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談媒體革命論 - - 之一
2005/06/07 18:58:47瀏覽707|回應2|推薦7

媒體正在展開革命。首先要革自己的命,接著要革社會的命。要先說明的是,革命指的是除舊布新,不是殺頭流血那種恐怖的事。

媒體要革自己的命,主要是把採訪編輯傳播的權力,解放出來交給閱聽眾分享。會有這樣的事,當然是因網路有開放互動傳播的特色,相關的產品從半封閉的新聞評選、回覆新聞到全開放的社群平台,從沒有特定使用者的討論板到專屬個人的BLOG。

網路社群機制早從BBS開始生根長苗,到入口網站擴大茁壯。不過,入口網站類的社群主要以提供平台服務為主,沒有投入編輯人力篩選推薦,結果是內容蕪雜品質參差,難以建立公信和聚集影響力,再發展下去,也未必會革媒體的命。可是,如果是傳統媒體本身自己下去經營開放式社群,以其長期經營媒體的經驗,就很可能建構品質優良、閱讀容易的社群,可以提供較可信也可能聚集影響力的非專業媒體人的媒體,結果就是革了媒體自己的命。

傳統媒體會不會革自己的命?是有媒體開始在做類似的事了。

當傳統媒體人願意建構非傳統媒體人的媒體,接下來就看參與這個非傳統媒體人的媒體參與者(也就是原屬閱聽眾的的沉默大眾),熱情和自律性如何?熱情不夠,當然是雷大雨小;自律不夠一樣是一堆堆的亂葬崗;如何維繫閱聽眾義務轉為優質的媒體人,又得看媒體人的本事和耐心:不時激起閱聽眾參與傳播的熱情,軟硬兼施維護可以保證內容水準的紀律。

假設天佑民主國家的媒體發展,這個由媒體人幕後維護基本秩序,由公眾做實質訊息意見傳播的新媒體達到某種可被信任的水準,這個新媒體就會開始蘊釀它的影響力,並開始要革社會的命,把影響社會發展的權力,從行政、司法、立法及傳統媒體人手中拿一些過來,逐步解構社會舊有勢力的相互掩護分贜。

這個新媒體就像是浮出水面的沉默潛艦,姑且名之「公民媒體號」。

(待續)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ct&aid=12034

 回應文章

Tim Lai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公民媒體」的結論能不能出得來?
2005/06/20 13:54

今天才看到量子客在13日的提問,延遲回覆,非常抱歉,簡覆如下。(註:城邦的「新訊息」功能真的要早點上線啦。)

「個人媒體」以出版者作為區分標準,採寫編輯可由個人完全掌控,稱之為個人媒體。和個人媒體相對應的是媒體機構,這個機構可以是企業、政府、社團。以網域名稱來作比喻,非 idv 的都不是個人媒體。

「公民媒體」兼含出版內容和出版機制二者,作為區分標準,出版的內容以公共事務為主、出版機制是開放給不特定對象的稱為公民媒體。和公民媒體相對應的是「政府、政黨媒體」或「社團刊物」。以網域名稱來作比喻,org, edu 不會是「公民媒體」。

上舉分法並不嚴謹,「淺談媒體革命」這一系列,抽空拼湊也不嚴謹。類似量子客的提問,會是全文寫完重新修正,相當重要的指引,對彈劍非常重要,期有緣到此瀏覽的朋友,多多指正。

對於量子客的提問,我暫做個小結:

  • 個人媒體是公民媒體的必要條件,沒有個人媒體無法創造公民媒體時代,但個人媒體未必是公民媒體;
  • 政府政黨媒體和社團刊物,背後的經費來自特定對像,有強烈的排外性,不可能成為公民媒體;
  • 商業媒體(即一般以發行廣告為經費來源的報紙雜誌等)過往受限於封閉的出版機制,雖有「社會公器」的理想,但無法成為開放出版的「公民媒體」。
  • 網際網路出現後,商業性網路媒體(新聞類網站)則有可能發展成「公民媒體」,這也是個人撰寫「媒體革命」的原因。

媒體革命要從個人媒體走到公民媒體,結論出不出得來?我隨時在挑戰自己的想法,非常祈望大家熱情贊助。一旦能發現在龐大的政權、金權面前,公民個人未必是那麼樣的無力,應該會是一件有趣的事。


量子客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個人 vs. 公民
2005/06/13 18:26
為什麼不叫「個人媒體」就好,而要名為「公民媒體」呢?
這樣用法,有什麼特別要強調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