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八斗子的土地公
2017/01/08 16:05:28瀏覽3356|回應0|推薦30

朋友們打算作一次十來天的火車旅行,火車旅行少了遊覽車的到府接送,卻多了不少徒步的可能。有人就說啦:「那是不是請小馬哥安排走些步道訓練、訓練。」於是這差事就這麼落到了咱的頭上。
       想想這群朋友平日慣於車來車去、喝咖啡聊個是非什麼的。雖說是走步道,卻又要求既有步道、又有吃喝的行程才是最佳選擇。
      這可為難了,要如何安排呢?
       想來想去的,選了幾條輕鬆級的步道,首先上場的暖身操,走走白鷺鷥山,就這樣過了關。接著,總得想個有趣些的步道走走囉。於是,基隆八斗子就成了首選。
       八斗子是基隆市的一處聚落,原本是個海島,隔著一條被稱為長潭的海溝和台灣本島相望,退潮水淺時,人可以涉水過去;如遇天氣轉壞時,船隻也可以從長潭尾進來,到八斗子避風。日據時代為興建北部火力發電所,在長潭填土造陸,使八斗子成為一座半島
       現在望海巷的所在地,以前叫「換番」。因為,這裡曾經是平埔族凱達格蘭人的居地,三百年前,從大陸移民到八斗子的杜氏兄弟,最早定居在八斗子島的東邊,當時,他們經常划著小船,用捕來的魚和這裡的凱達格蘭人換一些食物,所以就將這裡稱作「換番」。
       那麼,八斗子為什麼叫八斗子呢?
       這有幾個不同的傳說。
       首先看看民間傳說。相傳早期有杜姓兄弟自閩南帶著白米渡海,到此地只剩八斗,故稱八斗子。也有人說,該地住有八戶杜姓人家,「杜」字在閩南中與「斗」字讀音相近,被誤讀而來。更有趣的傳說表示,杜姓曹姓鄉民爭論,杜說「杜家有詩聖,應叫做詩聖莊。」曹說「我家曹子建詩才更高,七步成詩,又才高八斗,不如叫做八斗。」
       當然也有學者考據,基隆原為臺灣原住民平埔族巴賽族的住地,Pataw,閩南人譯為八斗子。(據說臺北市北投亦源自Pataw)。而中央研究院翁佳音教授則認為:「八斗仔」因有詞尾「仔」字,從地名學來推定,應是相對於主要大地名「八斗」而來。而根據文獻,「八斗」指的可能是和平島右岸的岬角。
       傳說歸傳說,八斗歸八斗,咱們就來看看現在的八斗子吧!

如果您也像筆者一樣喜歡在四處遊走的話,一定會發現,台灣最常見的神(ㄑㄧˊ)就是福德正神,更有所謂「田頭田尾土地公」的說法。八斗子當然也少不了土地公廟,這裡只說說兩座比較特別的土地公廟吧!
       一座是位在八斗街上的福清宮,這座廟應該是八斗子最大的一座土地廟了。

據福清宮簡史的記載,福德正神最早在八斗子奉祀的年代可以追到明代。據說1622年左右就有漢人遷入,建了小廟。到了清代,官方在附近開挖煤礦。當時的礦坑採用了英國礦師設計的直井式礦坑。當時的第一口礦井就在八斗子調和街一帶,呈三角形分佈,包括兩口主井、一口副井,井與井之間相距約莫二百公尺。這井現在人稱「清國井」,筆者對這稱呼頗不以然。怎麼說呢?
       「清國井」是清廷於光緒二年所開鑿的台灣第一口官煤井,也是清朝的第一口官煤井。日本佔有台灣之後,以殖民者對殖民地及其附屬國的觀點來看清朝時開採的直井煤礦,所以叫它「清國井」。如今時代變遷,當然不宜再以日本人的觀點稱呼它了。如果以台灣的觀點來看,至少該叫它是「清代官煤井」吧!
       最早的福清宮(當時叫福德宮)就在官煤井的洞口附近。由於官煤開採的時候危險性高,採煤工人病、傷甚多。相傳皇太后(也有一說是欽差大人)來此宣慰,當時的福德宮舉行了七七四十九天大醮,因此得以平安。於是重修廟宇並奉道光皇帝聖旨敕封為福清宮。

據說福清宮的聖旨數十年前被人偷走了,但還真有人見過。據看過的人說,中間的字寫的是「福清宮」,上面從中間往兩側有兩條龍,下面有一些小字。聖旨還在不在已經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因為福清宮曾奉聖旨,所以此廟的土地公頭戴宰相官帽,與一般穿戴員外服飾的土公大不相同。

福清宮由小廟到大廟前後遷建數次,目前的廟址是在民國76年興建,782月完工,同年8月安座。
       福清宮還有另一個傳說,據說有一年的正月十五日,突然來了個戲班。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戲班來到福清宮並不容易,廟裡的人訝異的表示並沒有請戲班,戲班的人卻說有一個長鬍鬚的老人去請的,說正月十五日八斗仔砂仔園的福清宮要作戲。經過擲筊卜爻的結果才知道,原來是土地公喜歡看戲,所以就自己去請戲班來作戲,從此以後,福清宮就依循這項傳統在每年元宵節三官大帝聖誕時邀戲班演出。
       真是有趣的故事,不是嗎?
       八斗子還有另一座相對規模小了許多、也是三遷三建的的土地公廟,叫作福舊宮。
   
福舊宮位在現在的潮境公園,海科館海洋大樓前方的草地上。現代化的海洋研究中心、綠色的青草地、前方是波浪起伏的海灣,在這裡有一座小小的紅色建築--福舊宮,總難免讓人好奇。土公廟怎麼會在這兒呢?
       原來當年杜氏族人最早在長潭里東北側建了四、五間草厝,因火災才遷到西側八斗子五條厝。杜民族人遷離東側之後,陸續有居民遷入,沿山麓建了些咾咕石厝。因當地原為杜氏族人的舊厝所在,所以叫作「舊厝門口」。
       當年的舊厝門口就有一座小小的土地公廟--福舊宮陪伴著居民走過許多歲月。但是因為當地臨海,常受海水侵蝕,加上民國66年起,基隆市政府相繼將垃圾場、水肥處理場設在舊厝門口的海濱地區,民眾乃將土地公廟遷往山邊。
       隨著歲月走過,垃圾場不再,當地又建了海洋科學博物館和潮境公園。福舊宮再次面對搬遷。這一次要搬去那兒呢?
       據說當時提供了好幾個選項,居民們難以抉擇。於是擲筊請示土地公。擲筊結果,土地公表示要回最早居住的老家。於是選了黃道吉日,在原址建了新的廟宇,迎回了土地公。

 

其實八斗子還有幾座廟宇,以後有機會再說了。
       走筆至此,想起一個問題,您知道福德正神的尊姓大名嗎?
       相傳周朝一位稅官,名喚張福德,為官廉正,勤政愛民,周穆王三年(公元前1236)辭世,享年102歲。留著美髯的張福德,壽終三天容貌不變,人皆稱奇。接任稅官愛財如命,橫行霸道。百姓感念張福德為官廉正,有一貧戶乃以四塊大石圍成石屋奉祀,不久,由貧轉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資建廟並塑金身,尊其名為「福德正神」。另有一說,周朝時,一位上大夫的家僕張福德,主人赴遠地就官,留下家中幼女,張福德帶女尋父,途遇風雪,脫衣護主,因而凍死途中。臨終時,空中出現「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九字,上大夫念其忠誠,建廟奉祀。
       福德正神是典型的漢人神祇,也是社神,是中國民間信仰最普遍、是與人民最親近的神祇。中國自古就有土地神的崇拜。所以說「社神者,土地之主也」、「社者土地之王,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為社而祀之,以報功也。」由於土地神是在地神祇,對當地最為熟悉。西遊記裡的土地神就常常被孫悟空揪出來一探當地資訊及妖魔究竟呢!

搭火車去八斗子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