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30 00:36:33瀏覽2756|回應13|推薦20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週年的日子即將到來,「六十一甲子」,對華人來說的確有著重要意義。中國共產黨誕生於上個世紀20年代國際左翼運動的狂飆時期之中,在二次大戰後、冷戰初起之時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於全球化大潮來臨前轉向改革開放,更在全球化時代快速崛起。 從冷戰對峙到全球化年代,中國面貌和世界時局的變化堪稱其巨大。柏林圍牆,這個冷戰時代最具象徵意義的標誌,已經倒塌,左翼政黨和社會主義思想在世界許多國家裡雖然仍活躍著,但在國際層面上,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壘基本消失。中國,則從前30年的「不斷革命」、不斷激進化,轉向後30年的「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融入資本主義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 和60年前相比,人類如今面臨全新的問題,如全球暖化,也面對一些舊問題的新表現,如金融危機、失業與貧富差距。中國的崛起,不管它會帶來正面還是負面的衝擊,無疑也是當前各國所要共同面對的新課題、大課題。處理這些新課題,需要我們換個腦袋,換個眼光,套用大陸的語言來說,就是要「解放思想」。舊時代的那些舊思維、舊眼光,或許仍可供參考,但也僅供參考。 令人惋惜的是,冷戰已經結束了20年,不少人的思維方式裡的「冷戰結構」仍沒有打破,還在用舊的眼光來認識事物,尤其是中國大陸所出現的各種變化。 中共雖然仍名為「共產」,「社會主義」一詞仍不時出現在大陸官方的宣傳語彙中,但是,30年的改革開放無疑是學習、引進和培植資本主義的過程。今日中共與中國社會的性質早已出現根本性的變化,就像是有英美式、日本式,甚至是法西斯式的資本主義一樣,現在的大陸既可說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也可說是「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兩岸的關係,早已不是過去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對立,舊的「反共」思維,早就不再合用。 可笑的是,面對一年多來兩岸的和解進程,一些媒體、政黨、團體和個人,重新舉起了「反共」的旗幟,揀起了「匪諜」、「共匪」等過去專制時代的政治語言,來進行政治動員與鬥爭,反共抗俄的歌曲還出現在群眾活動當中,真不知道今夕是何夕。 這種新時代的舊反共言論其實是相當危險的,它妨礙了我們準確地認識中國,它用「反共」與「親共」的對立來進行惡質的政治鬥爭,更完全複製了過去白色恐怖時代的「扣紅帽子」手段,是極其拙劣而荒誕的。台灣如何面對崛起的中國,需要多方進行建設性的對話,而不能用「抹紅」對手與歪曲現實的手法。 冷戰時代雖然遠颺,但是亞洲的冷戰結構仍未全面解凍,朝鮮半島是一個,過去的兩岸關係是另一個。現在兩岸對立開始緩和,卻還有崎嶇的道路要走。對台灣來說,「如實」地認識中國,並且面對它,不吹捧、不偏激、不盲目、不扭曲,是我們當前非常重要的課題。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