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26 08:08:02瀏覽3734|回應7|推薦15 | |
這一切,是那麼熟悉,已成了每次類似事故發生後的制式反應,難怪有大陸評論者說,礦難的「警鐘早就被敲破了」,而「傾聽警鐘的耳膜麻木了」。 關於大陸層出不窮的礦難和此次事故,真有太多的「為什麼」要問。 ˙11月22日,黑龍江省省長說要「鐵腕打擊非法開採的小煤礦」,但鶴岡煤礦今年前10月產量超過百萬噸,它所屬的龍煤礦業集團是中國最大國有煤礦之一。 ˙11月21日,礦難發生前53分鐘,煤礦調度室已提示:「立即通知礦領導並組織井下人員撤離」,但井下528名礦工繼續作業。53分鐘後,事故發生,至少104人死難。 ˙礦難發生前,正是「全員決戰八十天,爭創安全最佳年」的活動期間。11月18日,省政府安全生產督察調研組才到鶴崗,當地政府負責人曾承諾「切實做好年底前各項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全市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11月11日,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組織的煤礦安全生產調研組在鶴崗開會,要求做好今年最後50天的煤礦安全生產工作。 ˙10月27日,黑龍江煤炭安全監察局通報存在安全隱患的煤礦名單,其中正有出事的龍煤集團鶴崗分公司。 ˙先前鶴崗就礦難連連,8年來就有3起特大災難,死亡人數從13人到44人。 ˙2006年,安監總局等發布規定,國有重點煤礦原則上每個採區同時作業的採掘人員每小班不得超過100人。但作為國有重點煤礦的新興煤礦,卻安排了528名礦工同時作業。 這一切是為什麼?一位鶴崗煤礦礦工子弟以「守身如獄」之名投書大陸《燕趙都市報》,題為「我的父親也是一名礦工」,文中寫著:「血與淚,黑與紅,似乎成了中國煤礦的主旋律」。 事實上,煤炭可說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大陸經濟成長過程中耗費大量能源,是全球能源消費成長最快的國家。而長期以來,煤炭在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一直占三分之二以上,產量也快速成長,今年10月同比成長高達21.1%。可以說,是煤礦礦工以他們的血汗支撐著大陸的經濟成長,煤礦礦工的處境更是檢證「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以及「和諧社會」是否真實現的重要指標。 最近,由於中國的經濟成就、美國的相對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結構性危機,海內外不斷討論是否存在「中國模式」,又起多大典範作用。許多學者指出,「中國模式」、「中國道路」的特點之一就是追求平等與永續發展。從「中國煤礦的主旋律」來看,「中國模式」還很不穩固,還是有待實現的理想。 1984年,台灣還在威權統治和經濟高速成長階段,曾連續發生海山、煤山三起大型煤礦災變,死難者合計270人,許多是來都市打工的原住民,這是失敗的台灣經驗,也刺激了社會進行反思。在實現社會公正和永續發展上,兩岸要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