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3/15 21:35:36瀏覽1263|回應1|推薦44 | |
新天鵝堡所在的Hohenschwangau,除了幾座城堡之外,就在高天鵝堡停車場旁邊還有一座Alpsee湖。想當年,附近沒有停車場和新的建築之前,坐落在小山丘上的高天鵝堡應該正好可以一覽湖光山色吧!路德維希二世國王的父親馬克西米連選在這裡建了高天鵝堡還真有些眼光呢! 離開Hohenschwangau,除了去吃午餐之外,還要順道去參觀一座小小的朝聖教堂。這座教堂叫作威斯教堂(Wieskirche,全稱Wallfahrtskirche zum Gegeißelten Heiland auf der Wies,意為「威斯受鞭打的救世主朝聖教堂」)的朝聖教堂位在距離Hohenschwangau只要半小時車程的Steingaden。
原來在規畫行程的時候並沒有把這座教堂列入。是旅行社的領隊這說既然到了這兒,何妨順道去看看,既不多花太多時間,又是順路,因此,這兒就上了行程之中。 從Hohenschwangau離開,遊覽車走著走著的,忽然轉進一條窄得只容一輛車通行的鄉間小道,所幸小道上只有自行車騎士,要不然還真不容易錯車呢!用餐的地方風景甚佳,對面草地上牛隻相依相偎。前方一片平曠,據說前面原來應該是座湖泊,不知怎的,如今是曠野一片,除了沙地之外,好像沒什麼水了。 用過午餐,幾分鐘光景就來到朝聖教堂附近的小小街道,只是天公不作美,竟然飄起雨來。既來之、則安之吧!信步來到不算大,卻是座頗富盛名的教堂。 這是座1745年至1754年由Johann Baptist Zimmermann和Dominikus Zimmermann兄弟設計建造的洛可可風格教堂。但為什麼被稱之為朝聖教堂呢? 原來威斯教堂中供奉的是一尊由Pater Magnus Straub和Lukas Schweiger於1730年在上巴伐利亞的施泰因加登修道院(Steingaden Abbey)雕刻完成的受鞭打的救世主雕像。傳說在1738年6月14日,當地一位名叫Maria Lory的農婦在救世主雕像的眼睛中看到了幾滴眼淚。消息一出,人們蜂擁而來一睹傳說中流淚的救世主雕像。相傳還有許多在這尊耶穌雕像前祈禱的人都聲稱他們沈年的疾病都奇跡般地得到了治癒。這些神話般的傳言更讓這座教堂成了一個朝聖場所。
1740年,建造了一座小教堂來容納雕像。但很快就發現這座小教堂對蜂湧而來的朝聖者而言實在太小了。於是斯泰格登修道院決定重新委託設計,建造一座比較大、供奉這尊救世主雕像的教堂。因此,有了1745年至1754年間,由Johann Baptist Zimmermann和Dominikus Zimmermann兄弟設計建造洛可可風格的教堂。 這座洛可可式教堂內部有壁畫和灰泥塑造的裝飾。聖壇上的是由慕尼黑的宮廷畫師Balthasar August Albrecht創作的畫作;四位西方世界偉大神學家希爾尼瑪斯(Hieronymus)、安波羅修、聖奧古斯丁和額我略一世的雕像,則是Anton Sturm成熟期的作品。至於教堂裡的管風琴則在20世紀的1957年才安放的。 教堂的命運並不是一直如此順利。據說在19世紀時,巴伐利亞政府打算將教堂拆除和出售,由於當地農民的抗議而作罷。但有另一種說法表示,是因為施泰因加登修道院院長不堪經濟上的負擔而有此主張。不論如何,教堂算是完整的保留了下來。也因為如此,我們才有緣來此造訪。
從小街走路不過幾分鐘就到了教堂前面。教堂指示牌對面一棟小小的建築,據說就是1740年建造的那棟小教堂。如今這小教堂只是路過,沒能讓人駐足,有些可惜。 經過指示牌,轉個彎就到了教堂正門口。這座洛可可式的教堂雖然不是挺大,外表就已經足夠吸引人們的目光了,進到教堂裡面更是讓人驚嘆連連。
教堂裡面基本上是以白色為主色調,除祭壇外,中央部分是由幾根高柱環繞的禮拜區。禮拜區屋頂上繪有天頂壁畫,柱子上和牆面上則有雕塑和灰泥圖繪。教堂的一角正架著鷹架在整修。正前方是有著華麗雕塑的祭壇。祭壇上有座神龕。神龕中是一尊耶穌受難的雕像,雕像身上掛著鐵鍊、臂上鎖著鐵箍、臉上有著傷痕,似乎還流著血。想必就是那尊讓人們朝聖的雕像了。
教堂雖然不算大,卻有大教堂的氣勢,或許是因為擁有「朝聖」之名的緣故吧! 環繞教堂一圈,靜坐在禮拜區,享受那份神聖和寧靜都是不錯的選擇。 離開教堂,天上飄著的雨似乎有些停歇,正好讓我們漫步回到小街,看看小店,轉到停車場。 只不知道夥伴中有信眾祈福了嗎?但願祈願者都能實現。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