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05 01:19:05瀏覽10433|回應88|推薦26 | |
在「中國威脅」之外 十.一」 國慶閱兵大典展現了大陸當前的軍事實力,受到各國的關注,也引來台灣內部某些媒體又高喊了一陣「中國威脅論」。中國在民主法治人權上亟待改進,軍事上可能威脅台灣安全,許多國家對崛起的中國有所疑慮,這些都至少是「部分的事實」,已經無需反覆強調。 看到自己家門外人影幢幢,關起門來高喊「賊來了」,甚至還拼命咒罵自家人不一起吶喊,其實沒多大用處,只會自亂陣腳。總得先搞清楚來者何人,意欲為何,再思考對應之策。面對中國何嘗不是如此?真正的問題該是:「中國威脅論」所描繪的中國圖像是否全面而準確;除了隔海、隔空痛罵,台灣到底該如何面對這個龐大、又可能產生威脅的中國? 因為混雜著統獨與藍綠對抗,對這些問題,台灣內部總是吵個沒完沒了。我們不妨跳脫台灣的視角,看看東亞鄰國怎麼思考這個問題。韓國的輿論,其實是我們可以參考的資源。 韓國的民族主義思潮極其強烈,他們追求自主獨立,反對外來勢力的意志與實踐力,比台灣強悍的多。在歷史上,韓中雙方多次發生戰爭,在近代,朝鮮半島曾是中日逐鹿的場域,在當前,從歷史認識到朝核問題,韓中關係始終存在一些矛盾。韓國目前的三大報紙:《朝鮮日報》、《中央日報》和《東亞日報》立場都偏向保守派。韓國的保守派基本上反共、親美、親財閥、敵視北韓,認定中國是北韓的後台,自然不是什麼「親中派」。 此次中共建政60周年,這幾家報紙都有所評論。《東亞日報》在「十.一」前的社論中強烈表達了對中國的批判與擔憂,但結論卻是提醒政府,在韓美同盟外,要持續發展與中國的雙方關係,因為這「對於我們國家利益是必要的」,主張要以「已經定期化的韓中日首腦會議為契機,確立3國共存共繁榮的多方框架」。 《朝鮮日報》在「十.一」後的社論則以G2時代的韓國出路為主題,指出「中國的快速發展帶來了世界秩序的重組,鄰近的韓國也有必要改變國家戰略」。韓國要解決的首要課題是北韓問題和南北統一,而這都與美中兩國的利益密切相關。另一方面,在G2時代中,美中既是潛在競爭者又是緊密伙伴,與美蘇對決的冷戰時代完全不同,所以「韓國領導人應致力於制定適合新世界秩序的國家戰略,重新調整國家體制」。 《中央日報》的評論對中國的態度似乎更為親善,在「十.一」前刊登的一篇署名評論中,一位韓國學者還引用約翰.奈思比「如果不能戰勝中國,就融入到它的增長之中吧」的說法,提出關係韓國經濟發展的大問題:要「融入中國的增長,還是獨自落單」? 掌握世界格局的變動,根據國家與民眾的利益,制定合宜的國家戰略,調整國家體制,是韓國輿論界的基調,卻也是台灣某些政黨、政客始終難以學會的思維。對於那些只會關起門來吶喊的政客與媒體,民眾怎能信賴它們?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