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8/03/11 18:44:07瀏覽2727|回應1|推薦52 | |
海拔471公尺的Martigny,位在Montreux東南33公里、陡峭的隆河谷地(Rhone Valley)左側山麓。隆河在這裡向西北轉90度流向日內瓦湖。發源於南邊阿爾卑斯山白朗峰的l’Eau Noire河也在附近匯入。 Martigny除了在冬季以附近眾多的高山滑雪勝地聞名之外。因為溫暖的陽光,非常適合種植草莓、杏樹、葡萄、蘆笋等植物。據說當地美食也因此誘惑不少名人,如大思想家盧梭(Rousseau)、歌德(Goethe)、法國作家Stendhal、鋼琴大師李斯特(Liszt)等。 我們呢?在此地轉車的當下,到車站對面小小的Outlet逛了逛,只是黔珠在過馬路的時候,被公路和行道之間淺淺的落差跘了一跤,所幸沒有摔到。不管此地的美食也好、古蹟也罷,我們只是Martigny的過客。所以美酒、美食和古蹟,就只有留在腦海裡想像囉! 從Martigny除了可以穿過Trient峽谷,經col de la Forclaz到法國的Chamonix之外,還有穿越Great St. Bernard Pass可以到義大利的Aosta。後者也造就了聖伯納德犬的傳奇。在過去的歲月中,徒步的朝聖者在試圖翻越聖伯納德山口碰到危險時,經常得靠這種大形聖伯納德犬的救援方得平安。或許這就是聖伯納犬(St. Bernard)得名的由來吧!在Martigny,就有這種著名的瑞士聖伯納犬博物館。只是我們沒時間造訪。 逛過Outlet,回到車站月台,月台前方一片水泥牆上用法文寫著「Maison de la Musique」紅字,是音樂家的家嗎?下方一串串、一列列文字又是什麼?是音樂家們的名字嗎? 隔鄰月台上開進來一列紅白相間的電聯車,車身上寫著「Mont-Blanc Express」。列車停妥,走出車廂的是一群小朋友和幾位帶隊的老師,他們是去郊遊,或是戶外教學歸來? 下午2:45,小朋友們下了車,就該輪到我們上車了。 Mont-Blanc Express是由瑞士的Martigny經過邊界le Châtelard Frontiere,到法國Chamonix的列車。Mont-Blanc Express以阿爾卑斯山,也是歐洲最高峰--白朗峰(Mont-Blanc)得名。它從Martigny出發,略向西,經過Vernayaz進入Trient峽谷。據說這裡有200公尺深的峽谷、高114公尺的Cascade de Pissevache瀑布,還有建於1934年連接兩個岩壁、令人眩暈高度的橋。看來在這裡健行一定頗為刺激。1779年Goethe(歌德)就曾作了這樣的描述: Trient峽谷裡有石窟、瀑布、據說還有恐龍的足跡(dinosaur traces)和阿爾卑斯山美麗的冰川。窄軌的齒輪列車「白朗峰快車Mont-Blanc Express」原來可以只花一個半小時就能一路從馬蒂尼經過Trient峽谷、瑞法邊界的Le Chatelard,直達法國的霞慕尼(Mont Blanc Chamonix)。但是由於法國方面正在進行一項隧道工程,所以從瑞士邊界的Le Chatelard到法國的Argentière改為由公共汽車接駁再轉到霞慕尼。於是行程增加到將接近兩個小時。我們就是在Le Chatelard轉搭遊覽車去霞慕尼的。 位在法國西南部的霞慕尼正式名稱是Chamonix-Mont-Blanc,但一般都管此地叫Chamonix,它也是1924年第一屆冬季奥運會(the first Winter Olympics in 1924)的舉辦地。不過法國和義大利對附近山區的國界線有些爭議,法國主張兩國邊界應該是沿著Mont-Blanc白朗峰稜線,一直到Tournette峰帽下方都屬於法國。但義大利則主張邊界應該是沿著峰頂稜線。用一張地圖來看可能會比較情楚。不過,再怎麼說都是法、義兩國之間的爭執,只要不影響咱們旅遊即可。 其實我們一路從Interlaken到伯恩,到Wengen,又從Wengen回到Interlaken,輾轉搭上Golden Pass Line經過Montreux、Martigny,再搭上Mont-Blanc Express。如此一路轉火車、搭遊覽車的。旅程應該頗為折騰才是,我們卻是極為輕鬆。為什麼呢?原因無他。因為James妥善的安排,大件行李早在離開Interlaken時就先行來到Chamonix-Mont-Blanc。我們雖然一路上山、遊湖,又跨越邊界來到這個法國南部的旅遊勝地,少了大件行李,走來卻是輕鬆。 Chamonix,這個名稱來自於拉丁語,它是由Campo Munitum轉化來的,意思是「築堡壘的地方」的意思。1921年改為Chamonix-Mont-Blanc,暱稱「阿爾卑斯山之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裡還有一個藏匿幾十個猶太孩子、被稱作「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的兒童之家。源自白朗峰山區的Arve河,從這裡往北流,在日內瓦附近注入隆河。看地圖,這條河可能就是流經Trient峽谷,名稱變了好多次的那條河吧! Chamonix市區往南邊一點有一條建於1957年、全長11.611公里、寬8.6公尺、高4.35公尺、連絡法國和義大利的白朗峰公路隧道(Mont Blanc Tunnel)。記得以前讀地理的時候就說曾是全世界最長的公路隧道,也是曾經發生過世紀災難的隧道。如今咱們12.9公里的雪山隧道已長過它了。不過這隧道路面不是平的,而是倒V字型,中間高,兩頭低。法國端海拔1,274公尺、義大利端1,381公尺,接近中央則是1,395公尺,高低差有121公尺。我們來此主要是去南針峰,這隧道當然是沒機會走上一趟的囉! 大約下午四點多進入Chamonix小鎮,到了旅館,行李已經就緒,Check-in之後到街上逛逛。街道不長,人潮卻是不少。一條主街,後面溪流該就是Arve河了。 小街與河流之間小小廣場上兩尊塑像。其中一尊有兩個人,右邊站立的Horace-Benedict de Saussure,據說是日內瓦科學院哲學教授和植物學家,也被認為是創立高山運動,更是第三位登上白朗峰的人;左邊那位正用手指著遠方白朗峰(Mont Blanc)的Jacques Balmat則是登山嚮導。順著Jacques Balmat手指的方向是拍攝白朗峰最佳地點之一。另外一尊雕像則是一位醫生和登山家Dr. Michel-Gabriel Paccard。據說他是第一位登上白朗峰的人,他的登山嚮導就是Jacques Balmat。 就在小街上,有棟建築的牆面是一幅有許多人物的壁畫。這棟建築的牆面並沒有窗戶,但是二樓以上卻畫了和建築物正面一樣的陽台,每個陽台上都有扇門,陽台上站著不少人。除了最上層陽台像是位家庭主婦之外,其餘不是背著背包,就是拿著登山杖或是滑雪板的登山者,中間左邊的陽台上好像還有一位女姓登山者;中間右側陽台上有兩個人,一位像是拿著地圖,另一位正在使用望遠鏡,想是在看白朗峰吧! 一樓牆面則有五位登山者,手持登山杖,背包放在一旁,登山用的繩索已經掛在肩上,彷彿就要出發上山的模樣。據說這五人中就有三位是廣場上雕像中的人物,也是最早登上白朗峰的三人。其餘二人或許是其他的登山者吧!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