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15 14:31:33瀏覽1210|回應0|推薦7 | ||||||
就是想「飛」的原鄉歌手
築夢踏實的意外人生 身形黝黑壯碩,長髮披肩,走在台北街頭的拉卡‧巫茂總是讓人多看兩眼,十足異鄉人。拉卡‧巫茂來自花蓮萬榮鄉的塞德克族(塞德克族原被歸為泰雅族,2008年正名為台灣原住民第十四族),由於天性浪漫不羈,國中同學都管他叫「阿飛」,「飛」也同時成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命題:「以一顆自由的心,在音樂創作領域中自由飛翔」。 回顧阿飛的青少年時光,卻幾乎沒有可讓夢想飛翔的機會。由於家中弟妹眾多,為了幫助家計,國中畢業後,阿飛毅然選擇陸軍通信電子學校,度過十年軍校生涯。1996年退伍後,28歲的阿飛進入職訓班修業,從頭開始學習,取得廚師證照後在各大飯店和餐廳擔任廚師,晚上還到PUB和西餐廳駐唱,貼補收入。 碰到音樂之後,阿飛的務實人生出現了180度大轉彎。他越唱越投入,從兼差駐唱找到一個廣大迷人的音樂世界,也尋獲他真正的人生方向。1999年,阿飛應EZ5之邀上台北演唱,認識了不浪‧尤幹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開始嘗試組團、創作音樂。這時弟弟妹妹陸續上了大學,身為大哥的他覺得「我的重擔好像可以放下了」。2000年,他終於決定接受音樂的召喚,讓心中夢想起飛,便辭去廚師工作,全心投入音樂創作與演唱。
2004年,阿飛完成第一張個人專輯《飛‧回家》,這張由他自己包辦詞曲、演唱的專輯,隔年獲得第十六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流行音樂演唱新人獎,之後他陸續發表了第二張專輯《想‧飛》,並為電影《人之島》、電視《十歲笛娜的願望》等劇配樂,持續創作不輟。唯一讓阿飛遺憾的是,敬愛的父親不幸在他獲獎前病逝,來不及將榮耀與父親分享的阿飛說:「父親一直希望我能像他一樣當警察,但我還是想走自己的路…」。 只是想唱「自己」的歌 在華語主流的流行音樂市場中,縱然有金曲獎加持,一個以母語演唱的原住民歌手,仍是寂寞的。在駐唱場子中,阿飛一首接一首,為客人演唱國、台、英、日語流行歌曲,雖然浪人般滄桑的唱腔和深情的演繹,廣受聽眾喜愛,但阿飛並不以此自滿,因為他無法盡情演唱他最拿手、也最動人的原住民創作歌曲。在城市中,無論是身為原住民的拉卡‧巫茂,還是身為歌手的阿飛,都有一股濃濃的的失落感。 「即使回到部落,也跟以前不一樣了。」記憶中的故鄉,不知在何時失落,光陰在家鄉和阿飛身上各自刻下不同的痕跡,讓彼此陌生了。也因此,阿飛報名了流浪者計畫,選擇西藏拉薩為旅程,一方面採集當地的人聲、器樂,作為創作時的靈感及片段;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從偏遠民族的純真自然找回共鳴與感動。 可惜,當2008年5月阿飛抵達中國大陸之後,正巧遇上拉薩暴動,「台灣」加上「原住民」的雙重身分,讓阿飛格外受注意。於是他輾轉去了麗江,最後進入瀘沽湖。從未獨自出國的阿飛,原本就有些忐忑不安,再加上拉薩暴動,更讓他憂心忡忡。但到瀘沽湖之後,阿飛說:「我的心就定下來了,覺得這個地方對了。」
追尋永恆的原鄉 讓阿飛找回故鄉感覺的,還有摩梭人對傳統的尊敬。「一般人對摩梭族的印象可能停留在走婚、女兒國,不過他們在生活中其實還擁有很多規矩、禁忌…」尤其當地居家空間中生活重心的「祖母房」、生育和亡故時才許進入的「生死門」,帶給阿飛很深的印象。阿飛感覺到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虔誠」,那些「生活中的聲音」讓他重新感受到生命的莊嚴和秩序。 或許這趟瀘沽湖之行,終於讓拉卡‧巫茂真正得以「飛」回他心中的「家鄉」了。 回國之後,儘管阿飛必須立刻「拼經濟」,但仍不忘整理旅途中的心情,以瀘沽湖帶回的當地的人聲、樂音和創作片段,配上自彈自唱,創作新歌,陸續上傳到部落格和大家分享:「…你讓我看到純真的心靈…a ha ba la ma da mi 你是瀘沽湖的小精靈,ba la ya ha a li li 你的小小世界特別美麗…」在拉卡‧巫茂的新作〈瀘沽湖的小精靈〉中,清新的詞曲傳達出他從瀘沽湖帶回的感動和自信,他不捨地表示,「總有一天,還要再去流浪。」 *阿飛的網站 (文 / 陳珮真)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