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LOOK! 我的社會觀察札記》如果,只是如果
2014/11/12 13:16:57瀏覽1207|回應0|推薦23

◎MyPLus加分誌專欄連結

持續每週於MyPLus發表一篇專欄文章,迄今持續超過兩年時間。如果有一天我不再寫了,或者我想給自己放個假,會發生什麼事呢?

我估計,什麼也不會發生。我會多一、兩個小時幹點其他的事,而這所謂其他的事不過是平常就會做的事,睡覺、讀書、上網、寫其他作品、跟朋友閒聊等活動得到多一點的時間分配。

與此同時,政客繼續開支票、做黑心食品仍未被檢調盯上的不肖商人繼續鋌而走險……這個世界會持續轉動,以它自存的樣貌,而不會因為我一個小小的改變,對世界造成偌大的影響。

世界不會為了任何人改變,但世界不斷的有所變動。但我們的改變會影響我們自身,無論好或壞。我們企圖改變的,是對自我內在的理解,找到那個讓自己在世界變動中和諧相處的方式。那是一個充滿如果的世界,我們都是解謎者。

改變是很難的一件事,當中一項困難就是在改變的行動發生之前,有時候我們會想很多,設想我們的每個行動都有可能造成無數後果,而那些不好的後果使得我們裹足不前。

最近這段時期,和幾位朋友談到人生階段的成家問題。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情況,越是年輕,離社會化還很遙遠的朋友,他們的答案要不就是還未成形,不然就是比出社會許久,年過三十的人更加清晰。他們的答案來自社會價值觀,來自坊間專家學者,以及部份長輩們的意見,好比結婚要找什麼樣的對象,愛情與婚姻之間,他們已經有了一套公式,一張寫滿程序的說明書,他們要做的就是執行上述事項。

反而出社會幾年,談過幾段戀愛的朋友,他們的看法顯得隨緣,保留更多等待。

諮商中,有所謂「有意義的沉默」。也就是諮商師偶爾在對談中,需要以沉默的形式來表達對來談者的提問。那個沉默不是因為諮商師不知道該說什麼,而是沉默本身,是為了傳達他的想法。就像今天一位還在讀書的女孩兒,她超過了父母明定晚上十點要回家的家規,半夜走進家門,她赫然發現父親就坐在客廳沙發上。父親見到女兒回來,他一聲不吭的走回房裡,這「一聲不吭」當中,實際傳遞了父親想要表達的信息。

等待,有所謂「有意義的等待」。到了人生一個階段,會慢慢發現有些事情即使付出很大的努力,剩下的仍舊需要老天安排,需要靠機緣來決定。但至少努力是必要的,就像為了和一位理想的伴侶相遇,首先我們得準備好自己,讓自己成為理想伴侶出現時,最有可能選擇彼此的那個人。

當愛情暫時遠離我們的生活,我們也懂得積極把生活的其他面向處理好,而不是讓自己沉溺於沒有止境似的淚海之中,不斷的為過去再也無法挽回的種種而活,忘記了我們的生命還在繼續。希望就在眼前,只是自憐的人視而不見。

我發現,越是成熟的人,越懂得面對「如果……,就會……」的問題。在設想與設限之間,他們找到安頓自己的方式,至少不會讓猶疑演變成驚懼,他們保持生命的活力,使自身對未來的不安程度減到最低。他們越來越少會去問「如果」,因為如果的「結果」靠的是行動,而非想像。

愛的想像,在愛的行動中才能完成,完成才有意義,其他存在的活動亦然。問太多的「如果」是奢侈的,至少我們可以一邊問,一邊做。直到有一天,我們終於搞懂我們自己是什麼,要的又是什麼。「有意義的如果」,擺脫無意義的提問,而是做為我們行動的一個指引,一個方向。

就在煩惱是否該不該繼續寫下去的同時,我寫完了一篇專欄。你呢?在思考該不該,思考如果的同時,你又做了什麼?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1889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