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8/15 14:41:25瀏覽4069|回應3|推薦51 | |
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語釋:帶有寒意的陽光緩慢移到了有連鎖花紋之窗上,梧桐樹應怨恨夜裡所下的霜。飲完酒後,更喜歡喝略帶苦味的團茶,夢醒時,則適合淺聞瑞腦香之香氣。秋天已過去,往後之日仍遠長,像王粲那樣懷念故鄉,心情比她更加淒情悲涼。與其如此,倒不如隨意痛飲,莫負東離下菊花正黃。 賞析:此詞寫秋日鄉愁,時在宋高宗建炎二年秋重陽,宋室難渡次年。上片寫晚秋之蕭索冷落及作者跟隨宋室難渡百無聊賴之煩悶心情。起首 「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 此兩句,直言秋天漸漸轉寒,即使日影已照到有連鎖圖案之窗戶,亦仍難免給人冷落蕭索之感。梧桐凋零,而恨夜間的清霜,草木本無情,梧桐之恨,實即影射人之恨。李清照利用「梧桐」、「夜來霜」等事物,描繪一幅蕭索冷落之悲秋景象。「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因為心情不好,只能借酒排遣,酒後卻喜以團茶之苦澀以醒酒;夢醒時分,又感受到瑞腦香的芬芳,這兩句以對偶形式,利用細節描寫間接表現人物之內心世界。「酒闌」、「夢斷」,看似生活瑣事,但可嗅詞人心中難以排遣的相思之苦。上片即畢,下片轉入抒情。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悽涼」, 以三國時之王仲宣(王粲)懷遠作比喻,抒思鄉情懷。「秋已盡,日猶長」,秋天雖已過,可是往後的日子仍很長,白晝理應變短,詞人因心情愁苦,間接點出流落異鄉之煩悶,詞人背井離鄉,思歸不得,心中的憂患難以排遣,因而產生比王粲更覺淒涼的感慨。結尾兩句,詞人將詞意宕開,故作超脫語: 「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赴東籬菊薪黃。」 不如開懷暢飲,一醉方休,不要辜負了東籬盛開的菊花。原意借酒澆愁,卻又故作達觀之語,表面看似很超脫,則以此寄託自己濃愁難遣而又無可奈何之情懷。本詞通篇從醉酒寫鄉愁,上片以景物哄托氣氛,下片引歷史人物抒寫悲慨,且將多種事物不著痕跡混融一體。 註釋: 1. 酒闌:酒興將盡之時。 2. 團茶: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茶之品,莫貴於龍鳳,謂之團茶,凡八餅重一斤。慶 3. 仲宣句:王粲字仲宣。山陽郡高平(今山東鄒縣)人。三國時魏國辭賦家,為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者。少時才思敏捷,博聞多識,過目不忘,問無不對。因長安遭董卓之亂,遂投奔劉表,在荊州襄陽流寓十五年。曾登當陽城樓,寫有<登樓賦>。賦曰:「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丘,華實敝野,黍稷盈疇。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懷遠,實指懷念故土。李清照以此自況。 4. 隨分:《詩詞曲語詞彙釋》卷四:「隨分,猶言隨便也,含有隨遇、隨處、隨意各義。」 5. 東籬: 晉陶淵明<飲酒>詩之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後亦以東籬指菊花或菊圃。 註:本文亦參考新編”李清照集”,三民書局 註音樂來源:霹靂布袋戲 純屬欣賞 如有侵權 敬請告知重要參考資料: 1. 台北三民書局之「李清照集」 2. 中華古籍-李清照全集 3. 歷代名家新編輯評價篇 李清照詞 新編輯 4. 李清照集校注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5. 本李清照之故事乃集合各家學說與網路資訊,共賞之,非本部落格主之創作,惟共賞之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