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誰還記得這個黨?
2007/04/16 13:02:57瀏覽3127|回應1|推薦15

 中國民主社會黨?!沒錯,你知道/記得嗎?

 在黨禁年代「政治啟蒙」的我,曾經對這個當年台灣唯二的「在野黨」之一,感到過一點興趣。比起標舉右翼國家主義的青年黨,有著溫和、人道、弱勢色彩的「民主社會主義」總是比較容易讓人有好感。該黨的《宇宙》雜誌,曾是我中學時最早的關於左翼知識的來源之一,該黨創黨領袖君勱的《社會主義思想運動概觀》更是我最早讀完的一本社會主義史書籍。

 不過在現實中,對民社黨的認識就是它的內部紛亂,黨禁剛剛開放,本已派系對立的民社黨就進一步分離出多個小黨派,下載內政部的全國政黨名冊,還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中國民主黨、大同黨 ...... )。隨著見聞的比較開闊,才知道台灣政治史上的幾號重要人物竟具有民社黨籍:「無黨籍」台北市長高玉樹、高雄市長楊金虎、台灣首任民選縣長(花蓮縣)楊仲鯨、基隆市長林番王、在日本時代就活躍於民族運動中的葉榮鐘、南北雙嬌之一的省議員黃玉嬌 ……

 直到今天,民社黨還存在,他們的機關刊物《海峽兩岸》也還持續出刊著,據說,還能發行到大陸去。

 怎麼會突然想起民社黨呢?最近隨意翻看《蔣中正總裁批簽檔案目錄》一書,裡面引起我興趣的是有許多檔案是關於民社黨內部情形、上報到蔣介石的報告,有的還指出係「深入到民社黨內部工作」的「同志」所做的報告。這些內容包括了民社黨內部派系的衝突、民社黨領袖參與香港籌組第三勢力的相關消息、民社黨對重大議題的意見與國民、民社兩黨關係等等。

 作為黨禁時代的「在野黨」,民社黨一直積弱不振,一方面當然是先天失調,本來在大陸時就缺乏真正的根基,更不用說來到台灣之後。另一方面,則是國民黨的控制與滲透,比如透過「反共救國費」來養成民社黨依賴性與製造內部分化。國民黨的滲透和從中見縫插針、逢洞灌水,也是該黨無法團結振作的原因。而有多少黨員真正了解、認同民主社會主義也是大有疑問。這些情況,民社黨人的回憶已經談過了,前調查局官員的回憶也談到過。

 《蔣中正總裁批簽檔案目錄》的相關資料,其「貢獻」大概在於讓我們知道國民黨對民社黨的情況到底掌握了哪些,又有怎樣的作為。

 從不少台灣地方政治人物曾加入民社黨來看,這個黨也未必完全沒有發展的可能,不過先天不足、後天又乏重整改造的契機,也只能漸漸淪為花瓶黨。從民社黨的歷史看來,經濟上的自主、組織上的嚴整、理念上的清晰是一個黨有無發展前景的重要觀察尺度。

以下是一部份關於民社黨的資料與書籍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民主社會黨》,檔案, 1987

君勱,《中國第三勢力》,稻鄉, 2005

謝漢儒,《早期台灣民主運動與雷震記事》,桂冠, 2002

謝漢儒,《關鍵年代的歷史見證》,唐山, 1998

柯水源訪談,《謝漢儒先生訪談錄》,台灣省諮議會, 2001

謝漢儒是福建南安人,來台後曾遞補擔任省遴選的省參議員,《關鍵年代的歷史見證》一書就是記錄他在省參議會時代的種種見聞。《謝漢儒先生訪談錄》則是冷衙門省諮議會的口述歷史計畫,網上也有下載版。

潘光哲、劉季倫、孫善豪主訪,《顧紹昌先生訪談錄》,國史館, 2002

顧紹昌曾任民社黨秘書長,也編輯了《宇宙》、《再生》、《海峽兩岸》等機關雜誌。

鄭大華,《君勱傳》,中華書局,1997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kage1938&aid=898419

 回應文章

BB 咖啡。以淚封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看到了
2007/04/17 22:32
在老鷹家看到小蛋捲 好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