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0/30 18:20:46瀏覽9338|回應0|推薦23 | |
近日看了改編自張嘉佳小說的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我沒看過小說,但電影通過三段故事,訴說三段路過的方式。當中共同的信念,是愛情的突如其來,沒有人在愛情中能完全自由,以及當任何人出現在我們生命中,或者我們出現在他人生生命中。 所有的路過,都不可能僅僅只是路過。
§ 你以為的路過,可能是你不夠成熟 陳末和小容在大學就是戀人,他認為相愛就可以永遠在一起,但小容更看中適合。 大學時代的陳末,適合大學時代的小容,這才是他們在一起的原因。陳末自以為兩人在一起是因為他們的賭約,那是他受限自身英雄主義的看法,所以他才會在電台再次和小容打賭。 對於已經脫離青春,想要前往更開闊世界的小容,即使陳末真的做出收聽率第一的節目,我想她也不會跟陳末結婚。 賭注對陳末來說是重要的,因為他相信世上還有奇蹟,還有青春冒險的愛情。 小容不相信,她信的是所謂成人社會的邏輯,好比和一位商業巨鱷做投資,即使後來證實她被騙了,她依舊保持冷靜,因為她運氣不好,但不表示她做的選擇是錯的。 就像許多人當年把錢投在美國萊曼兄弟控股(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後來次級房貸危機,擊垮了萊曼兄弟,還造成全球股災。但投資萊曼兄弟的人實際上都是理性的,畢竟裡頭都是專家,提供出來的資料對一般人來說極有公信力。
這是戀愛的第一項諷刺之處,隨著年紀漸長,理性的力量在愛情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但有時我們發現理性只是一種幸福的假設,而不是幸福的保證。
曾有這麼一個朋友,他在香港某投行工作,他一位大陸同事來自背景厚實的家庭,身邊有一個交往多年的女朋友。後來政府打貪,大陸同事父親下馬,女朋友很快立刻果斷分手。 這是現實嗎?如果你是他同事女友的家人、閨密,你會不會希望她別被愛情沖昏頭,影響了一生的幸福?會不會錯過今生最愛? 小容路過陳末的青春,陳末忘不了小容,因為他無法從自己的青春出走。某個角度來說,這也是為什麼他收留豬頭,因為豬頭是他的青春,就像他說的「豬頭的愛是一個座標」,讓身邊的人都相信仍活在青春歲月。 陳末路過小容的青春,對小容來說,路過只是路過,是偶爾撿拾的回憶。她已經從自己的青春走出來,可這是陳末所無法理解的,因為他們生活在兩個不同的時空。 他們註定只能當好朋友,往往我們可以允許身邊有個不成熟的朋友,朋友不一定要每天見面,不一定要負擔對方的幸福,但相守一生的伴侶則不同。 可是小容就比陳末過得好嗎? 當我們只是選擇從別人的身邊路過,我們無法控制別人是否願意讓我們說走就走。 更何況,有時當我們一心只想路過,最後該走了,卻是我們自己死賴著不走。 我想起電影《甜蜜十一月》(Sweet November),女主只想跟男主談一個月的戀愛,男主本來樂呵呵的,想甜蜜無負擔。誰知道最後捨不得走的,是他,而不是她。
§ 你珍惜的紀念品,別人路過的垃圾 豬頭和燕子同樣展現了兩個人步調的不一致,燕子只想路過,但豬頭卻以為那是停留。
戀愛的第二項諷刺之處,就在於人們經常錯把相似的情感,誤認為愛情。
于鳳至愛張學良,那是往死裡去,想不開一般的仰望帥。但張學良輾轉花叢,即使後來回憶前塵往事,對妻子有的只是愧疚。 胡適多次想跟江冬秀離婚,也多次移情別戀,對婚姻如同談民主,他說容忍是自由的精神。對妻子更多的是敬,而不是愛。 豬頭為燕子做的一切,燕子可能有感激,有愧疚,甚至有崇敬,但這些都不是愛,有時卻讓別人以為那就是愛。 為燕子打抱不平,賺錢養她。這種支持是豬頭的生活重心,是他從大學開始就習慣的生活模式。 然而,就像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論愛,「我愛,我願你所是」(amo,volout sis),我們愛一個人,往往有一個期望,希望對方符合我們所想的那個人。 所以熱戀時期,當我們對另一個人的幻想尚未破滅,我們彷彿籠罩在極度的幸福中。即使看見缺點,有時我們還會自己給他找藉口,同時也給我們繼續保持幻想的權力。 可是隨著生活的面貌越來越完整,對伴侶的認識越來越多,有更多的惡與平庸被我們發現,進而我們陷入愛的痛苦。 面對對方不符合自己的期待,通常人們有幾種做法,徹底的就是分手,不徹底的就是改變自己,或者改變對方。還有一種,就是用麻木應對感情的生滅。 維繫關係,無論是否進行改變,過程都是痛苦的。改變自己,對方不變,我們的期待依舊落空。改變對方,就像勉強替貓剪指甲,可能貓還沒受傷,自己就先受傷。 這些覺醒與傷痛,其實不是壞事。因為想要更進一步,想要真正讓對方進入自己的生命,我們必須袒露更多的自我。這是一種信任感的展現,相信對方能夠接納自身的不完美。 最後燕子跟豬頭分手,跟豬頭「借」來的二十萬也沒還。豬頭自顧自的為燕子說話,陳末聽不下去,說當年偷錢的就是燕子,豬頭暴打他一頓。這一幕突顯了豬頭對燕子,始終處於愛情的幻想階段,他不瞭解燕子,因為燕子從未真正的在豬頭面前坦露真實自我。 勉強的愛,無論對像是誰,持續多久,恐怕都只是一個人在單戀。
§ 有意義的路過:走出我們的舒適區 陳末與小容、豬頭與燕子。前兩人的愛情停留在大學時期,眼睜睜望著喜歡的人離他們遠去。 反觀,茅十八和荔枝,他們為什麼能走在一起,很大一個原因就在於他們認識彼此的時候,正屬於兩人成熟度相近的階段,就像當年的陳末和小容。 這也可以用來看陳末和么雞的戀愛,么雞年紀輕、社會經驗不豐富,但她的愛情觀卻比陳末成熟。 陳末不懂成全,么雞懂。 可笑的是這很可能是「廣播節目中的陳末」,那個看起來什麼都懂,滿口道理的「電台主持人陳末」教會她的。那不是真正的陳末,長不大的男孩;而是另一個陳末,發人省思的熟男。
愛情的第三項諷刺之處便在此,那些戀愛專家,把愛情說得頭頭是道的諮詢師,他們可能根本不懂自己在說什麼。愛只能在愛中驗證,而不是用華麗的詞藻。
成長是一個擴大自己認知與能力的過程,成長過程可能帶來焦慮、不安。心理學有所謂「舒適區」學習理論: 每個人都活在一個三環同心圓,最內環是「舒適區」(comfort zone),我們在此感到熟悉、安心,好像永遠不需要長大。 最外環是「恐慌區」(panic zone),那是不熟悉、充滿各種危險的區域。 三環中間是「學習區」(learning/growth zone),這個圈會隨著我們不斷增長自身的能力,跟著膨脹我們的舒適區。 青春就像一個舒適區,讓人得以愛的熾熱,愛的不計後果,所以許多人都忘不了青春的回憶。 有些人因此到了中年還不願離家,繼續吃家裡、用家裡當尼特族。在愛情上則繼續用大學生時期,或少年期的兩性觀再談愛情,結果在社會上吃了很多人際交往的白眼。 有些人在恐慌區經歷一次痛苦,就再也離不開舒適區,也無法拓展學習區,把舒適區弄得好像洞穴。有些人則不斷學習,擴大自己的舒適區。 譬如我本來不善於演說,給人上課會很緊張,這時我會想「乾脆別當老師好了」。如果我放棄,躲回舒適區,那麼我永遠無法上講台。後來我慢慢隨著練習和實踐經驗,教學能力不斷增進,現在上課對我來說是駕輕就熟的一件事。 之後,遇上必須在國際會議用英文發表論文的場合,這又成了新的恐慌來源。我再次面對躲回舒適區,或擴大學習區的考驗。 這種考驗充斥於生活中,但每次考驗都是成長的契機。 成長需要離開熟悉的舒適區,愛情方面的成長亦然。 陳末從前碰上考驗,老用自暴自棄的方式躲回舒適區。但這次不同,他選擇不放棄,最後用成熟的面貌成全了感情。
§ 結語:珍惜每一次路過 電影中有個橋段,我記憶特別深刻:
稻城亞丁有個賣肉的傻子,狡猾的老陳經常用話術騙他的肉。 有時像陳末那樣的好人保護他,但有時他只能無奈接受,因為他傻,沒辦法識破「聰明人」的謊言。 有天傻子發怒了,想拿刀把老陳砍了。除了暴力,傻子不知道怎麼宣洩自己的怒力,也不懂如何保護自己。
所有的路過,都不可能僅僅只是路過。 也許我們刻意遺忘,裝作不在意,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有時我們的心被劃上幾刀,有時我們在別人的心上種下石碑。 不經意的留情,或者以為無傷大雅的欺騙,說穿了還不就是看別人傻,看自己聰明。但再傻的人也是人,他們的心會受傷,而當他們不懂得像聰明人那樣講道理,往往只能用最簡單的方式抗議。 這種方式可能很暴力,看起來格調很低,但這些都是理性分析,如果我們設身處地,我們可能會驚訝,驚訝暴力下的心傷了有多深。 就像那句俗諺「會被你欺騙的,都是相信你的人」。 同樣地,「會因為你的路過而受傷的,都是愛你的人」。 願我們都能珍惜,人生的每一次路過。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