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剁手黨,如何戒掉買買買
2017/03/01 13:12:01瀏覽1818|回應0|推薦14

談到無法控制的購買欲,我想起一部電影叫《一個購物狂的自白》(Confessions of a Shopaholic),電影描述麗蓓嘉熱愛購物,導致債臺高築。儘管通過購物的品味,她成了某些人眼中的時尚教主,總是一身光鮮亮麗。但她背地裡因為忍不住購物欲而造成的心理壓力、經濟負擔,實則讓她叫苦連天。

堆積如山的名牌,購買當下的快感,逐漸累積成一個巨大的謊言,而謊言總有戳破的一天。銀行要追討她的債務,連帶好不容易擁有的感情,都可能隨著真相浮出水面而終結。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購物,本當為我們帶來生活的享受和快樂,最終卻化為壓力與不安,連帶影響我們生活的品質,我們該如何從中找出一條活路呢?

 

§ 購買欲的真面目

首先,「購買欲」並不是一個全然不好的概念,而是造成我們心理壓力,我們認為應該調節卻調節不過來的情況,我們需要檢視一下自己為何消費。

一般購物都有一個特地的生活目的,小至天冷了買衣服,肚子餓了吃飯;大至為了上班方便買車,為了給家人一個安全、溫暖的買房,這些消費屬於「功能性消費」。

換句話說,功能性消費就是建立在「需要」之上的消費。人的生活有各種需要,在現代社會,無法依靠自己農耕、織布,人們靠消費的方式,將勞動力以金錢為工具、網路或實體店鋪為管道,彼此交換、各取所需。

便利的同時,現代社會的某些進步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有了信用卡與更容易取得的分期付款等信貸制度,快時尚等用過即丟的消費觀念,以及現代社會帶來的生活壓力需要一個紓解的空間。

購物成為一種替代品,形成「補償性消費」,補償性消費大致有幾種類型,這些消費都成為現今廣告學、傳銷學刺激消費的竅門:

1. 情感補償

當我們一個人孤獨的時候,某些消費能填補我們的孤獨感。譬如一個人用的電器產品、打賞直播網紅。堆積一屋子的商品,能夠讓我們減輕一個人在房間的孤寂感。

情感補償式消費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是我們過分依賴消費帶來的短期效果,忽視或疏離真正通過人際社交營造的情感世界。點擊購物的一瞬間就像打雞血,你能掌握過程和結果,但真正人際間的相處充滿風險。

2. 人格補償

購物是一種與外在世界交流,進而認知自我的方式。主打安全的房車廣告出現一家人出遊的情景,主打成功人士的廣告則多以一身時尚的個人為重心。當我們對自己的人格,以及社會關係不夠清楚,我們會試著通過購物給自己樹立一個清晰的身分。

當這個身分過分理想,超出我們能夠負擔的範圍。就像某些人用兩個月的薪水買支手機,就可能讓我們有種錯覺,我們晉升到了更高的階層。

3. 價值感補償

當我們感覺自己沒有價值,尤其當所處的環境用金錢等物質標準來衡量一個人,包括貶低一個人。消費帶來的「主控感」能夠讓我們找回自信,保護自我不因外在評價而崩潰。

這種思維很可能陷入一種習慣性的條件反射機制,當我們內心覺得自己不夠好,我們就通過購買來撫平不夠好的感覺。有時候,我們的感覺來自他人的誤解,有時則真正有那麼一些個人習慣需要完善。

但我們既不澄清誤解,也不在後面的情況自我完善,那麼購物買來的價值感並無法真正轉變我們的處境,提升我們自身對自己的肯定。

除上述三點,購物欲還會被某些因素挑起,好比我們天生有對生存的危機感,造成我們可能屯貨過度,譬如某些人總是把冰箱塞得很滿。

另一方面,人天生有從眾心理,當大家雙十一買買買,你跟著身邊的人一起參與其中,也能帶給我們安全感。

 

§ 如何合理消費

通過對購買欲的理解,我們可以通過下述方式,在消費的時候自我檢視,讓我們更清晰的看待我當下為何要做此筆消費:

1. 我做這個消費,出於功能性目的,還是補償性目的?

2. 我做這個消費,是否手邊已經有功能類似的產品?

3. 我做這個消費,是因為想要,還是需要?

4. 我做這個消費,在於沒有會不安,但有了是否會讓我變得更好?

5. 我做這個消費,因為「那些人」有,所以我也要有?

6. 我做這個消費,是否花了很多時間,以至於影響我做其他正事?

7. 我做這個消費,檢視之前類似的消費,最後帶給我哪些快樂與負擔?

8. 我做這個消費,我認為我百之百能為這筆消費負責?

9. 我做這個消費,是否猶豫再三,甚至需要天人交戰?我為何如此?

10. 我做這個消費,是否有比做這件事更讓我快樂的事?

如果你本身有剁手黨的困擾,不妨在剁手前思考上述十點。除思考本身,隨著時間拉長,購買衝動降低,也更能讓我們冷靜看待,及把握購物行為。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9377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