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被愛幸福,還是愛人幸福?
2016/02/03 11:13:57瀏覽2604|回應0|推薦17

(電影:阿飛正傳)

 

[心結] 我感覺被愛比愛人輕鬆

 

愛的課題,是對「幸福」的探問。一般我們將幸福以「擁有的多寡加以計算」,這常見於相親等現場,是一段關係開始或結束的考量。關係中的角色是雙向的,「計算」起來也不同

我們並不一定能和我們愛的人一起,這是愛情普遍的一種現象。當這個現象發生,人們從經驗中學習安放自身最輕鬆的位置。人之初,「被愛」是一種基本需求,也是一種習慣。成長便是不斷的學習,被愛確實是一種需求,但不是隨時皆可滿足的一種習慣。因為與被愛不可分割的,是「愛人」。

愛人與被愛是兩種共生共存的需求與能力,我們的「心」就像月球的光明與陰暗面。月球自轉,因而有時顯露於他人眼前的是愛人的一面,有時是被愛的一面。有時我們把想要愛人的自己隱藏起來,有時我們把被愛的需求壓抑在內心深處。

 

§  愛是矛盾體

人人追求幸福,但在愛情中,為什麼有些人卻以被動的狀態,而不是積極主動的狀態?

柏拉圖對話錄《會飲》(Symposium)中,女祭司狄歐蒂瑪告訴蘇格拉底愛神的來歷:女神阿芙羅黛生日設宴。宴畢,狡詐之神之子富裕之神喝醉了,走入宙斯的花園酣睡。貧窮之神按慣例來乞討,她看見富裕之神,想生他的孩子,便睡到他身旁。故愛神是貧窮之神與富裕之神的孩子,兼有兩者矛盾的特質。有母親貪婪,又有父親的美感與創造性。

奧地利心理學家Theodor Reik便以此形容戀愛之人的情緒變遷,破敗、期望、滿足。不滿與快樂、內心的貧窮與富裕交織變換。戀愛的追求關係,如同貧窮者(所無者)總是向富裕者(所有者)乞求。

 

(電影:阿飛正傳)


§ 滿足感與匱乏感

有些人會覺得喜歡上一個人,有一種「輸了」的感覺,那是一種心理上的階級不平等,並非實質上的,但沒有人喜歡這種不滿的心理狀態。

破除被愛比較幸福的自我框架,重拾主動去愛的能力,便是要了解這種心理狀態並非實質狀態,一個在各方面條件都比另一個人好得多的人,同樣在追求中面臨比對方缺乏的內在匱乏感,因為追求者渴望對方融進自身,那等於在自身的生命中開啟一個缺口,故這種缺乏感是追求者自己製造出來的。這也說明一個還沒遇到喜歡的人之前,為什麼生活能夠保持在一個安穩的心理狀態。

愛情是一種潛能性的需求,在爆發出來的時候,開啟一個需求的缺口。需求需要被彌補,當需求得不到滿足,人就會有匱乏感,而當一度被填滿的部份被硬生生的割裂,就會帶來痛苦。

 

§  最深的恐懼

逃避痛苦,等於壓抑需求。因為被愛是愛的一部分,但愛人是另外一部份。當一個人只願意當一位被填滿的人,他等於放棄了內心一半的需求。

健康的愛與被愛,具有一致性:「一個富裕的人誠實的表現自己內在,在親密關係中開放守護寶藏的圍牆,好和彼此共享。」

不健康的愛與被愛也具有一致性,是一種不願意開放自身的狀態,愛人與被愛者意在貪婪的掠奪對方,儘管對方的心靈可能並不比自身富裕。他們有的城池高聳,對愛只進不出;或是過份的敞開彼此,把自我管理的責任丟給對方——出於膽怯與害怕的反應。

「你來之前,我還是我。」,愛的最深恐懼是失去自我。愛與被愛是學習克服恐懼的過程,就像面對工作、陌生環境或任何必須面對的考驗。

幸福,就是在愛中不感到恐懼。無論你是主動或被動的一方,如果你感到恐懼,建議在問題不可收拾之前,好好檢視這段感情。

 

 

[解語] 逃避痛苦,不等於擁抱幸福

 

(本文同步授權酷青發聲@Cheers

 

( 心情隨筆愛戀物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4571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