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靈諮商》人生能打分數嗎?跳出用數字、名次、輸贏侷限自己的觀點吧!
2013/05/18 19:56:21瀏覽1105|回應0|推薦23

有一年,我在大學的學年課結束後,給學生打完分數。學生看了分數都很吃驚,因為每個人都打得很高。

對此,我回應學生,談「分數的意義」:

請先不要質疑我給的分數,你們要質疑的是你們對分數的觀念。但質疑是必要的,還記得我們上課說過的嗎?從蘇格拉底乃至笛卡兒、休謨等哲學家,他們以懷疑為方法,破除多少認識的迷障,為世界帶來真理的光輝。

某某雜誌或某某酒瓶給予一瓶葡萄酒多少分,不等於這瓶酒好不好喝,以及其他抽象價值。人也是一樣,身為哲學人,一位愛好者、學習者與實踐者,我對分數的理解不只是呈現考試或作業的內容,你認為自己分數「偏低」的同學,可能你有多份作業沒有繳交;認為自己分數「偏高」的同學,你應該要好好思考為什麼你會有這種感覺?這種感覺從何而來?

一位在課堂上於理論與知識表現良好的人,頂多說明他對書本理論、作業與考試的付出,但不等於所謂「知行合一」。我們談到蘇格拉底與儒家哲學的充分理想,就像一位成功的律師,若他本身根本不遵守法治精神,而是玩弄法律條文。從法條上,也許我們不能找出他的缺點,但如果我是他的法學老師,我會給他零分。

我給你們的分數,是就一個學生做為一個人的標準去給,對於知識的反思、道德的勇氣、自我的追尋,這些才是我以為應當做為「哲學」評分的重點。指派作業、專題,那是給予各位一個反思的機會,整理課程所學的方法。如果你放棄這個方法,或是對我提出的方法沒有興趣,希望你找出自己的方法。

反之,你所得到的分數,可能無法呈現出個人於這一門課所表現出來的學習成果。但各位並非哲學本科系學生,故於興趣與基本哲學能力各方面,除特別有興趣,以及個人特別努力的同學外,我不會從一個哲學本科系的標準要求各位。

進而,看到成績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好好思考。這一學年的哲學概論課,你有什麼收穫?有什麼啟示?是否開拓了自我的視野,破除了自我的迷障?請好好咀嚼。

最後,人生才是各位最重要的一門課,大學不過只是小小的早自習時間罷了!

由衷提醒各位:「開拓視野」非常重要,去過法國等真正的民主國家,才會知道臺灣的資方有多惡劣;勞方有多麼不懂得爭取自己的權益。人民被教導得宛如溫馴羔羊,這不是真正的民主國家,因為民主若沒有智慧作為後盾,人民其實只是政策與財團控制的棋子。

築夢踏實,活出自己,人生就是一場與現實抗爭、協調與共榮的歷程。

 

透過分數的意義,我要引發的是學生對於人生意義的反思。人生能打「分數」嗎?課堂中,由老師打的分數就能用來判斷一個人的人生過得好不好、幸不幸福嗎?

柏拉圖在談到德性的時候,認為智、義、勇、節,四種德性最重要,即「四樞德」。

柏拉圖認為智慧在四樞德中更是眾德性之首,沒有智慧,任何德性都失去了意義。有智慧,才不會聽到什麼就相信什麼。有了智慧,我們才能面對各種知識與教條,自己懂得思辨,而不是一味的相信。就像一個人如果不懂變通的智慧,可能對於節制的理解就會錯誤,吝嗇而不自知,還以為是節制。

智慧的培養很重要,就像勇敢與盲目衝動、血氣方剛、英雄主義等等都不同,真正的勇者知道何時該勇於站出來,那可不是不問是非黑白,是朋友就相挺的鄉愿,也不是使用暴力的暴徒。譬如甘地,他的不合作運動不訴諸暴力,但信念與行動卻無比勇敢。

 

§ 「如果你想走到高處,就要使用自己的兩條腿!不要讓別人把你抬到高處;不要坐在別人的背上和頭上。」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如果要說有什麼樣的小說最接近哲學的精神,或許就是「推理小說」。

人生就像是一張大考卷,有許多許多的題目等待我們去回答。

這個考試有些規則,但也有許多規則沒有規定到的項目,有人把這個考試看得很嚴重,也有人看得輕描淡寫。唯一不同的,這個考試不能隨便放棄,而且放棄之後就沒有再次回到考場的權力。

推理小說可以與任何一種小說類型結合,因為一本好的小說,就像一則設計精巧的謎題,非常引人入勝。

這也是我最想寫的小說類型,給予讀者一種更高程度的想像空間,讓讀者成為偵探的一部分。

我不怎麼喜歡福爾摩斯,雖然小時候讀了一大堆。相較之下,亞森羅蘋比較吸引我,因為個性,更因為他是設計謎題,而不僅僅忙於解謎。

更何況,絕對的正義與道德,不符合現實情況,令人窒息。

現實生活的這個大考卷,裡頭有太多東西是open book也查不到的,你得用許多方法,你得進行許多嘗試,並且偶爾要讓自己勇於冒險,在未知之中,在可能遭受的危險之中。

有的人沒有選擇完全放棄,但他停下筆,不再作答。

推理小說不是為這樣的人設計的。

一場冒險,這就是推理小說。

充滿好奇心,對讀者進行知性的挑戰,這就是推理小說作家。

好奇心,是哲學的開端。對自己有好奇心,是開展人生幸福的開端。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764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