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莎拉‧哈特的《從前從前有個質數》
2024/08/31 06:21:45瀏覽42|回應0|推薦0
Excerpt莎拉哈特的《從前從前有個質數》

如果各位還沒有愛上數學,我希望本書能讓各位看到數學的美麗與神奇,是我們創意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以及在藝術殿堂中應與文學並列的原因。我想要提供另一個不同的角度,讓各位重新了解已經知道的作品、作家,認識還不知道的作品、作家,以全新的方式體驗文字的世界。如果各位碰巧是數學家,那麼各位的靈魂中已有詩歌,而我們會探究靈魂中的詩歌如何在各位不曾察覺的地方展現,構成文學和數學間永恆對話的一節。先提醒各位:換個更大的書架。
——
〈導論〉

閱讀及分享莎拉哈特的《從前從前有個質數》。

本書作者是倫敦大學數學教授,在閱讀過程中,一本又一本的文學經典作品隨手捻來,讓人驚奇不已,反而很可能會誤以為她是文學教授,以下摘要分享其中一個章節。

又,本書有一小段提到普魯斯特,還是先摘要下來留念吧。


到目前為止所看的故事中,第四維度都是空間的額外維度。但還有另一種觀點。在《追憶似水年華》中,普魯斯特寫道某座特定的教堂「對我而言,是與鎮上其他地方完全不同的東西;可以說是一座占據四維空間的建築——而這第四維度的名稱是時間。」每個人都以每秒一秒的速度沿著時間軸移動。如果有人能想出辦法改變這個速率,就等同於發明出時光機。
——
〈奇思異想初登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78516
從前從前有個質數……文學中隱藏的數學之美(《白鯨記》、《尤里西斯》和《少年Pi的奇幻漂流》隱藏著數學彩蛋!)
Once Upon a Prime: The Wondrous Connections Between Mathematics and Literature
作者:莎拉哈特
原文作者:Sarah Hart
譯者:范明瑛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24/01/13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你會看到:《源氏物語》、《白鯨記》、《尤里西斯》、《戰爭與和平》、《少年Pi的奇幻漂流》等著名作品,還有愛倫坡、普魯斯特、詹姆斯喬伊斯、托爾斯泰等等文學名家對數學的執著。
文學是傳達思想、表達情緒的媒介,是我們以感性溝通的嘗試。數學則是度量物質、分析現象的工具,是我們試圖用理性的眼光了解世界的方式。看似處在感性與理性的兩個極端,但事實上數學與文學都有著令人讚嘆的美感。

Excerpt
〈童話人物:小說中數字的象徵意義〉
……

在本章最後,我們來深入探討所有與三有關的東西,為本章作結。三這個數字在西方人心中可謂舉足輕重。如果各位找得到,我大力推薦人類學家艾倫·鄧德斯一九六八年的論文〈美國文化中的數字三〉。這篇文章列出了成串令人瞠目結舌的三。在童謠世界裡,以三為單位很常見,無論是字:「划,划,划你的船」,還是句子:「你認不認識鬆餅人,鬆餅人,鬆餅人」。這也適用於常見的表達方式——畢竟喝采時不會只「歡呼兩次」,華人也說「無三不成禮」。我們學英文是學ABC,不是ABCD。賽跑要「各就位、預備、起」才開跑,而且獎勵三種完賽名次:金、銀、銅。三個字母的縮寫無處不在:JFKVIPSOSDNAHBO,別忘了還有USA。衣服分為小號、中號和大號(或是如果有其他尺碼,編號仍然會參照這三種尺寸,如XSXXSXLXXL等)。三個單詞的說法也比比皆是:魚鉤、釣線、鉛錘(hook, line andsinker,意指毫不遲疑地上當);點火器、槍托、槍管(lock, stock, and barrel,意指某物的所有零件或部分);醇酒、美人、笙歌(wine, women, and song,意指放縱享樂)。因為很 重要所以說三遍真話,只有真話,完整的真話(the truth, the whole truth, and nothing but the truth。證人在法庭上發言前,須先以此發誓所言句句屬實)。在二十多頁論文的結尾,鄧德斯挑戰讀者:「如果有人對美國文化中是否存在三的模式持懷疑態度,請提出至少三個充分的理由。」
在文學領域,我們從敘事中注意到的第一種「三」,是三個角色成一組的設定:三隻小豬、三隻山羊、三位善良的仙女、三頭熊。無數故事中都有三兄弟要完成任務,老大和老二嘗試但以失敗告終;最年輕、最勇敢、最聰明、最被低估的老三則成功了。或者有三姐妹(如美女與野獸) ,大姊和二姊通常都會有某種迷人的厭女情結,混和了虛榮、醜陋、貪婪、愚蠢;有時她們是繼姐妹,就像灰姑娘的故事一樣,但最後都是端莊美麗的小妹得以嫁給英俊的王子。如果笑話的故事裡涉及三個角色,也看得到這種模式,可能是主教、牧師和猶太教拉比。數學家自嘲的玩笑中,有時也會有三個角色,例如物理學家、工程師和數學家遇到了某個問題。
這種結構在童話和笑話中都是相同的:基本的情況發生兩次,兩次結果大抵相同;然後第三個角色遇到同樣的情況,但發生了不同的事情。在笑話中,兩個「正常」人反應正常,然後傻子做了某些可笑的事情;在童話中則反過來,前兩個角色失敗,第三個成功。例如,第一和第二隻小豬用稻草和樹枝蓋房子,但第三隻小豬用磚頭蓋房子。老大和老二不幫助醜陋的老乞婆,但最小的弟弟伸出了援手;想當然耳,老乞婆是女巫假扮的,賜予小弟萬貫家財。這種敘事背後原因很明顯——我們需要重複兩次才能了解模式;當模式在重複第三次時被打破,我們才會感到驚訝或好笑。
當然,我們不是只有在童話故事中才會遇到數字。但丁的《神曲》中,有大量數學比喻,有幾個數字被賦予了特殊意義,但對《神曲》的結構和象徵意義而言,三這個數字是最重要的基礎——毫無疑問,理由是但丁認為,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具有重要的精神意義。《神曲》共有三篇:〈煉獄篇〉和〈天堂篇〉有33首詩,而〈地獄篇〉以33+1打破了對稱(嗯,因為是地獄嘛,我想) ,讓總數達到100首詩,每首都以但丁發明的三韻體風格寫成:每節有三行,連環押韻(ABA BCB CDC DED EFE……),要多長有多長(每首詩都以單一一行詩句收尾,收尾這句會與最後三行的中間行押同一個韻,上述例子中就是F)。這種環環相扣的韻法,可以將連續的詩節優雅地串在一起,讓行文鋪陳與三的關係更加緊密,因為可能除了第一個和最後一個韻腳外,其他所有韻腳都會恰好出現三次。地獄有九(三個三)層,分為三個部分,對應到可能會使人下地獄的三種主要罪惡。天堂也有九層,或稱九重天。在天堂篇的最後第三十三首詩中,當但丁即將飛昇至上帝目光所及之處時,他看到了「三個環繞的球體,三種顏色,同一大小」,也就是三道完美的彩虹。
三這個數字對我們心理的影響,要怎麼解釋呢?我認為,三能橫掃千軍的魔力,出自三角形和三分法的數學原理。三在幾何學上非常特別。首先,要定義形狀,最少需要三個點。如果是兩個點,就只是一條線;三個點(只要不全在一條直線上)會形成三角形。但三的優秀之處不只這樣。想像嘗試用棍子或棒子製作某種堅硬、穩固的結構一只有兩根棍子的話,做不出任何東西;棍子的末端可以連接在一起,但另一端只會毫無用處地垂下來。然而,如果這三根棍子的長度可以由我決定,我就一定會正好有一種方式可以將棍子組合成一個三角形。如果各位的棍子也是相同長度、做相同事情,我們這兩個三角形看起來會是一樣的。這是三的第二個特別之處,對任何更大的數字而言都不成立。四根棍子可以組成無限多種四邊形(有四個邊的形狀)。即使是在四邊長度都一樣的超級特例中,也有無限多種可能性。各位當然可以組出一個正方形,但接著也可以從側面把這個正方形壓扁,製造出一系列愈變愈薄的菱形。三角形是唯一不能以這種方式變形的直線形狀。因此,用鋼棒製成的結構,例如:測地圓頂,基本形狀就是三角形,因為這是最堅固的形狀。
三的第三個(一定要的)特殊幾何性質,是若平面上各點之間的距離要相同,則三個點是最大的數量。正三角形的三個點之間是等距的;紙上不可能畫出四個彼此間等距的點(各位可以嘗試在三度空間中畫四個點,形成的東西是所謂的四面體;但即使是四面體也是連接四個等邊三角形而成的)。對我而言,三角形的這些幾何特性,就是成三出現的東西會讓我們感受到力量、完整,且經常與平等相關的原因。正如三劍客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如果是二,就只會有上或下、左或右、北或南。如果是三的話,突然就可以納入一整個空間。
三的最後一個數學面向是三分法。想像所有數字排成一路縱隊,然後在點x的地方插入一根大頭針。每個數字都會與x呈現出某種關係,這種關係恰好有三種可能性(三分法):要麼小於x,要麼等於x,要麼大於x。這種三分法在數學中隨處可見。一個角要麼是銳角(小於九十度),要麼是直角(等於九十度) ,要麼是鈍角(大於九十度)。數字可能是負數、正數或零。時間可能是過去、現在或未來。在統計學中,資料點可以高於平均值、低於平均值或就是平均值。
將這個概念轉化成兩個極端和中間的範圍,也是一種三:最小、最大,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所有東西:日出、白天、日落;出生、人生、死亡。敘事語言和結構中,經常可以看到這種三分法。形容詞有三種程度:好、更好、最好;壞、更壞、最壞;勇敢、更勇敢、最勇敢。童話故事裡的三兄弟,最小的弟弟必然最聰明;最小的妹妹最漂亮;第三頭山羊最大,打敗了山怪。三分法最好的例子,想當然是大家最愛的金髮姑娘——小姑娘闖進熊的家,對各種東西都有三階段的評語:熊爸爸的粥太燙,熊媽媽的粥太涼,熊寶寶的粥剛剛好。金髮姑娘顯然熟諳亞里斯多德的中庸之道。亞里斯多德說,每一種美德都是兩項惡習——一是過頭,一是不足——之間的黃金平均值(恰到好處)。勇敢是一種美德,勇敢過頭就變成魯莽的惡習,不夠勇敢就是怯懦的惡習。在金錢上,慷慨是美德,慷慨過頭是揮霍,不夠慷慨則是吝嗇。如果是床呢,熊爸爸的床太硬,熊媽媽的太軟,而熊寶寶的床則完美體現了亞里斯多德的中庸之道——恰到好處。
故事本身都有開頭、中間和結尾。多冊作品最常見的編號方式就是三部曲—— 通常都是回頭看時才發現這是三部曲。這種作品常見結構是從獨立完整的第一冊開始,接著是第二冊,結尾通常都還有謎團未解,或至少有事情懸而未決;然後第三冊做總結,替所有發展收尾。這樣三部曲就是開頭、中間、結尾的放大版。想想三幕劇,每一幕本身也都必須有開頭、中間和結尾。各位手裡拿著的這本書,也分為三個部分。小說中出現的神奇數字,可能是數學在文學中最明顯的體現,但絕不僅止於此。後續章節中各位會看到,從幾何到代數,甚至微積分等更複雜的數學思維,如何出現在偉大的文學作品中,從《白鯨記》到《戰爭與和平》都不例外。數字是人類思想極為重要的一部分,甚至隱藏在文字之中,有時是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想想《浮華世界》中,一碗命定的潘趣酒(原文為punch ,如何讓貝姬·夏普對喬斯·塞德利會向她求婚的希望破滅。這段沒有數字,對吧?除了punch 這個字源自梵文中的「五」(panca),因為潘趣酒源自一種恰好有五種成分的印度混合飲料。數字以成千上萬(原文為 myriad古希臘語中代表一萬)種方式,扎實地根植在語言脈絡中。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80926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