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7/25 11:34:14瀏覽4640|回應4|推薦24 | |
現在很多企業在徵才的時候,都把學歷列為首要門檻。在人事部門的執行面上,也都是依從需求單位的指示過濾人才。然而,學歷真的那麼重要嗎?尤其是當我們看到現在大學入門門檻一天比一天低(8分就能進大學,再來是幾分?),大學畢業生只是讓馬政府失業率數字更難看,對社會、經濟、企業有多大幫助呢? 太多太多的例子告訴我們,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出身寒微,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也只有小學學歷,這是最常為人們提起的,難道企業不需要如“王永慶”般的人才?再說建立鴻海王國的郭台銘,本身也就是專科畢業(據說當年他想投考台大EMBA,還因學歷不足而被拒之門外),他集團旗下有數不清的博士、碩士,至於大學畢業那簡直如同過江之鯽! 學歷在業務人員身上更是可以看出端倪。業務銷售人員是一個最普及的單位,也是企業的骨幹。成功的業務人員,很少死守在一家企業內,最多不會超過三年,這是很多企業主很難理解的地方。那麼如果我們瞭解業務人員的本質,也就不會那麼奇怪了。 首先,什麼樣的人會應徵業務? 一個剛畢業的新鮮人,滿懷抱負,希望將多年所學拿到職場上去。信心滿滿拿著成績單、推薦函、社團記錄、得獎記錄,四處謀職,卻只有少數人得到青睞!以文學院畢業學生而言,除了教師、出版、編輯、文稿,還有其他選擇嗎?如果是製造業,他能擔任什麼工作呢?好像除了業務就是文員或者操作員了! 同樣的道理,一個學歷不高,也沒有一技之長與良好人事背景的人,他在找工作的時候,除了基層員工、操作員外,業務就變成最常選擇的項目了。有些時候,一些農村青年,身體無法負擔體力活的工作時,業務也是必選的選項。 個人曾任高階業務主管,對於人事單位提供洋洋灑灑的人事資料時,我通常不看那些學歷、文憑(尤其在大陸造假盛行,很難分辨真偽),而是看自傳,不懂推薦自我的人,如果擔任業務對他而言那會是吃重的工作。一個不變的道理:好的研發團隊才有好的產品,好的業務才能創造好的業績。古代的韓非,寫了一部韓非子,讓秦始皇愛不釋手,可惜他不是行銷高手,連個自薦能力都不足,當然得不到秦皇的重用! 學以致用,這是業務必備的條件,卻不是先決條件。如果可以的話,我們這麼比喻:研發人員是3分天份,7分努力;業務人員確是7分天份,3分努力。好的研發,基礎知識必須扎實,才能做到盡善盡美(許多人追求完美,結果很少是正面的)。然而,如果讓研發人員將自己開發的產品推向市場,這就是要獅子吃魚頭,不知如何下口!然而一個成熟的業務,透過對產品的認識,可以很快地找到合適定位,尋得買家,並且拿回訂單! 我們看到大學分科,商學院的學生遍佈在各個行業,那是因為他們所學,就是行銷推廣為主。然而很多業務工作是學校教育無法傳授的,尤其是街頭巷戰類的工作,很多商學院生根本無法適應!早年台灣經濟起飛,許多“田驕子”出來,這些人財大氣粗,卻沒什麼學歷,遇到他們,許多科班出身的新人簡直如同秀才遇到兵,不知所措!但是他們才是決策者,搞不定他們就没訂單,你對他們講許多專業知識,簡直是對牛彈琴!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擔綱主幹的是一群歷經文革洗禮的人,學歷基本上是虛的,但是他們卻是締造中國崛起的主幹!馬雲,考大學考了三次勉強考上,畢業後當了5年窮教師,卻建立了阿里巴巴王國!在深圳賽格彙集全中國主要電子市場精英,看看那些月入百萬人民幣的潮州老闆,有哪些人具有大學以上學歷?甚至許多人連英文字母都念不完,大小寫都不清楚,卻一直在忙著接“歐單”,收美鈔!筆者有回協助幾家台灣上市公司在廣州開產品發佈會,一天的議程,廠家安排了多位資深的專家在臺上滔滔不絕,卻無法引起底下上百名老闆的共鳴。筆者趕緊變更議程,由筆者臨時上陣,“教授”他們這些產品如何幫他們賺錢,立即全場熱絡,訂單湧入! 一個成功的業務,必須觸類旁通,還要博學多聞。一個只知道自我產品的業務註定要失敗,很多業務對產品的瞭解度甚至不如一個生產現場的小班長!然而,成功的業務能夠將複雜的產品知識用最口語化的方式讓顧客瞭解、喜愛、信任,最終取得訂單。業務的工作性質,自由度大於制限度,傳統教育方式反而制約很多優秀人才的自由思考能力,因此,學歷對業務人員而言是加分的因素,卻不是成功的要訣。教育普及卻無法提供企業所需的業務、行銷人才,這才是台灣教育所需面臨的課題之一。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