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30 08:36:21瀏覽277|回應0|推薦2 | |
續 : 新觀念談民生主義 (6) 在自由市場經濟理念大流行以後,各國的經濟情況都活躍起來,政府稅收增加,因此有能力進行許多建設,改善生活水平,這一點我們中國人的感受是點滴在心頭,同樣的在一些低度開發國家也因為世界性的需求,他們擁有的天然資源例如漁產,林產和農產品都在世界市場上有了出路,當然他們的生活水平也有進步。因此全球的貿易量大增,企業獲利甚豐,企業持股人也因為獲利也股價大漲,所以大家都感受到經濟改革的利益。企業獲利增加,所以有能力進行更多更大的研發工作,為未來發展奠下基礎,企業的工作人員也因為獲利而得到特別獎賞,例如台灣的企業工作人員曾經在年終收到一兩年薪水的紅利,令大家高興。 但是世界上的事情都有兩面情,經濟改革固然帶給社會繁榮,但是在整個經濟改革的大旗下,也有它陰暗的一面,例如企業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居然將目標放在工資上,識為減少工資可以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於是限制工資增加等措施。為了達到目的。企業有許多的方法,例如抱怨國內工資太高,距離原料太遠,距離市場太遠,工人不足等等的理由來達到精簡化目的,因此在這裡關廠又在他地開新廠等事都發生了。那時候世界上曾經發生一件大抗儀事件,因為有記者發現, Nike 運動鞋公司在落後地區設廠,每日僅付兩美元工資,但是工作人員一天可以製造數十雙球鞋,每雙球鞋的市價近 200 美元,很顯然是 Nike 公司暴利,換句話說是在欺壓勞工,因此引起世界公憤,由此可見有些企業的心態不良。不僅如此,世界各地為了沒道理的關廠遺棄員工事件層出不窮。為當地政府製造許多困撓,也為社會製造許多悲劇和不愉快的苦日子等等。例如澳洲的 Pacific Downlop 公司最近又遣散 1500 多員工,為的是追求更高的利潤而遷廠至東南亞,其中許多員工己為公司服務數十年之久,但是整個事件的最大嬴家是他們公司的 CEO, 她的不盡人情的決策為她賺進 300 萬澳元獎金。因此這樣極端追求利潤的作法一旦普遍以後,當地的工作機會大減失業率升高,社會的安寧和諧都受到影響,社會心態也改變,原來有良好風氣的社會開始重利不重義,商業界更是惟利是圖的一群富人,在此之前所謂的社會責任的理念都因為爭取利潤而消失,社會貧富現象日漸分明,引起社會的兩極化。因此每當世界名流在各國舉辦所謂的經濟論壇,場外都有大批人民示威,並且和警察發生流血衝突,原因何在,因為人民都己感到社會的日益不公。在企業精簡化的影響下,減少工人工時及境外代工等措施不斷,因此社會工作機會銳減,受影響最大的是年青人,例如澳洲的 20 歲以下青少年 40% 以上失業沒有工作,過去日本大學生畢業時平均有 8 個工作機會可供選擇,如今此景己不再現,更嚴重是西方國家失業人口始終居高不下,總是在 10% 左右,但是實際上社會的無業人口約在 20% 左右,因為許多法令規定有許多人都不被列入失業人口的計算,因此人民心知肚明,反映在生活上是人人感到生活的壓力和不穩定,社會愉快指數大幅下降,因為人們不知何時,企業老闆就要採取行動。這樣的壓力對中年家庭影響最為明顯,因為他們不僅有子女需要扶養,另有大畢房貸,如果家庭的惟一收入發生問題後果堪慮。例如日本一向是社會互助最好的國家,但是在經濟改革 20 多年後,在東京最繁榮的銀座公園,住滿無家可歸的人們,這是日本有史以來從未發生的事情,這些無家可歸的人們,大都是經濟改革的受難者,因為企業不存在,企業供給的宿舍也不在了,所以只有露宿街頭。 過去百餘年,西方國家的工會力量逐漸強大,在經濟改革前,西方國家的工會力量己到為所欲為的地步,例如澳洲的工會會員人數己占總工人數的 70% 以上,無論政府和企業都不敢不屈服於工會的要求。記得在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執政之初,曾經發生煤礦工人罷工事件延續有一年多,幾乎令英國癱瘓,但是柴契爾不屈服力抗到底,最後煤礦工人一無所獲而後復工,恢復供應煤給電廠發電,結束史上最具破壞力的一次罷工行動。在 1980 年代,澳洲發生飛行員罷工,時間也是長達一年之久,國內民航幾停,由空軍運輸機支援,但是總理霍克同樣的堅持不妥協,最後是飛行員工會識輸,但是所有參加罷工的飛行員都失去工作,因為他們的工作都己被外人取代,只好遠走海外去就業。同一時間美國的航空管制員罷工,他們被前美國總統雷根全體解僱也同樣的不得好下場,但是這些都是很少有的例子,因為世界上也只有如鐵娘子一般的政治家膽敢抗拒工會要求。 因此在資本家的心目中,工會是他們的頭號敵人,在過去百年來資本家對於工會的要求,可說是完全無力抗拒,因此在職場上工會為工會會員們爭取到許多平等的待遇,不僅工資日漸合理,工作時間、工作環境和安全保護等措施都有很大的進步,例如很早以前澳洲就創立三八工作制度,要求每位工作人員工作 8 小時休息 8 小時睡眠 8 小時,如果加班則工資加倍而且規定在兩班之間的體息時間不得少於 11 小時,但是當工會對僱主的要求每求必得以後,於是又令工會的會員們志高氣揚,尤其是澳洲在 1950 至 1970 年間 , 工會力量強大,於是工會不斷的應用他們的罷工權力來達到他們的要求,甚呈聯合幾個不同的工會一起罷工互相聲援,因此為澳洲獲得工人天堂的美譽。我記得在 1982 年初抵達雪梨的第一個月,遭遇到火車,煉油廠和超市工人聯合罷工行動,影響了我們家庭的食和行,令我們這樣的新人不知所措,後來連工黨政府都覺得有改變的必要,設法移開那些所謂的極左派的好戰工會職員,其中最有名的一次是建築工人工會,他們的頻繁罷工行動,令建築業幾乎停頓,例如澳洲的新國會大廈在建築工人工會的控制下,十幾年都沒有進展,工程預算超過幾倍,於是原來是澳洲工會總會長的總理霍克,決定採取法律行動來解散建築工人工會,於是新國會大廈在 2 年內就完工了。那時候美國的汽車工人工會力量也非常強大,那時候不僅美國製造的汽車品質不佳,價貴又不耐用,那時候的汽車工人只要在生產線發生一點小問題,大家鼓掌叫好,因為可以不作事而拿錢,可見心態的一般,這樣的現象一直到日本豐田車打入美國市場造成嚴重威脅以後,工會的氣炎才收斂,據說以後他們在生產線發生問題時,大家不再歡呼而是趕去解決問題,但是為時己晚,如今美國大汽車公司己衰退,部分原因之一是當初工會力量太強大所致。 因此勞資雙方一向是尖銳對立的兩方,但是在企業全球化和精簡化的要求下,整頓工會仍是資方第一步要做的事,因此資方以他們的雄厚財力,一方面向社會傳達有關工會的惡劣信息,另方面又請遊說專家,說服政治家們去改變法律,這樣的行動連續進行十幾年以後,不僅管理工會的法律嚴格了,對於罷工行動也有很多的限制,還要對違法罷工另加罰款,例如澳洲的昆士蘭省曾經發生這樣事,他們的電力架線工人工會,不敢在昆省首府舉行示威行動,反而到雪梨來遊行示威,令人啼笑皆非,因為在喬彼特生當省長的昆省,參加罷工的工會會員,每人每日要罰款千元澳元,所以只好遠走他鄉。因此資方打擊工會的策略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終於收到效果,例如澳洲的工會會員人數原來是全國工作人數的 70% 左右,下降至 30% 左右,因此工會再也沒有以前那麼猖狂而收歛許多,因此再也不見大規模的罷工行動,當然也見不到火車、公車、燃料和超市等的聯合罷工了,因此令升斗小民可以安心生活了,當然資本主更加愉快,他們再也不會為工人不來工作而頭痛失眠。如今這樣的現象己在全球形成,勞資關係也比前要和緩很多。但是澳洲有一奇怪現象,好像勞資雙方從來沒有談得攏的意見,就在不久前 2009 年的聖誕節期間,雪梨公車司機突然宣佈罷工,影響 70 萬上班族的生活,原因是勞資雙方經過長達三年的未來薪資談判不能達成協儀,但是在罷工開始的前一刻他們又說有了協議,意圖取消罷工,令人覺得很奇怪,三年都談不攏又不互通信息,各說各話,讓局外人覺得他們好像不在同一條船上,如何協力為公司打拼? 因此在 2008 年金融風暴發生前,世界的資本家們大約都己將工會問題控制在手,所以由 1990 年代起勞資雙方的衝突減少很多,工會也不像以前那麼的不講理,動則罷工,現在勞資雙方都學會如何由談判解決岐見和問題。 因為工會問題受到控制後,由美國總統雷根和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聯手推動的世界自由市場運動終有了成績,不僅在 1980 年代美國在雷根總統的領導下經濟繁榮起來,一掃越戰以來的低迷景象,因此令雷根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受歡迎的總統之一,並且曾經有人一度提儀在南達科達州為他立石像,和華盛頓,哲弗遜,林肯和老羅斯福等四位偉人同列。可見他在美國人心中的地位,尤其是工商界感激他的保守思想但是開放的工商政策,令美國工商界大賺錢,在那時,曾經紅極一時的自由派學者都紛紛走避,以避鋒芒。因此美國由參予越戰以後造成的國內分裂和經濟衰退現象都恢復正常,重振大國之風。由於英美兩國聯手世界事務,也影響蘇聯達成減少核武協定,令全球由冷戰的氣氛中恢復過來,又因為自由氣氛的漫延,終於導致柏林圍牆倒下,也令蘇聯集團體制瓦解。因此今天的前蘇聯集團的人民不僅經濟狀況大有改善而且生活水平提高很多,而且享有自由和民主的權利,如今東歐和波羅的海諸小國都加入歐洲聯盟共享繁榮。然而 20 多年前他們是生活在開閉的鐵幕的另一邊,和我們隔離生活,不知道所謂的自由世界是什麼樣子。那時候的中國情況和蘇聯集團差不多,我相信上了年紀的中國人的感受一定是點滴在心頭,但是今天的年青人看到的都是好的一面,而不知過去的辛酸故事。 世界經濟在全球化、精簡化、私有化和自由市場化的衝擊下,也產生了許多令人擔心的事情,因為那時候盛傳工商界的心態是要維持高失業率使工會就範要工人聽話,因而達到經濟改革和完全控制經濟的目的,這樣的想法因為柴契爾夫人在英國的長達年餘的煤礦工人罷工事件上得到鼓勵,因此美國雷根總統在航空管制員罷工事件上也如法泡製,而且都成功了。因為那些無知又不合情理的長期罷工行為,以社會大象為綁架對象的作法,對工會信譽打擊甚大也失去社會大眾的同情和支持,例如英國的煤礦工人罷工時,大部分的工人都很早就回去工作了,因為他們的太太們一直在罵先生的不智,不知家中柴米油鹽得來不易,所以最後只剩下少數的核心份子苦撐一年多,最後也投降了,但是整個事件的影響深遠,例如在罷工前英國有煤石廣 264 處,如今只有 4 座煤礦還在繼續經營中,過去的煤礦工人的工資是一份非常可觀的收入,很多家庭都是世代的傳統煤礦工人,如今都改變了,自然煤礦工人工會的勢力也不存在。 待續 www.youtube.com/Thejamesyu123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