁有的深厚時空,才能感受原始土地的感動。我們無法達到蔣勳老師淵博而細緻的美學與史學素養,卻能隨他的文字走遍島嶼血脈,讓安平追想曲繼續傳唱不輟,讓望安天人菊繼續盛開不墜。

 

 

  曾應友人之邀前往彌陀海邊散心,〈少年彌陀〉文中所述的情景忠實地映入眼簾:

「滿天都是金色的彩霞,彩霞像一種流動的血,血不純然是紅色的,有一點紫,有一點藍,在最流動的地方有很多金色和橙色。」

 

  在那樣的天色裡,一節爬著小蟹的枯木橫亙在濕氣仍重的沙灘上,那時已退潮,一波波碎浪卻仍努力拍打上岸,友人拍下我的背影,紀念我的懵懂少年。彼時初出校園,面對現實的十字路口,徬徨茫然失意無助,不明瞭也不懂,島嶼給我的養分其實已在心底生根萌芽。只是多年後仍然記得,包圍著我的那道熟成霞色,撫慰了過早浮動的憂思。多年後偶然出走,或短暫滯留,扣隆扣隆的火車引領我面向南北行路,熱蘭遮城與三貂角,水筆仔與三仙台,人潮沸騰背後的靜默,才是這個島嶼最好的時光,滿溢著等待人們吸收的精神養分,才是蔣勳老師《少年台灣》裡閃耀著的島嶼的那道光。

 

  說台灣是我心中的蓬島,那座神話傳說裡生於海中的蓬萊仙島,竟是有些浮誇,但又是再精準不過的形容,那是基於對島嶼共生萌發的情愫。蔣勳老師寫出了每個人心中的那個少年,每個少年代表著不同意義的台灣;秋涼之際,當普悠瑪部落的歌聲嘹亮地響起,讀著《少年台灣》,沿著文字地圖,撿拾大港小巷的娓娓道來,蓬島的空氣漸漸地,渲染出怡然而詩意的溫柔。

 

  那個少年,於是準備好流浪,準備好出走,帶著探索的心與明亮的眼睛,島嶼會保護你,島民會歡迎你,只要不放棄自己,屬於心中的島嶼永遠不會放棄你。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ttlejean&aid=919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