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06/17 18:54:14瀏覽1082|回應2|推薦7 | |
據稱,全球已有超過3000萬個 blog 進駐網路,但直到目前,能像傳統媒體發揮常態影響力的 blog 數量,完全不成比例。 生產的訊息數量超龐大,無法集中應有的注意力是blog 影響力薄弱的主因之一;內容類型「輕量化」是另一個因素。先談第二個「輕」原因。 20世紀末興起的網路出版平台,使用網路傳播的工具稍有門檻,使用深度也和教育程度無必然關係,網際網路初期吸引的「移民 - - 寫手」,最大多數還是「有閒、有能但學識經驗不及社會中堅分子」的年輕族群。所以,從bbs 到 groups 五花八門「輕量級」的個人抒情內容,到了「個人媒體」的 blog 也還沒看到大量轉型,談個人生活、心情及藝文創作類的 blog 仍占有絕對的比例。 創作雖不容易,但生活創作類的 blog 並非沒有突出的作品,只是佳作數量非常有限。再者,生活創作類的佳作即便是好,因偏向個人經驗的分享,與公共事務無關,很難像報導公共事務為主的傳統媒體引起群眾(從大眾到小眾)共鳴進而發揮影響力。這是人類社會因網際網路突然獲得傳播權力,社會結構還來不及反應,多數關心權力的部門(包括最大數的公民和一般社團企業)還沒準備「善用」網路傳播必然的等待期。 在 blog 之前的網路開放平台,ucc(user creat content)輕量化很難避免。即便有相當多有強烈的個人傳播需求的使用者,願意無償認真書寫,但很難忍受社群開放平台很難避免的惡意或善意的干擾。直到 blog 以近封閉的出版型態出現,時間相對有限的成熟公民,(以下簡稱《熟民》),進入網路參與傳播的意願才相對提高:blog 對於自己出版的內容(進而是個媒體)可以有最高掌控程度,符合《熟民》理性實用的價值觀。 這些學經歷和社會地位經驗相對較高的《熟民》,一旦參與網路傳播行列,網路上的 ucc 內容就未必再以小兒女的私情為主流。年輕族群厭煩的社會、政治、財經等公共事務議題,或學術知識性資訊,正是《熟民》更為關心且拿手的領域。網際網路 ucc 內容初期偏向「輕量化」的問題,可能因 blog 近封閉的出版型態滿足《熟民》的理性而逐漸偏「重」,個人媒體的影響力也就慢慢醞釀成形。不過,在已經超過3000萬個blog且必然會持續膨脹的網路上,世故的《熟民》還在瞻顧,值得投身進入這片資訊大海嗎?單純因為blog可以相對保證內容的純度,顯然還是不夠......... (待續)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