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艋舺有個剝皮寮(2之2)
2010/09/17 09:35:46瀏覽1067|回應1|推薦24

古蹟,無論就歷史傳承,知識傳遞,前人生活重現等等,都有其不可抺滅的貢獻度。但是對於古蹟的所有者而言,似乎並非如此,他們會覺得不僅資被凍結,不能處分,還得付出許多心力、財力去維護。這也是為什麼當某一建築「將」被指定為古蹟時,就可能發生建築物被連夜拆得片瓦不留,只剩下一片斷垣殘壁的悽涼景象。所以,古蹟得以完整的保留,除了業主有濃厚的認知、無虞的經濟能力之外,大約就得靠「運氣」了。

 

艋舺的剝皮寮老街就有鄉這麼一段故事,也因為這麼一段歷史的巧合與幸運,才有機會讓我得以一窺清代街廓面貌。

 

 

古蹟,無論就歷史傳承,知識傳遞,前人生活重現等等,都有其不可抺滅的貢獻度。但是對於古蹟的所有者而言,似乎並非如此,他們會覺得不僅資被凍結,不能處分,還得付出許多心力、財力去維護。這也是為什麼當某一建築「將」被指定為古蹟時,就可能發生建築物被連夜拆得片瓦不留,只剩下一片斷垣殘壁的悽涼景象。所以,古蹟得以完整的保留,除了業主有濃厚的認知、無虞的經濟能力之外,大約就得靠「運氣」了。 

艋舺的剝皮寮老街就有鄉這麼一段故事,也因為這麼一段歷史的巧合與幸運,才有機會讓我得以一窺清代街廓面貌。

剝皮寮這條窄窄的街道其實在清代以前是一條通往古亭、再往山區前進古道的最前一段,現今的龍山國小所在曾是清代的營盤,也就是說情代曾在這裡駐軍。而艋舺更是當年台北盆地最為繁華的街區,淡水河上商船雲集,艋舺街上人群、交易熙熙攘攘,因而得到「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稱號。一直到了後來的彰泉械鬥之後,同安人被被趕到大稻埕,大稻埕開始繁榮之後,艋舺的地位才逐漸被取代。

(旁邊是老松國小,學生們正在寫生呢!)

如今剝皮寮這塊街區的位置,從清代以來就一直是人來人往的主要道路,日據時代開闢了現在的廣州街,把古街區從東側切開,而現在廣州街以西的這一塊老街區,從日據時代以來就被劃定為老松國小預定校地的一部分。台灣光復後,這一部分都市計畫繼續沿用,老街街屋因學校預定地,不能改建,因而得以保留。老松國小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國民小學,學生人數最多時曾超過一萬人以上,校舍顯然不敷使用。於是民國七十七年起就開始設法辦理土地徵收,一直到民國八十八年六月,剝皮寮才進行淨空,住戶才開始遷離。也因為徵收、搬遷作業的延宕,使得萬華地區的文史工作者有機會呼籲政府保存剝皮寮老街。另一方面,經過這段時日的遷延,老松國小學生人數銳減,國小校地的需求不再那麼迫切。經過這一連串主、客觀因素的組合,再加上一般人的古蹟意識較前略強。於是台北市政府乃順應時代潮流及民意,推動剝皮寮古街歷史風貌維護計畫,展開老街保存修復工程,又因為這塊土地本來屬於都市計畫學校用地,所以在整建完妥之後又於此地設立「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不僅讓人們可以一窺老街樣貌,也同時提供一些鄉土教育的素材及功能。

(永豐銀行,原來是萬華名醫呂阿昌宅邸和醫院所在)

(當年在淡水河的冗克船模型)

(三輪車跑得快,這可是當年有錢人家的私家轎車,賓士級的三輪車哦)

(印有生產廠商標記的磚塊)

(原來建築物殘存的磚牆)

 

(這戶人家當年就有可沖水的廁所哦,

左邊這間位在樓上,右邊這間在樓下)

(清代國學大師章太炎於戊戌政變失敗後,避難來台時曾居於此街之一隅,這是錄刻大師墨寶。)

內容是:

猶得攲側八九丈,縱橫數十步,榆柳三兩行,

梨桃百餘樹,發蒙密兮見窗,行攲斜兮得路。

意思是:

可惜參差不齊的地方還有八九丈這麼大,南北東西還有幾十步遠,有榆樹、柳樹兩三行,梨樹桃樹百餘株,撥開茂密的枝葉,才能看見窗戶,彎彎曲曲的走來,才發現這條路。

柱子上貼的磁磚是日據時代為因應盟軍轟炸而產的國防磚,有淺綠和土黃兩種顏色。這種磁磚上有一條條鋸齒狀的槽,每塊磚上的槽都是43條。

(影片「艋舺」場景之一和道具、服裝)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學圃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章太炎墨蹟現場釋文發蒙誤為拔蒙..
2012/09/07 11:19
章太炎墨蹟碑刻現場釋文發蒙誤為拔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