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3/02/03 15:38:49瀏覽1246|回應0|推薦51 | |
「感受澳門,動容時刻」 這是澳門旅遊局吸引觀光客的廣告辭。蕞爾之地、且以亞洲賭場聞名的澳門憑藉的是什麼敢於讓觀光客「動容」?又憑藉的是什麼敢於讓觀光客去「感受」的呢? 能讓人「感受」的自然不會是賭場裡的呼盧喝雉;能讓人「動容」的自然更不會是在賭場裡贏錢的欣喜和輸錢的心酸。 那會是什麼呢? 澳門在早以前是位於珠江口的一個小島,經過幾千年珠江帶來泥沙的淤積,讓這個小島和大陸連結而成了一個半島。這塊位於珠江口的半島是中國最早接觸歐洲的地區之一,從明嘉靖36年(西元1557年)開始,以葡萄牙人為主的歐洲人陸續到這裡停留,並從當時的廣東政府取得了居住權。因為居住的需要,葡萄牙風的歐式建築開始在這裡出現。清朝中葉,也就是17世紀左右,澳門的歐式建築已經有了相當規模。到了清光緒13年(西元1887年)葡萄牙又與清政府簽訂了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使得澳門成為葡萄牙的「永居管理」之地。葡萄牙人和中國人因此在這裡共同生活了400多年。 葡萄牙人居住期中,為了防護需要,在澳門建了一系列的城牆和砲台,這個區域大約是從白鴿巢前地到大砲台,再向南到主教山一帶,葡萄牙人就住在這座被他們稱之為「天主聖名之城」的城裡。當時的中國人則大部分住在城外的村莊。19世紀左右,葡萄牙人開始在澳門填海造地,使得原來只有2.78平方公里的澳門半島快速長大到9.3平方公里。 看倌有沒有想過,一個都市會以什麼樣的名稱稱呼都市內的各個角落?比方說台北市就以中山、信義、大安、大同等等名稱作為行政區畫,或者以大龍峒、大稻埕、西門町稱呼當地。那麼澳門呢?由於它作為天主教國家葡萄牙的長久居留及管理之地,各地都有天主教堂就是最容易分辨的標的。於是當地主要的天主堂名稱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人們習稱的區域名稱,這可能是和咱們有一些些不同的地方。 目前澳門以七個天主教堂區作為當地的區域名稱,其中五個在澳門半島,兩個在離島。在離島的是嘉模堂區(即氹仔 葡文: Taipa)和聖方濟各堂區(即路環 葡文: Coloane);在澳門半島的五個堂區則分別是: 花地瑪堂區:俗稱「北區」,包括青州、台山、黑沙環、筷子基和水塘; 聖安多尼堂區:又稱「花王堂區」,位於澳門西部,包括新橋和沙梨頭,含大三巴牌坊一帶; 大堂區:又稱「主教座堂堂區」,俗稱「中區」,包括新馬路以北部分、南灣、水坑尾、整個新口岸填海地段、以及整條環島公路至媽閣南端,東至新口岸港澳碼頭,含澳門旅遊塔和立法會; 風順堂區:又稱「聖老楞佐堂區」,包括1980年代未進行南灣湖填海的整個媽閣半島、媽閣山、西望洋山、和新馬路以南部分。 澳門半島的五個堂區中,除了位在北邊的花地瑪堂區之外,其餘四個堂區就是UNESCO的主要分布區域,也是我們走訪澳門的主要遊覽地區。 因為有這樣的歷史背景,澳門歷史城區就成為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東西方風格共存、且最集中的建築群。2005年7月15日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式將澳門歷史城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理由是:「申報名單中具有歷史文化背景的澳門紀念物,是中西文化交流與融匯在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明證,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歷史教科書、一部形象生動的中西藝術史。」 世界上成為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所在多有,澳門又憑什麼認為他們擁有的世界文化遺產足以讓觀光客感受,並且動容的呢? 筆者以為或許就是因為它是以一整個「城區」作為標的,以一個小小城區的範圍涵蓋東方中國的、西方葡萄牙式文物,這在世界上可能就是絕無僅有的了。讓人們可以花上一段完整的時間慢慢在其中遊走、欣賞,有以致之的吧! 被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其間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包括22座位於澳門澳門半島的建築物和相鄰的8塊前地。 「歷史建築物」這個名稱不待解釋就能理解,但什麼又叫作「前地」呢?所謂「前地」其實就是在歐洲最常見的廣場(Square),它的澳門稱呼就叫「前地」啦。這些前地也就是在那些歷史建築物附近的一塊廣場。 這些由澳門半島從南往北分布的歷史建築和廣場(前地)包括: 港務局大樓(嚤囉兵營) 崗頂前地和週邊建築 崗頂劇院(伯多祿五世劇院) 議事亭前地和週邊建築 民政總署大樓(澳門市政廳) 三街會館(關帝廟) 盧家大屋(金玉堂) 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白鴿巢前地和週邊建築 到澳門的第一天下午,本來打算沿著海邊走到東望洋砲台,只因時間有限、功課作的又不夠充分,心願未能達成。只待往後一天半的時間裡能一一走訪這些UNESCO的澳門舊城區,體驗一下當年葡萄牙人和中國人共處的澳門城,想像一下當年中國人在這裡與葡萄牙人相處的歲月中是否還繼續受到中華文化的薰陶,更緬懷一下中國近百年來的屈辱史,讓我們能夠更強壯的生活在現在和未來的世界中。
附註:
世界文化遺產評審標準: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