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李清照的故事21-鷓鴣天-寒日蕭蕭上鎖窗
2008/08/15 14:41:25瀏覽4069|回應3|推薦51

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語釋:帶有寒意的陽光緩慢移到了有連鎖花紋之窗上,梧桐樹應怨恨夜裡所下的霜。飲完酒後,更喜歡喝略帶苦味的團茶,夢醒時,則適合淺聞瑞腦香之香氣。秋天已過去,往後之日仍遠長,像王粲那樣懷念故鄉,心情比她更加淒情悲涼。與其如此,倒不如隨意痛飲,莫負東離下菊花正黃。

賞析:此詞寫秋日鄉愁,時在宋高宗建炎二年秋重陽,宋室難渡次年。上片寫晚秋之蕭索冷落及作者跟隨宋室難渡百無聊賴之煩悶心情。起首

「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

此兩句,直言秋天漸漸轉寒,即使日影已照到有連鎖圖案之窗戶,亦仍難免給人冷落蕭索之感。梧桐凋零,而恨夜間的清霜,草木本無情,梧桐之恨,實即影射人之恨。李清照利用「梧桐」、「夜來霜」等事物,描繪一幅蕭索冷落之悲秋景象。「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因為心情不好,只能借酒排遣,酒後卻喜以團茶之苦澀以醒酒;夢醒時分,又感受到瑞腦香的芬芳,這兩句以對偶形式,利用細節描寫間接表現人物之內心世界。「酒闌」、「夢斷」,看似生活瑣事,但可嗅詞人心中難以排遣的相思之苦。上片即畢,下片轉入抒情。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悽涼」,

以三國時之王仲宣(王粲)懷遠作比喻,抒思鄉情懷。「秋已盡,日猶長」,秋天雖已過,可是往後的日子仍很長,白晝理應變短,詞人因心情愁苦,間接點出流落異鄉之煩悶,詞人背井離鄉,思歸不得,心中的憂患難以排遣,因而產生比王粲更覺淒涼的感慨。結尾兩句,詞人將詞意宕開,故作超脫語:

「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赴東籬菊薪黃。」

不如開懷暢飲,一醉方休,不要辜負了東籬盛開的菊花。原意借酒澆愁,卻又故作達觀之語,表面看似很超脫,則以此寄託自己濃愁難遣而又無可奈何之情懷。本詞通篇從醉酒寫鄉愁,上片以景物哄托氣氛,下片引歷史人物抒寫悲慨,且將多種事物不著痕跡混融一體。

註釋:

1.  酒闌:酒興將盡之時。

2.  團茶: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茶之品,莫貴於龍鳳,謂之團茶,凡八餅重一斤。慶曆中蔡君謨為福建路轉運使,使造小片龍茶以進。其品絕精,謂之小團,凡二十餅一斤,其價值金二兩。然今可有,而茶不可得。」此指一般茶餅。

3.  仲宣句:王粲字仲宣。山陽郡高平(今山東鄒縣)人。三國時魏國辭賦家,為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者。少時才思敏捷,博聞多識,過目不忘,問無不對。因長安遭董卓之亂,遂投奔劉表,在荊州襄陽流寓十五年。曾登當陽城樓,寫有<登樓賦>。賦曰:「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丘,華實敝野,黍稷盈疇。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懷遠,實指懷念故土。李清照以此自況。

4.  隨分:《詩詞曲語詞彙釋》卷四:「隨分,猶言隨便也,含有隨遇、隨處、隨意各義。」

5.  東籬: 晉陶淵明<飲酒>詩之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後亦以東籬指菊花或菊圃。

:本文亦參考新編李清照集,三民書局

註音樂來源:霹靂布袋戲 純屬欣賞 如有侵權 敬請告知 

重要參考資料:

1. 台北三民書局之「李清照集」

2. 中華古籍-李清照全集

3. 歷代名家新編輯評價篇 李清照詞 新編輯

4. 李清照集校注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5. 本李清照之故事乃集合各家學說與網路資訊,共賞之,非本部落格主之創作,惟共賞之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andscapeecology&aid=2115017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請問...
2008/08/16 17:38

請問...那是桂花還是菊花啊?

因為跟我印象中的有點不同...

鹰農(landscapeecology) 於 2008-08-16 18:04 回覆:
以糾正,謝謝。

鹰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陶淵明
2008/08/15 16:46

 陶淵明是潯陽柴桑(即今江西九江縣)人,或說他名潛,字淵 明,或說名淵明字元亮名淵明還是名潛各本互異,但據吳仁傑<陶 靖節年譜>考證:淵明所做的<孟府君傳及<祭程氏妹文>皆自名 淵明,而二篇作於義熙年間。而晉書、南史及昭明太子記載他對檀 道濟之言則自稱潛,此事在宋元嘉時,所以可能他在晉時名淵明, 入宋後才改名潛,<宋書.陶淵明傳>說他祖先為晉世宰輔,而恥 屈身後代。而且義熙以前詩文書寫晉氏年號,但自宋永初以後,唯 云甲子而已。所以淵明改名潛可能是因為見到劉宋的政治黑暗,欲 有所「沉潛」而改名字的吧。


鹰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建安七子
2008/08/15 16:45

"建安七子"指東漢末建安時期,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詩人。他們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貞。"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 論文"。這一時期他們的詩風慷慨任氣,磊落使才,後世稱這種風格為"建安風骨",又稱為"建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