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史書】以史為鑑的智慧─讀薩孟武《西遊記與中國古代政治》
2022/02/04 12:10:51瀏覽1423|回應1|推薦8

   每讀評論類著作,都會想起尼采                                                                                                                                                                                                     
    尼采於《權力意志》(Der Wille zur Macht)裡曾說:「沒有事實,只有解釋。」尼采是存在主義者,認為客觀的歷史並不存在,當人類記錄歷史的當下,這些文字產生的都是主觀視角。司馬遷將項羽寫入原為紀錄帝王的〈本紀〉,說「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與其說我們記錄歷史,毋寧說我們在詮釋歷史。人類創造歷史,同時從自己詮釋的歷史文本中學習,激盪出五光十色的火花,薩孟武連結西遊記與中國古代政治便是如此;我們從中探得的,不僅僅是政治學,舉凡組織結構學、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等等都與生活息息相關。


 薩孟武藉由《西遊記》人物性格與故事,闡述與解說政治及人性,並從中穿插歷代經史文本,對照印證了政治權力操作之架構原型,實與人類社會互動息息相關。薩孟武從西遊記出發,明裡說神佛妖魔,實際上便是講人性。政治的定義之一是「管理眾人之事」,因此討論政治時,主軸便是討論「人」。天宮眾神佛的組織階級儼然成為縝密的結構,從孫行者的不平之亂、唐僧的迂儒性格、神佛尊者的小貪小惡,至玉帝的處事方針,無一不顯露真實人性。我們不必糾結書中諸多隱喻指涉,卻能從薩孟武的文字裡,領略出其意欲傳達給讀者的「心計」,此「心計」有助於釐清我們對於人際的困惑,也指引一條讓我們更能如魚得水的待人處事之方針。

  中國古代政治,本就是人性舞台的表演,上下交相賊更是稀鬆平常。如同蘇軾並非適合官場的政治家,他熱情浪漫、灑脫善良,但他不懂如何在組織文化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更無法理解官場中承上啟下的處事手腕;一場烏臺詩案沒能讓他記取教訓,此後餘生顛沛流離,也可以說,他從來都沒能真正學會怎麼當「官」;韓愈卻在〈諫迎佛骨表〉的挫敗後,逐漸體悟政治的真諦:政治不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棋局,他傾盡所能,並非只為自己,更非只為百姓,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可能因為他的舉措而產生蝴蝶效應。於是他得以從〈祭鱷魚文〉(註1)裡脫困,回到政治核心擔任兵部侍郎,繼續伸展他的抱負。蘇軾是耿直亦或不識時務?韓愈是諂媚天子亦或深謀圓融?在其位,如何謀其政,才能讓各方安得其所?讀者如何理解,也影響了政治人物呈現的不同面貌。

  職場同官場,就是政治的角力。傅佩榮教授在《人生困惑問莊子》(註2)中也提到,職場相處之道並非一昧順從,亦非莽撞直言,適切的時機與妥善的表達策略相當重要;此處也明確指出,莊子的基本邏輯是:天地須有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於是「法」與「權」都是必要之惡;在不違法亦不濫權的前提下,做人仍然能妥善「處事」,又能妥善「處世」,才是使社會運作順利,人際愈臻圓滿的方法。青史歷歷在目,以史為鑑,我們因此能獲得許多理解與智慧。

  既然歷史沒有事實,只有解釋,討論政治便必須具備客觀思維。我們活在群體裡,必然得面對組織與管理,更要思考當「事實不一定是事實」時,我們要懂得批判,卻不見得要搖旗吶喊。這個世界孰善孰惡?有智慧的人才能理解,既然人有各種觀點、事就無必然對錯,灰色才是這個世界的主調。我們要做的便是「力行好事,休問窮通(註3)」─認清自己所處在的環境,盡己之能做出改變,或找到一個讓自己能與世道達成平衡的天秤,而不是鎮日抱怨人生不平、社會不公,卻全然不做任何努力,才能在組織裡、在生活裡、在人際裡,跟著這個世界的運行邏輯走,在生命裡慢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這應是薩孟武字裡行間意欲傳達給讀者的觀點。

註1:《祭鱷魚文》,《韓昌黎文集校注》中原名《鱷魚文》,但在《古文觀止》中,則用此篇名。亦有史家認為作者為佚名而非韓愈。

註2:傅佩榮《人生困惑問莊子》第二部 工作的藝術及其他 2020.10

註3:陳人傑《沁園春〈天問〉》:想世間成敗,不關工拙,男兒濟否,只系遭逢。天曰果然,事皆偶爾,鑿井得銅;翁。君歸去,但力行好事,休問窮通。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ttlejean&aid=171548997

 回應文章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2/09 12:54
魚小姐,您覺得中國人的政治行為、和非中國人的,大差異在哪裏?薩先生盛年於蔣家的臺灣,文章只落得插諢打科。
竹筴魚(littlejean) 於 2022-02-13 09:12 回覆:
這是個難以答得好的問題
而且我同意『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
每位作者的觀點必然有其道理

人類的文明發展雖說主軸類似
但既然是思想群體  必然會因為諸多因素影響對政治的操作方式
我非專業政治評論者 說差異 會不會到最後也變成殊途同歸
真要說 我目前的想法可能也是:不同文化中的政治,「人」本身仍然是關鍵
中國社會對於輩分、道德、層級的分際潛移默化在政治裡,

甚至隨著歷史發展擴及周邊華人國家
這是與非華人的政治脈絡裡可以被觀察到最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