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吃西藥比較快」的迷思-~兼答覆“一個面臨困境的母親”的提問
2013/12/22 23:11:28瀏覽3076|回應1|推薦0

「吃西藥比較快」的迷思

~兼答覆“一個面臨困境的母親”的提問

昨天,一位署名“面臨困境的母親”到我的Facebook留言,說:「一包葯拿在手上...要不要讓孩子服用?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很沉重...因為我一直在問自己...這樣是在幫他?還是在害他? 懇請並盼望您的答覆」,身為醫師,我覺得有義務讓民眾免於這種困惑,所以,我以公開信回答如下:

“面臨困境的母親”,妳好!

讀取妳的來函,可以想像妳是一個很用心、也很肯學習的媽媽。問題是,台灣的醫療環境存在著一些誤區,才會造成妳「進退失據」的困惑。

妳的問題,讓我想起一個常見的醫療迷思:「吃西藥是否比較快」的問題。

在中醫門診裡,常常聽到病人說:「我知道看中醫、吃中藥比較慢,看西醫、吃西藥比較快,所以我先去吃西藥,再來找中醫調體質……」。這句話看似普通,卻明顯存在邏輯上的矛盾。既然西醫()比較快(好、痊癒),那當然就選擇西醫()了,為什麼還要去考慮比較慢(好、痊癒)的中醫()「捨優而逐劣呢?」

我們是否會生病,必須要考慮三個要素「宿主(Host)的抵抗力、病原(Agent)毒力與環境因素(Environment)」,這就是西醫流行病學中最基本的流病三角原理(Epidemiologic Triads)

西醫運用抗菌藥(如抗生素),擅長的是殺死病菌(Agent),中醫運用「陰陽平衡」,擅長的是增強宿主(Host)的抵抗力。殺病菌,西藥是高手,勝過任何的「清熱解毒」中藥,但在「增強免疫力」(host)方面,西藥幾乎是交白卷。多數西醫只會建議你:「多運動、均衡飲食、正常作息」,西醫對飲食養生也不內行,無法理解「晚吃蘿蔔早吃薑」的涵意,不知道利用食物的「寒熱溫涼」可以調整體質、增強免疫力,更不懂「人參、黃耆補氣,當歸、白芍補血」的藥物運用。

在台灣感冒去看西醫,拿回來的藥有許多是「症狀治療藥」,這些藥能減輕不適,但實質對身體並無好處。感冒時,身体為了「對抗病原、保護自己」而產生「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咳嗽、發燒……」,這是症狀也是保命所必須的反應。用「症狀治療藥」消滅掉症狀,雖然讓病人感覺舒服,但付出的卻是「不抵抗、不保護」的代價。在美國、加拿大,一般的平民百姓都知道這個道理,所以除非真的非常難受,否則「民眾不會要求、醫師也不會濫開」這些「症狀治療藥」,但這種「症狀治療藥」在台灣卻成了某些醫師「門庭若市」的最佳工具,醫師拼命開,民眾捨命吃,健保局()的無知與浮濫,成了最大的幫兇。

至於改變環境因素(Environment)中西醫應是各有擅長,西醫在改變體內巨環境(Macro-Environment)上佔優勢,中醫則在調整微環境(Micro-Environment)上較強。以闌尾炎Appendicitis引發腹膜炎為例,西藥的抗生素或是中醫的「清熱解毒」藥,都比不上直接剖腹探查、切掉病灶,灌洗……來得有效。但術後身體的復原,中藥提供了「丹參活血、川七化瘀,黃耆補氣、當歸補血」來防止沾黏、促進癒合,就遠勝西醫單純的「Bed Rest」。當然,能否救命最重要的關鍵是手術開刀,所以,這一部份我認為西醫還是略勝一籌。

在我們長輩那一個年代,常見有「掛著二條鼻涕」及「臭耳聾膏」的小孩,前者是「慢性鼻竇炎」、後者是「慢性中耳炎」,但當時的小孩卻鮮少有「過敏性鼻炎」與「氣喘」。五、六十年前治療感冒並沒有多少的「抗菌藥」及「症狀治療藥」可用,由身體的免疫系統與感冒的病原「會戰」於「鼻腔、鼻前庭、副鼻竇、咽喉……」(頭面)之間,有一部份病菌會經由耳咽管竄到中耳,造成急性中耳炎,耳膜穿孔後,轉成慢性中耳炎(流耳膿、臭耳聾膏),病菌也會侵入副鼻竇,化膿而成慢性鼻竇炎(掛二條鼻涕),今日抗菌藥普遍運用後,這種情形就減少,但也因為濫用了「症狀治療藥」,消滅「打噴嚏、鼻水、鼻塞、咳嗽、發燒……」這些第一道防線,病原可直接進入氣管,所以,現在的小孩「過敏性鼻炎、氣喘」明顯的增多。

塞在鼻腔,叫做「鼻塞」,不會死人;塞在氣管、細支氣管,呼吸發出咻咻聲,叫做「氣喘」,會死人,那麼你會選擇塞在哪裡?

當你說「吃西藥比較快」時,若是「用抗菌藥」讓「敵人(病原)消失得比較快」,那是好的,若是「用症狀治療藥」讓「症狀消失比較快」,那是不好的。

感冒的病原多數是病毒,西藥抗菌藥是無效的,只能靠自己的免疫力。但是西醫耳鼻喉科的Local Treatment局部治療(「通鼻子引流」),可以將鼻腔的內在環境改變回正常,有利於鼻黏膜的復原(請參考我的文章通不通,有關係!洗一洗,有道理!~通鼻子的理論基礎)。「通鼻子引流」是Epidemiologic Triads裡,加強HostEnvironment這二根支柱的力量。

小孩會發生急性中耳炎,病灶起源於鼻腔而非中耳,處理原則是要「通鼻子」而非「通耳朵」。用了抗生素,雖然可以殺死中耳炎的病菌(Agent),但後續的「復原工作」還是要靠host免疫力及改變Environment,妳這二點沒做好,無怪乎小孩會久咳不癒。

附錄:“一個面臨困境的母親“來函原文

林醫師.您好 我是一個快滿3歲孩子的母親。 非常認同您發表的一些關於感冒不應馬上讓孩子服藥的相關文章,但最近我遇到一個對身為母親的我來說,非常困難的處境。 就是孩子11月底左右,因流鼻涕、咳嗽太久(因為我就是希望孩子可以試著身體自癒),造成左耳輕微中耳炎。後來,只好就醫服用了8天左右的抗生素,中耳炎也確定好轉正常了。

但中耳炎痊癒不到2..現在又開始流鼻涕..咳嗽...已經一周左右..鼻涕前幾天有一點黃鼻涕..現在卻又都只有透明的鼻涕..但咳嗽還是一樣持續...

想請教林醫師的是,身為母親的我,到底何時'該讓孩子服藥'..何時可以嘗試讓他自癒...真的很不想讓他服藥..卻又擔心一直咳嗽下去..會不會有肺炎、中耳炎等嚴重併發症...

因為我完全沒有醫學專業知識...所以並不知道咳嗽嚴重到一個程度,會導致哪些該服藥的併發症...也就是當我發現孩子已經出現哪些症狀的時候,我該放棄讓孩子自癒..直接就診??

林醫師..因為身為母親的我..一包葯拿在手上...要不要讓孩子服用?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很沉重...因為我一直在問自己...這樣是在幫他?還是在害他? 懇請並盼望您的答覆

敬祝

安康 一個面臨困境的母親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tc253&aid=10081940

 回應文章

川 銹子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25 20:37

林醫師您好:
敝人叫川銹子,看了您給這位媽媽的回信,覺得蠻客觀中肯,所以送出迴響。
在日本西醫也可以開漢方藥處方,病患可依自己需要向醫師要求,像我有逆流性食道炎,因為吃西藥效果不彰,加上我本身比較喜歡東洋醫學的東西,所以請醫師開漢方藥(如Tumura六君子湯等)效果還不錯。我父親雖是西醫(受日式教育已過世),但他也對中醫與東洋醫學等也有研究,所以對自己的病人也會提供許多除了西醫觀點以外的意見供他們參考。有道是醫食同源,人體本身就有免疫力,平時日常的生活飲食,起居作息最重要。
最後謹祝您馬年行大運,龍馬飛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