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18 11:20:18瀏覽1385|回應3|推薦9 | |
圍繞著兩岸政治對話的相關議題,突然又熱鬧了起來。馬主席的就職演說中,雖然重點似乎以國內政治議題為主,不過,不管是黨政協調、黨務革新還是黨產歸零,這些國內政治議題對馬主席來說只是短期目標,馬接任主席的長遠規劃或說真正重大的意義,始終是擺在兩岸關係上。 馬英九接任國民黨主席前夕,國安體系的智庫負責人在台美重要智庫共同舉辦的研討會上,提出兩岸要進入政治對話應該具備的三項要素,無論就時機或場合來說,都頗耐人尋味,當然也是馬主席要傳達給北京、華盛頓和台灣人民三方面的重要訊息。 只不過,大陸當局如何解讀國安高層提出的這三項前提,仍有待觀察。MOU和ECFA雖然進度未必符合預期,但已算是「進行式」。 至於第二項「台灣內部對兩岸進行政治對話已有共識」,從台灣角度來看自然是理所當然,但若所謂內部共識是指朝野兩黨形成共識,從目前形勢來看,實在難如登天。對大陸來說,避免讓民進黨在兩岸政策實質上擁有「否決權」,絕對是一大重要任務。 第三項「國際社會接受」,實際上是說給美國和日本聽的,反映了台灣所處的微妙國際格局。雖然看似不盡符合大陸方面「兩岸問題由兩岸中國人自己解決」的基本立場,但目前台中美三方關係堪稱順暢,大陸當局也體認、理解台美間特殊關係的既存現實。反倒是台灣、日本先後出現政黨輪替的大變局,日本新政府的對台政策仍待澄清。 在三條件說提出後,香港明報便報導中共中央計劃藉紀念辛亥百年時機,推動兩岸政治談判,實現兩岸最高領導人正式會談,放消息的試探意味濃厚。嚴格說來,此事也非新聞,八月初即有香港政治評論員提出此議。辛亥革命創建的是中華民國,兩岸若真要共同紀念辛亥革命並藉此進行政治對話,前提除了是台灣內部條件成熟,大陸當局也得想清楚如何面對現實的「中華民國」。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