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08 19:41:26瀏覽3436|回應2|推薦55 | |
怨王孫-帝里春晚 帝里春晚,重門深院。草綠階前,暮天雁斷。樓上遠信誰傳?恨綿綿。 多情自是多沾惹,難拚捨。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 語譯: 此時之京城已是晚春時節,獨自置身在重門緊閉之深宅大院,石階前的春草已是油綠片片,暮色蒼茫之天際,不見大雁的蹤跡。樓上閨中人欲寄遠方遊子的書信誰來傳遞?思想起來,心中悵恨綿綿。 多情自是多招惹煩惱愁緒,欲不思念卻又難以割捨。到了寒食節的時分,家中卻只有我獨自一人。只見庭院中的秋千兀自矗立著,閭里巷陌人聲寂靜,唯有那初昇之皎潔明月,斜掛天邊,月光如水,浸透園中的梨花片片。 賞析: 夫婿趙明誠出仕,李清照獨守空閨,適逢清明佳節,見人踏青遊春,心中孤寂、惆悵之感油然而生。此詞深切反應李清照當時孤寂思婿的心情。 上片「帝里春晚,重門深院」,點出地點、時間。京師(汴京)十分繁華,但詞人卻獨處小樓,如此環境使她感到苦悶,並由此帶出她的懷人心情。「草綠階前,暮天雁斷」,二句意象鮮明。春草是思念遊子的象徵,如《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見到了階前的萋萋綠草,她不禁聯想到遠方的丈夫。而雁則是傳遞書信的使者,「暮天雁斷」,道出了遊子離家未歸,音訊杳然,詞人恨望暮雲,無限惆悵。「樓上遠信誰傳?恨綿綿。」ㄧ片深情又將託付給何人傳遞呢?真是此恨綿綿,難以斷絕。 「多情自是多沾惹,難拚捨」,詞人被綿綿情思牽纏,難以拋棄。恰逢清明時節,人們紛紛遊春踏青,因而街巷中分外寂靜,「又是寒食也」,更勾引起詞人懷念遠方親人的思緒。待到「皎月初斜,浸梨花」,入夜靜月明,別是一番景致。清人王士禛《花草蒙拾》評此句云:「皎月、梨花,本是平平,得ㄧ『浸』字,妙絕千古。」的確點出了其中的妙處。ㄧ個「浸」字,寫出月華如水,梨花如雪,一片晶瑩澄澈,而閨中人的「至情」,在這寧靜的氣氛中更顯得深摯而又給人無限遐思的空間。 注釋: 1. 怨王孫:此詞似作於宋徽宗崇寧二年(西元1103年),此時趙明誠已出仕(外出為官)。 2. 帝里:京城,此指汴京(今河南開封)。時李清照獨居汴京。 3. 恨綿綿:唐白居易<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4. 沾惹:宋時口語。為招惹,招引之意。 5. 拚捨:拋棄。 6. 寒食:宋時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傳春秋時晉文公負其功臣介之推,介之推憤而隱居綿山。文公悔悟,燒山逼令出仕,之推抱樹焚死。人們同情介之推的遭遇,相約於其忌日禁火冷食,以為悼念。以後相沿成俗,謂之寒食。 7. 秋千:古人有在清明節盪秋千的習俗,因而清明節又稱「秋千節。」 8. 皎月二句:謂月光如水,浸透梨花。宋謝逸<南歌子>:「簾外ㄧ眉新月,浸梨花。」 註:本文部份參考三民書局之「李清照集」。
重要參考資料: 1. 台北三民書局之「李清照集」 2. 中華古籍-李清照全集 3. 歷代名家新編輯評價篇 李清照詞 新編輯 4. 李清照集校注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5. 本李清照之故事乃集合各家學說與網路資訊,共賞之,非本部落格主之創作,惟共賞之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