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旅人行腳-走過Fort Pulaski (普拉斯基堡)
2005/05/10 23:20:04瀏覽1494|回應0|推薦2

普拉斯基堡 (Fort Pulaski)距離Savannah市區不到半小時的車程。這裏原本是軍事建築,是美國在十九世紀所建築的海防岸堡壘防禦系統(Third System of coastal fortifications)的一部分。大西洋沿岸及墨西哥灣的防禦系統北起緬因,南至佛羅里達州再延伸至阿拉巴馬及路易斯安那。 1816年之後一共有大約三十座磚造砲台堡壘陸續興建,擔負美國海防的重任。位於海龜 (Dry Tortugas) 上的傑佛遜堡 (Fort Jefferson) 也是這個系統的一部分。

你也許會好奇美國為什麼決定花這麼多人力物力去蓋堡壘。原因是1812年戰爭。這場戰爭也是另一個我們的世界史絕口不提的一樁史實,其實美國人也不願意多說,因為不太光彩。但是這場戰爭對美國十九世紀的歷史發展有極大的影響。

美國獨立戰爭固然是自己打贏了英軍,但是在外交上主要是靠法國撐腰。英國雖然戰敗,但也並不甘願讓出美國。而美國雖然得到大片土地建國,但仍覬覦北方加拿大的廣大領土。兩國的海軍一直有小規模衝突,只是一直沒有正式宣戰。 1812年拿破崙縱橫歐陸(聽過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吧?),美國趁英國專心對付法國,認為有機可乘,趁機對英國宣戰。兩國海軍和陸上部隊在美洲大陸交手,互有勝負,但並沒有決定性的戰果。美國進攻加拿大但後來被擊退,陸軍又退回國內。英軍試圖攻下巴爾的摩和紐奧良,但也未果。雖然主要目標沒達成,但英軍的一個戲劇性戰果是 ”一不小心” 攻下了華盛頓。他們在白宮吃了原來為總統準備的晚餐,隨即一把火燒掉了白宮。同時遭殃的還有國會,但是因為大雨,其他民房沒被波及。英軍被命令不准佔領土地,放了火之後就撤出華盛頓。

美英最後簽約停戰。這場戰爭雖然打得很無厘頭,但至少確定了美國的獨立主權,同時也確定了加拿大依然隸屬於英國的地位。巴爾的摩之役美軍固守Fort McHenry的英勇使Francis Scott Key 寫下後來成為美國國歌的詩,而領導美軍守住紐奧良獲得重大勝利的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son)被視為民族英雄。這位被開國的元勳們(主要是北方波士頓人)視為老粗的南方人後來競選總統,第一次參選時成了美國第一個贏了選民票卻因為輸了選舉人票而飲恨的候選人。四年後他捲土重來,成功地當上總統。他對弱勢團體(印地安人與黑人)的態度惡名昭彰,而他的強勢中央作風也造成一些州的不滿,這些或多或少成了後來南北戰爭的導火線。

美國在1812之戰結束後有感於海防空虛,加上華盛頓被攻陷的恥辱,於是致力加強國防。這一串海岸堡壘就是對策的一部分。

Fort Pulaski的名字是紀念獨立戰爭時期的英雄 Casimir Pulaski。他在1779年進攻Savannah時喪生。堡壘是由法國人Simon Bernard設計。工程由1829年開始,耗費百萬元,用了兩千五百萬塊磚塊,花了十八年才完工。這座堡壘是軍事專家設計,建在一座易守難攻的孤島上,加上扎實的建築工程,所有人都相信這座堡壘不可能被攻陷的。

1861年初,南北戰爭一觸即發。Fort Pulaski因為還有一小部分未完工,聯邦政府(也就是北方)尚未駐軍。喬治亞州長先發制人,派民兵佔領堡壘。三個月後戰爭正式爆發,南方政府於是派兵進駐。在南軍控制期間堡壘駐軍約385人。

開戰後林肯下令封鎖南方政府的港口以扼殺南方的經濟命脈。1861年底,北軍攻下Fort Pulaski北方十五英哩處的島,在那裏駐紮預備進攻Fort Pulaski以取得Savannah海口的控制權。南軍認為堡壘南方約一英哩遠的Tybee Island無險可守又缺乏戰略價值而棄守,錯誤的決定給予北軍進攻Fort Pulaski的機會(也是唯一的機會)。北軍立刻進佔Tybee Island,準備開始進攻。

北軍原本打算登陸浴血強攻,如此死傷勢必慘重。但是Tybee Island的北軍指揮官Quincy A. Gillmore 認為猛烈的砲擊可以迫使南軍主動放棄堡壘。於是他調集了36門砲在岸邊挖好砲陣地準備砲擊。

南軍評估形勢,認為不足掛慮。根據經驗,如果砲擊在七百碼以外將無法有效對像Fort Pulaski的磚造堡壘造成破壞,而超過一千碼則完全無法造成任何傷害。而北軍在Tybee Island的砲陣地距離Fort Pulaski至少有一英哩(1760碼)遠,理論上Fort Pulaski可以高枕無憂。南軍名將李將軍(Robert E. Lee)在少尉時期曾參與堡壘建築工程,他告訴南軍的堡壘指揮官Olmstead說北軍的砲火也許會讓守軍有點熱,但是絕對無法打穿城牆。

1862年4月10日,在南軍拒絕投降後,砲擊開始。南軍原本毫不在意,但他們沒算到的是北軍砲陣地裏有十門實驗中的新武器。當時傳統的加農砲沒有膛線,用的是球形的砲彈,所以射程有限。所有南軍的評估也都是基於這個假設。新式的來福加農砲(Rifle Canon)加上了膛線(即來福線),用的砲彈是錐形,砲彈在砲膛內會旋轉,大大改進了射程和穿透力。北軍第一次在戰場使用來福加農砲,效果非常驚人。到第二天中午,堡壘東南方的城牆已經被打出了大缺口。

一方面是震驚於北軍武器的威力,另一方面也是體認到北軍砲火很有可能會擊中彈藥庫而造成堡壘全毀人員全亡,也了解再抵抗下去只是多拖延一點時間和多死一些人而已。在痛苦掙扎下,南軍指揮官Olmstead決定投降。從砲擊開始到結束,總共才歷時三十個小時。在這場圍城之戰裏,南北雙方只各損失一條人命。

耗資百萬費時十八年的堅強堡壘竟然只撐了三十小時,所有的人都驚訝這個結果。顯而易見的是傳統磚石造的堡壘無法抵抗大口徑來福加農砲的攻擊。這場戰事正式宣告了堡壘時代的結束,從此的防禦系統有了革命性的變化。而當時很多海岸堡壘還正在建構中的,也全部停止工程(比如像 傑佛遜堡 (Fort Jefferson))。 Fort Pulaski在戰爭中見證了這場變革,是非常有紀念意義的建築。

歲月悠悠,但從不會停下腳步。研究歷史,會發現大部分的事件是水到渠成的必然,少部分是因緣際會的偶然。不管偶然必然,凡發生過必留下影響,又會繼續推動其他的潮起潮落。故事看得多一點以後,感嘆 ”果然如此” 的時候多,質疑 ”怎會這樣” 的機會少。能親自走到實地看到實景,觸摸並且見證到歷史,沒有比這更滿足的旅行了。

(懶得上傳照片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我們的網站去瞧。)

旅人行腳-縱橫美國國家公園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hchen&aid=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