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打翻的調色盤 里加古城 Riga (拉脫維亞)
2013/11/15 00:00:00瀏覽13710|回應27|推薦169

03/JUN/2013

今天由立陶宛進入拉脫維亞,下午離開充滿故事性的隆黛爾宮(Rundāle Palace)之後,於傍晚時分來到拉脫維亞首都里加Riga)。巴士穿越道加瓦(Daugava)河進入里加市區,直接來到下榻的旅館Radisson Blu Latvija辦理入住手續,位於新城區的現代化旅館寬敞舒適,房間有一個很特別的「一線窗」,看出去就是美麗的新城區建築。

由聖彼得教堂尖塔觀景台所見的 Hotel Radisson Blu

稍事休息後,散步前往10來分鐘路程外的餐廳晚餐。里加新城區道路寬闊、市容活潑美麗,第一印象裡毫無社會主義殘存的灰色感覺。

中古世紀餐廳晚餐

晚餐地點在這家「中古世紀餐廳」,外觀看不出端倪,保存許多舊時器物及樣貌的內部古意盎然,地下室通往洗手間的通道一個人走起頗感壓力!至於餐點,說真的沒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我們的領隊Alice原計畫晚餐後帶著大家散步到道加瓦河看日落,不料由餐廳地下室上來時外面正下著傾盆大雨,而且夾帶著直徑約1公分的冰雹滿地滾動。剛剛由旅館出來時天色明亮,所以幾乎沒有人帶著雨傘在身上,現在大家被這突如其來的大雨困在餐廳的大廳裡。幸好不消20分鐘後雨勢變小了,大家一刻也不敢耽擱直奔旅館,道加瓦河的落日…泡湯了!

接下來兩天將停留在里加的歷史中心,展開豐富多元的人文之旅,因此有需要對拉脫維亞這個國家及其首都里加這座城市建立初步印象。

拉脫維亞共和國Republic of Latvia簡介

拉脫維亞共和國位於東北歐,是波羅的海三國居於中間位置的國家。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一樣,是2000年前印歐民族來到波羅的海之後僅存的兩支部族。歷史上,德國、瑞典、波蘭及俄羅斯都曾統治過拉脫維亞,因此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個多元民族國家,目前人口中拉脫維亞人佔6成,俄羅斯人約佔3成。

18世紀時,俄國從瑞典和波蘭獲取了現在拉脫維亞的所有領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拉脫維亞於1918年獲得獨立。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再次兼併拉脫維亞並將其納爲一個加盟共和國,1991年拉脫維亞再次宣佈獨立。自獨立以來積極培養和西方各國的關係,和其他兩個波羅的海國家一樣,於2004年加入歐盟和北約組織,2007年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地理上,拉脫維亞全境地勢低平,主要地貌為丘陵和平原。重要河流有道加瓦河、利耶盧佩河和戈雅河。森林覆蓋率達38%,工農業基礎較好,工業在波羅的海三國居首位,農業居第二位。於1993年發行拉特 (Latvian Lat/LVL)作為自己國家的貨幣,是目前全球最值錢的貨幣之一。

拉脫維亞首都─里加 Riga

800年的歷史,形塑出里加獨特的城市風貌和豐厚的傳統。里加是拉脫維亞的首都,也是波羅的海三國中最大也最具都會氣息的城市。位於東西歐交界的波羅的海岸邊,500公尺寬的道加瓦河Daugava浩浩湯湯穿流而過,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拉脫維亞最重要的商業、金融和文化中心。里加於1285年成為漢薩同盟城市,因此緣故,德國、瑞典、波蘭及俄羅斯等不同國家的人頻繁進出,甚至落地生根,目前里加的人口中拉脫維亞人不到一半。里加又是波羅的海國家主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工商業中心。1997年,里加的歷史中心被列入世界遺產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認為里加豐富的新藝術運動建築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文化心理上,里加似乎更接近西歐,自從1201年亞伯特主教建立了里加城之後,里加在音樂、藝術、文學及建築的發展,一直隨著西歐的脈絡前進。特別在建築方面,里加可說是一座建築博物館,不只是舊城區保留的哥德、文藝復興及巴洛克等風格的中世紀建築,19世紀末在市中心發展出來的新藝術建築(Art Noveau)及木造建築,都成為里加獨一無二的城市景觀及價值。

這座童話般的城市一度被稱為東歐的巴黎,然而因發展過於迅速,玻璃帷幕的旅館、精品店、商業據點不斷進駐,促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鄭重提出警告,如果里加不能控制這種發展,將不惜撤除其世界遺產的資格。儘管如此,遊客來到里加不只是看建築,寬闊的公園、豐富多元的博物館和藝廊、世界級的歌劇和音樂會、以及多姿多采的市集、購物街、咖啡廳、特色餐廳、酒吧夜生活…,里加始終是一座吸引力十足的城市。

04/JUN/2013

由於這兩天的活動地點都在里加古城之中,因此沒有配備巴士隨行,所到之處全需仰賴兩條腿不停地走…走…走…,這是遊覽歐洲古城最好玩也最辛苦的部分!我們的旅館位於新城區,步行進入古城中心大約需要15分鐘。一頓豐盛的早餐之後向里加舊城區邁進…

耶穌誕生東正教堂   Nativity of Christ Cathedral

歩出旅館過了一個路口,就是這座有著許多洋蔥頂的新拜占庭式東正教堂,興建於帝俄佔領時期的1876-1883年間,是里加市內最大的東正教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佔領軍將這座東正教堂改為路德會教堂。1960年代,無神論的蘇維埃政府曾關閉教堂改作天文館及餐廳使用。1991年拉脫維亞獨立後恢復為東正教堂。

下圖轉載自網路

自由紀念碑  Brīvības piemineklis / The Freedom Monument

自由紀念碑是為紀念年1918-1920拉脫維亞獨立戰爭期間陣亡的軍人,由拉脫維亞人民捐獻,以花岡岩、石灰岩和青銅建造,歷時4年於1935年揭幕。整座紀念碑高42.7公尺,包含13組雕刻,分別象徵拉脫維亞的過去、人民的智慧、獨立的願望及對未來的希望,是拉脫維亞自由、獨立和主權的重要象徵。

紀念碑頂端立著一尊面向西方的自由女神像,雙手高舉著三顆金色的星星,代表拉脫維亞的三個歷史區域─Kurzeme、 Vidzeme和 Latgale,上面並刻著「For the Fatherland and Freedom/為了祖國和自由」的銘文。紀念碑位於里加新舊城交接處,寬闊的廣場目前是里加舉行公眾集會和官方典禮的主要地點。

里加運河公園 Bastejkalns

自由紀念碑廣場緊鄰里加運河,清晨時光,寧靜的運河波平如境,兩岸是大片的綠地及花園。濃蔭處處花彩繽紛的公園,為古老的城市點綴一抹清新與翠綠,是當地民眾與遊客最美麗的休憩空間。看著樹葉草尖猶未散去的露珠、呼吸著沁涼清新的空氣,讓人神清氣爽腳步也輕盈了起來!

歌劇院 (Latvian National Opera) 就坐落於運河岸邊,寬大的花圃襯托得越發雍容美麗。

運河岸邊有一座青銅雕像,是紀念1901 至 1912年間的里加市長 George Armitstead,他以里加最偉大的領導者留名史冊。雕像由當地商人Yevgeny Gomberg捐建,並於2006年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揭幕。

里加運河對岸即是舊城區,我們穿街過巷漫步在遊人尚未出籠的寧靜市區,大街與小巷各有不同風情。

聖約翰教堂  St. John's Church

聖約翰教堂就位於聖彼得教堂的後方, 1234年興建當時只是里加主教城堡內的一座禮拜堂,到了16世紀末才正式成為里加路德教派教堂。因為不斷改建,建築本身同時融合了哥德、文藝復興和巴洛克風格。

由教堂旁邊的小巷子穿過一座古意盎然的小門,即是約翰庭院,昔日是主教城堡的庭院,後來成為多明尼克修道院。現在是夏日街頭藝人聚集表演的場所。

《布萊梅城市音樂家》

在聖約翰教堂和聖彼得教堂之間,有一座經常被人群圍繞的雕塑,由上至下雕著公雞、貓、狗和驢子,這可不是流浪動物紀念碑喔,牠們可是格林童話《布萊梅城市音樂家》(Die Bremer Stadtmusikanten)【註】裡的主角呢!這件雕塑的本尊設置於德國城市布萊梅的市政廳旁,而里加這座分身則是布萊梅贈送給友好城市的禮物。

歐洲有許多歷史性的雕塑都流傳著類似的傳說,看到驢子發亮的鼻子就不難猜出傳說的內容─撫摸驢子的鼻子同時許願,願望就會實現!不過許多人似乎不以此為滿足,摸了驢子的鼻子還不過癮,繼續向上探觸狗、貓甚至公雞的鼻子,是否願望太多了呢?

聖彼得教堂  St. Peter's Church

里加舊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天際線,就是聖彼得教堂那座高123.25公尺直指天際的尖塔。不論實際性或象徵性,它都是里加舊城的正中心。

聖彼得教堂是為里加的守護神聖彼得而建造,最早於1209年出現於文獻中。從1491年起,高聳的鐘塔及塔尖上的鍍金風向雞就一直是建設這座教堂的重心,風向雞曾經墜落、尖塔曾經傾倒,不過大約在1690年之後,聖彼得教堂的外觀大致就是今日所見的樣貌,山形牆立面頂著擎天尖塔,正是巴洛克式風格的重要特徵。

聖彼得教堂曾遭雷擊,其中兩次(1666、1721年)造成坍塌。1721年那次倒塌,適逢俄國沙皇彼得大帝來到里加,他下令趕緊滅火:「如果教堂被焚毀,接下來同樣的命運也會發生在我身上(同名)。」不幸教堂還是燒毀了,彼得大帝立即指示重建,目前的鐘塔完成於1746年。二戰以前,這是歐洲最高的木造建築,戰爭期間屋頂和鐘樓再次毀於大火。1970年代,蘇聯工程師重建教堂,並安裝了一部電梯,重建後的風向雞重達158公斤,包覆的金箔有330公克。

斑駁的山形牆立面設有三座門,以希臘式石柱及聖人雕像裝飾,但部分雕像已缺損。哥德式的教堂內部莊嚴素僕,我們的目標是尖塔上的觀景台。

登高望遠欣賞古城風光,是我永遠樂此不疲的賞心樂事,但有些鐘塔必須辛苦地爬樓梯登頂,感謝這位建築師為聖彼得教堂加裝了電梯,讓我可以輕輕鬆鬆直上72公尺高的觀景台。佇立於聖彼得教堂尖塔上的觀景台,里加舊城以360度的視野展開,氣象萬千風光無限!

一座座的橋樑橫跨道加瓦河連接兩岸,歐洲第3高塔─里加廣播電視塔矗立在河道遠方,四個圓形頂蓬的建築是里加中央市場。

里加建城至今已有8百年歷史,老城就位在浩浩湯湯的道加瓦河右岸。里加雖歷經戰爭破壞,但老城區許多構造奇巧、外觀精美的古老建築仍然完好保存下來。低矮的房屋、狹窄的街道,其間錯落著數不清的教堂尖塔,中古時代的城市風貌盡顯無遺。色彩明亮的建築錯落交織,放眼望去,整座里加古城就像是打翻調色盤的畫布般繽紛多彩炫目耀眼!

里加教堂 (Riga Dome Cathedral) 磚紅色的建築,巍峨地矗立在廣場上,教堂鐘塔成為視野所及最突出醒目的標的,與道加瓦河及週圍的城市建築共構出如圖畫般的美麗風景!

這是遊覽里加古城的首度震撼,然此時對於整座城市可謂方向不辨位置不明,居高俯瞰的是一個整體的印象。但是,當我在城市中來來回回、進進出出兩天之後,再回頭比對照片,走過的足跡與城市的經緯關係頓時變得清晰無比!

繽紛多彩 里維廣場  Livi Laukums

這座位於舊城正中心有著一大片草坪的廣場,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拆除周邊房舍所闢建出來的。在里加曲折蜿蜒的巷弄中穿梭,幾近迷路之時眼前突然出現這片明亮的迷人廣場,頓時感覺豁然開朗!現在的里維廣場是非常受當地民眾和遊客喜愛的地方,周邊的餐廳和咖啡座妝點得花俏迷人,一旁的Kalķu街上精品店林立,洋溢著熱鬧而悠閒的氛圍。

里維廣場旁邊是一整排色彩繽紛的17世紀住宅,帶著些許童話味道,其中更有充滿歷史典故與逗趣故事的著名建築。

大基爾特之屋  Great Guild 

自從1201年亞伯特主教建立了里加城之後,由貿易商人、工匠藝師所組成的行會組織也蓬勃發展起來。由德國富商組成的「大基爾特」大約出現在1330年,過去幾個世紀大基爾特一直在一座哥德式會議大廳活動,直到19世紀中葉,才在原址建造這座新哥德式風格的「大基爾特之屋」。大基爾特一直活躍到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戰後改為拉脫維亞國家愛樂管弦樂團的演奏廳。(下圖左)

小基爾特之屋  Small Guild (上圖右)

「小基爾特」是由工匠藝師組成的行會組織,彷如童話城堡的「小基爾特之屋」與「大基爾特之屋」僅一巷之隔,新哥德式的建築是由建築師Johan Daniel Felsko所設計,興建於1864年到1866年間。記錄著舊里加的工藝發展歷史,目前作為會議、展場及宴會之用。

大小基爾特之屋兩棟建築之間的小巷,散落著新藝術的精緻建築,是一條帶著華麗趣味的巷道!

富豪之怒  貓之屋 Kaķu Nams

無疑地,貓之屋是里加最富於趣味與話題的一間房子!這是1909年由Friedrich Schefel 所設計的建築,屋主是一位極其富有的德國貿易商人。這位富商因為行為不檢被拒絕加入聲望顯赫的「大基爾特」,為了報復,他就在「大基爾特之屋」的對面蓋了這棟豪宅,並在屋頂兩端的尖塔上各安置著一隻發怒的黑貓,把高高豎起的尾巴對準「大基爾特之屋」,挑釁敵對的意味濃厚。為此雙方告上法庭,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衝突方休,結局是讓黑貓轉過頭來朝向「大基爾特之屋」。

一段歷史的是非恩怨,成為後世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更讓這座新藝術的「貓之屋」成為里加最具知名度的建築!

中午就在里維廣場旁邊這家餐廳午餐,餐廳的佈置及餐點都頗具質感,但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大盤具有濃濃麵香與多種口感的麵包,雖明知多吃了餐包會很撐,可就是無法抗拒歐式麵包,至今回味無窮!

【註】布萊梅城市音樂家》講述的是一隻雞、貓、狗和驢子的故事。

這四隻動物由於年紀太大了,主人準備將牠們宰殺,牠們成功逃脫後意外地碰在一起,並根據驢子的提議決定一起去布萊梅當城市樂手。

路途中牠們發現一間森林小屋,四個強盜正在裡頭享受他們的不義之財。四隻動物一個個疊起羅漢,牠們決定表演音樂以乞求一頓飽餐。可是牠們的「音樂」卻得到了意外的效果,強盜們不知道這奇怪的聲音是什麼竟然撒腿逃命去了。動物們進屋飽餐了一頓並在屋裡過夜。

當天晚上,強盜回到小屋並派其中的一個進屋檢查。屋子裡一片漆黑,強盜看到了貓的眼睛在黑暗中發亮以為那是火炭,湊上前去想要藉此點亮手中的蠟燭,此時貓以爪子襲擊強盜的臉龐、接著驢子用腿踢他、狗咬他、最後公雞大聲鳴叫著將強盜趕出了屋門。

逃出來的強盜告訴他的同夥他被一群怪物圍攻─有一個巫婆用指甲抓他、一個巨人用棍子打他、一隻老虎用牙齒咬他、而最可怕的是有一個魔鬼對著他耳朵尖叫!強盜們放棄了小屋再也沒有回來,而動物們則在那裡愉快地生活了下去。

本文資料參考:

1.波蘭‧波羅的海三小國/MOOK

2.http://www.latvia.travel/en/

3.http://www.liveriga.com/en/

4.維基百科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竹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1/15 14:49

好有意思的「富豪之怒  貓之屋」!

看到你新換的山頭圖,說明了本篇的主場景「里加」

彩色繽紛的屋頂,真的像打翻了的調色盤,真有特色!


        
Bianca(kuopaiyen) 於 2013-11-17 22:47 回覆:

里加的城市色彩活潑繽紛,登高俯瞰氣像萬千!

加上一些帶有歷史典故與傳奇色彩的建築,讓這座城市不僅美麗,還充滿有趣的故事性呢!得意

謝謝竹子姐喔!^^


鹹甜香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1/15 11:12
標題下得真好!
Bianca(kuopaiyen) 於 2013-11-17 22:41 回覆:

謝謝鹹甜香的來訪及美言迴響!

歡迎有空常來逛逛喔!^^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1/15 11:09
五彩鮮明的染料潑上畫布

流淌的顏色漾起悅耳音符

布萊梅城市音樂家的動物

妝點彩繪迷人的童話國度
Bianca(kuopaiyen) 於 2013-11-17 22:38 回覆:

繽紛多彩的童話世界

布萊梅樂手歌聲護衛

嚇阻覬覦窺伺的強鄰

願自由國度永保安康

謝謝才子的好詩相贈崇拜


航迷老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拉脫維亞的美麗與哀愁
2013/11/15 10:49
飽經滄桑的拉脫維亞有一座美麗的城市,首都里加;這座城市充滿活力,是度假的勝地,這個人口不多的國家,卻獲得了 世界文化遺產的地位,所以值得遊、看的景點不少,同樣的這些原來蘇聯的附庸國,也都飽經滄桑,無論作為一個國家,還是作為一個民族,獨立建國的時間並不久,但德國人、波蘭人、瑞典人、俄羅斯人都曾經統治過這裡,我在里加住宿了一晚,同樣的一早起來會到街上逛逛遇到一早出行的拉脫維亞人,臉上好像還寫滿了那過去的哀愁,後來和導遊談及這個國家的歷史,導遊告訴我歷史上的拉脫維亞人桀驁不馴,接受基督教的洗禮後,精神有了寄托,今天的拉脫維亞人大踏步前進,
臉上還寫著剛毅和堅強。

我來去匆匆忙忙在這個首都城市待了一天,我們同樣旅遊一個地方,我也拍了許多照片,也造訪了妳的相片薄,我發覺,我倆拍的地方和角度都不一樣,今日拉脫維亞的縮影被妳完整的寫完了,我還要傷點腦筋思考如何下筆呢?想到此也蠻有趣的。

聖彼得大教堂高塔入雲有史達林時代的風格,只是妳格文的小標題,耶穌的出生地,我有點意見,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妳,耶穌的出生地在耶路薩冷,絕對不是拉脫維亞的東正大教堂。

我們是從立陶宛走公路來到拉脫維亞,看到公路兩邊森林和農地的,一片平原的大地,沒有任何天然屏障。也讓我我理解當年德國希特勒的機械化部隊為什麼會在一夜之間突進幾百公里,佔領一個一個國家,正是在這條公路上,1989年8月23日,200多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人排成了長達650公里的人鏈,從立陶宛的維爾納斯經拉脫維亞的里加到愛沙尼亞的塔林,要求脫離蘇聯並獨立,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壯舉。

我在里加天候也不佳,但還好沒有下雨,住宿的飯店在里加湖畔,雖沒有看到夕陽,但在飯店的頂樓平台可觀賞到里加河的斜拉式大橋。

里加古城美輪美奐,漫步其中,也感受那古老的多元的文化,我就不多回應了,詞窮嘍~
Bianca(kuopaiyen) 於 2013-11-17 00:27 回覆:

大哥對於拉脫維亞當地人的觀察很仔細!在行色匆匆又忙於欣賞美麗風景的旅途中,較有機會接觸或交談的多是買賣或服務業的當地人,至於其他匆匆一面的人們就無法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住宿的飯店在里加湖畔,聽起來就好吸引人喔!我們除了到里加的第一晚下雨,其餘時間幸好天氣都還不錯!

相同的地方,經由不同的旅人的視角與觀感,肯定詮釋出不一樣的東西來。您不也看到了,即便我們走著相同的道路,但我們停駐、感興趣的地方和角度卻都不一樣。客觀的存在事實是無法改變的,但主觀的感受絕對大異其趣,大哥的感性思維細膩,給讀者的必然是不同的題材與趣味!

波羅的海這三個小國家歷史命運乖桀!1989年三國的人們排成了長達650公里的人鏈要求脫離蘇聯獨立,這個了不起的壯舉真的讓人非常震撼與感動,自由,是多麼可貴啊!

您可能誤解了,"耶穌誕生"(Nativity)是教堂的名稱,而非真正耶穌誕生之地;就像有些教堂名為"聖母升天教堂",也並非聖母真正升天之處一樣。小小說明提供您參考,也謝謝您的慷慨分享交流!^^


on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1/15 10:20

我老婆以前開過美術用品社

所以我對「調色盤」格外有感覺

布拉格的天際線也很美

但是色彩就沒有妳鏡頭呈現出來的豐富


Bianca(kuopaiyen) 於 2013-11-16 23:41 回覆:

謝謝ono鼓勵啦!^^

尊夫人不僅美麗優雅,還帶給您色彩美學薰陶,難怪您的攝影作品忒精采哩!得意

東歐國家的建築,似乎都有繽紛多彩的共同傾向。我還記得俯瞰布拉格的印象,尖塔林立、燦爛奪目的城市美得令人眩暈,好想再去一次喔!愛你喲!


WW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1/15 09:59

總是維持一貫優雅清晰的筆調與照片

令人身歷其境,引人入勝

Bianca(kuopaiyen) 於 2013-11-16 23:16 回覆:

謝謝薇薇的肯定與鼓勵!

論寫作的的知性感性兼具及深度,我真的得向您多多學習呢!所以很開心您又回到udn!^^


曉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1/15 03:34

好浪漫的題目,讓人震懾的山頭圖,又一個好美的小國。

很好奇在共產社會主義時,那一片色彩是否存在,很難想像在共產社會裡,能存在這麼豪放的顏色,五彩繽紛,炫麗奪目。

每一張照片,都能顯現出一股"淨"與"靜"的氛圍,好令人心怡的地方。可惜落日被雨給破壞了。

這些小國的旅遊經營的很不錯,腦子裡,又在想臺灣了,明年想在臺深度旅遊,不知能否尋到一些類似的感覺,很好奇!

Bianca(kuopaiyen) 於 2013-11-16 23:10 回覆:

在聖彼得教堂鐘塔上俯瞰里加古城,眼下那一片色彩斑爛、絢麗奪目的城市建築,真令人驚艷、令人看傻了眼!走過幾個東歐國家,建築色彩似乎都有繽紛多彩的共同傾向。

旅遊運氣無法一路長紅,偶而還是會栽在天氣手裡,但不管好壞,這些都是旅行的一部分,都是老天最好的安排(阿Q精神)!

說到在臺深度旅遊我就汗顏,每年除了一趟長程國外旅行,其餘時間大都陪著居家好男人的老公宅在家裡,因此關鍵時刻竟然無法給您有力的意見。台灣的好山好水沒話說,只是旅遊地點普遍人潮都不少,調整心態或許就能樂在其中!

謝謝曉澄犧牲睡眠的迴響!^^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