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介保羅.奧斯特的《失‧意‧錄》
2012/12/04 21:02:13瀏覽587|回應1|推薦6

淺介保羅.奧斯特的《失錄》

You can't put your feet on the ground until you've touched the sky.
——Paul Auster


雖然至今尚未讀過任何一本保羅.奧斯特的小說,但《失錄》在網路書店的網頁上多次掠過眼前,終究是把它抓了回家。
並非希冀從別人失意的經歷來突顯或印證自己的人生還算順遂,反倒是我們一直等不到逼迫自己改變的動力或決心,總歸是要老死於安逸吧!但看過這本《失意錄》之後,或許會有奇蹟出現?

1987
年,年屆不惑的保羅.奧斯特終於以小說《紐約三部曲》一夕成名,從維基百科的介紹,絲毫無法想像這位作家在這之前何以命運乖舛:
http://en.wikipedia.org/wiki/Paul_Benjamin_Auster

Biography
Auster was born in Newark, New Jersey, to Jewish middle class parents of Polish descent, Queenie and Samuel Auster. He grew up in South Orange, New Jersey and Newark and graduated from Columbia High School in Maplewood. After graduating from Columbia University in 1970, he moved to Paris, France where he earned a living translating French literature. Since returning to the U.S. in 1974, he has published poems, essays, and novels of his own, as well as translations of French writers such as Stéphane Mallarmé and Joseph Joubert.
He and his second wife, writer Siri Hustvedt, were married in 1981, and they live in Brooklyn. Together they have one daughter, Sophie Auster. Previously, Auster was married to the writer, Lydia Davis. They have one son together, Daniel Auster.

但事實上,從這本書的原文書名就已經可以明暸保羅.奧斯特想要向我們描述那一段極度低迷的失意人生:
“Hand to Mouth”
——having or providing nothing to spare beyond basic necessities (Merriam-Webster Online)

——勉強餬口的,過一天算一天。 (Yahoo!摩字典)

從書一開始的自白,不難看出保羅.奧斯特的窮困已經到了什麼樣的田地:
「二十好幾到三十出頭是我人生一段灰溜溜的歲月,事事一敗塗地。我的婚姻觸了礁,我的作家夢泡了湯,錢的問題把我壓得透不過氣。我的窮不是偶爾的拮据,也不是每隔一陣子便要勒緊腰帶,而是一種不間斷的、磨人的,幾乎讓人窒息的窮,害我心神不寧,陷入無休止的焦慮。」

是個性使然;甚至說咎由自取的宿命,但也無法動搖他寫作的意志:
「當作家跟選擇當醫生或警察不同,它不是一種「職業選擇」,因為與其說是你選擇這一行,不如說是它選擇了你。一旦認了命,承認除寫作外沒有別的工作適合你,你便得準備好要走一段漫漫長路。除非得到上天的特別眷顧(抱這種希望的人是傻瓜),一個人休想單靠寫作養活自己。」

然而,當結婚生子,經濟生活無法維持之下,保羅.奧斯特想到了向資本主義市場屈服而尋求自救的方法——設計紙上遊戲,但一連串嘗試的挫敗徹底擊潰了一個作家的堅強意志:
「我陷入更大的困惑茫然,心神幾乎被憂慮癱瘓。我已經完全投降,棄守了我堅守多年的每一道防線,卻依然一無所獲,只隨著每一步退守而失去腳下每一片土地。」

第一段婚姻就在保羅.奧斯特 31 歲時結束,而在離婚後兩個月他的父親也突然過世...我們並不知道保羅.奧斯特真正改變人生的轉捩點為何?他如何擺脫貧困的命運?如何將「失意人生」轉變為「詩意人生」?
或許這並不重要,重點是他終究熬了過來,而最後他可以在這本書的結尾大聲地說:
「為混飯吃而寫書之舉到此為止。出賣靈魂之舉到此為止。」

這是一部「失意」但絕對「真心真意」的作品,值得推薦。


【書籍介紹】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50117
失意錄 Hand to Mouth
作者:保羅.奧斯特

原文作者:Paul Auster
譯者:梁永安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91008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64143
裝訂:平裝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作家站穩腳跟前的踉蹌歲月
也是一位青年成長為男人的人生試煉

  本書是奧斯特近五十歲時的作品,回首高中時代至三十餘歲的人生。
  這是他一生中最徬徨潦倒的歲月,卻也是影響他創作之路的關鍵時期。
  學生時代就背棄世俗期望與規範、一心以寫作為志業的奧斯特,為了生計,做過各式各樣的零工、遇見形形色色的人物;也曾遠走他鄉,在不同的城鎮飽嚐寂寞的滋味。
  他從男孩成為男人,又從男人成為父親;換過一個又一個工作,也遭遇一次又一次失敗。
  在龐大的經濟壓力下,他不曾放棄寫作的夢想,卻也因為這樣的固執,他幾度跌倒,又必須爬起,才能逐漸在現實與理想的擺盪間,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

作者簡介
保羅.奧斯特 Paul Auster
  1947年生於美國紐澤西州,是小說家、詩人、翻譯家,也是電影編劇及導演,曾和王穎合導電影〈煙〉(Smoke),及自編自導〈The Inner Life of Martin Frost〉。被譽為最重要、最受歡迎的當代作家之一,作品已被譯為三十餘種語言。
  以小說《紐約三部曲》聲名大噪後,著有《月宮》、《幻影書》、《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等十餘本小說,及半自傳式的《孤獨及其所創造的》(天下文化)。
  作品尚包括電影劇本、詩集、評論文集、翻譯等。《失.意.錄》是他難得一見的紀實告白。
  奧斯特的作品常探討人生的無常與無限,筆下的主角也常思考自我存在的意義、尋找自己的人生位置。他擅長實驗性的寫作風格,並在流暢的文字間,暗蘊值得再三玩味的人生哲理。文壇曾比喻他是「穿膠鞋的卡夫卡」。
  奧斯特現居紐約的布魯克林。

譯者簡介
梁永安
  台灣大學哲學系碩士,譯有《孤獨》、《四種愛》、《Rumi: 在春天走進果園》、《隱士》、《陌生語言的樂音》、《大仔》等書。


【延伸閱讀】
http://post.books.com.tw/bookpost/blog/14654.htm
不敢放手一搏的莽撞,不敢坦然直視的孤絕。保羅.奧斯特《失意錄》。
文/達利20091125
對於還沒讀過奧斯特的讀者而言,《失意錄》是本輕簡、易讀,收錄了大量奇遇異人的書,而對於熟悉奧斯特的讀者而言,《失意錄》是本可以對創作內容追本溯源、一窺創作核心的書;更要緊的是,《失意錄》會是一本讓我們更加瞭解奧斯特的書,因為它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直接面對某些我們不一定有膽子面對的東西──這些東西埋在奧斯特的文字裡,在閱讀時,與我們悄悄地共鳴。

那是一種靈魂的震顫──因為那些東西,也埋在我們內裡。

http://www.wretch.cc/blog/bonddealer/16204108
失意錄 -過氣作家的內心實錄(0912 ) no.321書評 - 黃國華耕讀筆記
      他道盡了創作者最卑微的納喊,他寫出了創作者懷才不遇的辛酸,他召喚出寫作者的徬徨與恐懼,更重要的是他寫了我的故事。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7100065

 回應文章

普普斯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既然錯過無賴父親太宰治
2012/12/05 00:37

那只好接上保羅奧斯特了

既然老大哥都提了「失意」,那我也來說說《孤獨及其所創造》
大概是因為這本書在台出版的時候,家父過世,這本書給我很大的力量
他談父親、死亡、悲劇、宿命、記憶,我個人覺得別有見地
推薦老大哥 

而且他法文很好尖叫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50115

le14nov(le14nov) 於 2012-12-05 06:15 回覆:

久違的普普斯特現身了...阿們 !

確實《孤獨及其所創造》應該是下一本要找的書,但中間先穿插了納善先生及紐約三部曲,雖然故事都蠻曲折,可以看出奧斯特極佳的說書能力,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還在咀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