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0/07 00:00:00瀏覽10854|回應17|推薦126 | |
12-13 / Jun / 2016 中午來到瑞士中部的琉森(Luzern),隨即搭乘遊船遊覽琉森湖,並前往瑞吉山一睹阿爾卑斯群峰及大小13個湖泊的壯麗景色。怎奈天公不作美,琉森天色陰霾雨霧齊飛,煙雨濛濛的琉森湖雖別有一番詩情韻緻,但白霧茫茫的瑞吉山卻令人莫名所以。匆匆結束令人哭笑不得的瑞吉山「觀霧」之旅,乘著琉森湖遊船回到琉森市區。 次日上午另安排有琉森市區的導覽行程,晚餐前後的閒散時間就先在市區悠閒地隨意逛逛。下榻的旅館緊鄰羅伊斯河及琉森的地標─卡貝爾橋,進出舊城區非常方便,只要足下功夫了得,美景處處的古城盡可任遨遊。24小時中把琉森舊城及琉森湖遊歷了一番,來來去去中有些景點是朝也看暮也看,尤其羅伊斯河兩岸與卡貝爾橋更是一日看好幾回,因此琉森古城就不以時間序列而以景點歸納記敘。 琉森速覽 早在西元8世紀時,琉森就已發展出聚落的規模,是琉森湖畔的一個小漁村。此後逐漸發展,13世紀聖哥達山隘 (St. Gotthard Pass) 開闢後,琉森成為跨越阿爾卑斯山轉運貨物的重要商鎮。1291年森被哈布斯堡王朝侵占。1332年加入瑞士聯邦。在反新教運動中,琉森是天主教的堡壘,耶穌會以此為基地對抗喀爾文主義。1653年,琉森成為農民反貴族運動的中心。1798至1803年,琉森曾是拿破崙赫爾維蒂共和國(Helvetische Republik)的首都。1841年,琉森脫離瑞士聯邦獨立,引起1847年獨立聯盟戰爭,1848年琉森重新加入瑞士聯邦。 這座保存良好的古城,處處遺留著古老的建築與巴洛克式教堂、廣場;獅子紀念碑被讚頌為世上最哀傷感人的雕刻;卡貝爾木橋是歐洲最古老的橋廊,是琉森最美麗的地標;風光旖旎的琉森湖也為觀光注入一股新熱潮;琉森音樂節(Lucerne Festival),更是全球古典樂迷引頸期盼的年度盛事。此外,從這裡出發前往皮拉圖斯山、鐵力士山、瑞吉山,都是一天內可以來回的行程,許多人因此把琉森當作遨遊瑞士中部名山的基地。 琉森位於羅伊斯河(River Reuss)沿岸,被琉森湖和蒼翠山巒圍繞,青山環抱、湖河繚繞的琉森,是個風景如畫的中世紀城鎮。傳統與現代兼容、人文與自然並茂,可說是同時具備湖光山色與古城風韻的度假城市,無怪乎自1840年起就已成為瑞士著名的旅遊勝地。 舊城廣場 羅伊斯河右岸便是琉森的老城區,這裡是一片地勢逐漸隆起的山坡地,也是琉森逛街購物的精華地段,每一排狹窄的街道上都藏有令人驚喜的小店、藝廊和餐廳。在老城中心有好幾處被古老建築所包圍的廣場,這些建築物有的牆上彩繪著美麗的壁畫、有的則擁有繁複的雕飾,增添了琉森作為歷史古城的風采。 穀物市集廣場(Kornmarkt)亦即市政廳廣場(Rathausquai),以有著亮麗紅頂鐘樓的市政廳和繪有熱鬧壁畫的舊行會建築而聞名。最早見諸歷史記載是在1356年,一直到19世紀都是穀物市集。市政廳是一座文藝復興晚期的建築物,一樓自1438年起作為糧倉之用,1447年開始樓上的部分才成為市政廳。今日琉森的行政中心已遷至羅伊斯河對岸,但仍有一些諸如婚禮等官方活動在此舉行。 葡萄酒市集廣場(Weinmarkt),是昔日琉森人宣誓加入瑞士聯邦的地方,老椴樹標記著這是一個中世紀小鎮的主廣場,事實上琉森的第一個市政廳就座落於這個廣場上,直到19世紀才遷址。彩繪華麗的旅館、餐廳、商店環繞著廣場,縱然醇酒不再飄香,「葡萄酒市集廣場」依然令人醺然沉醉! 教堂廣場(Fritschibrunnen─Kapellplatz),和卡貝爾(教堂)橋(Kapellbrücke)一樣,皆因聖彼得教堂(St. Peters Chapel)而得名。這是城內的第一座教堂,但它一直附屬於霍夫教堂修道院,而沒有成為一個教區教堂,目前負責天主教的外語服務。 廣場上矗立著建於1918年的 Fritschi 噴泉,頂端裝飾著寓言人物雕像,雖然實際上未滿百年,卻是古老的文藝復興風格噴泉。瑞士主要城市都可以看到此類風格的噴泉,特別是擁有11座噴泉的瑞士首都伯恩(Bern)。 立於噴泉頂端的雕像人物,是傳說中的Fritschi兄弟(Fritschibrunnen─Brother Fritschi),下半部是Fritschi家族的面具。據說Fritschi的墳墓應該就在這個噴泉底下,中世紀時期連接到聖彼得教堂的墓地。沒有人確知Fritschi是否真有其人,這個傳說可以追溯到1450年左右,最可能的說法是:城外的一個農夫來到鎮上開了個玩笑,他留了些錢給商會,條件是商會必須在狂歡節期間供應酒水給窮人。時至今日商會仍持續履行此一義務,並且把設於Nölliturm 城塔中的會館其中一層樓獻給Fritschi。Fritschi去世後,其事蹟以不同的方式廣為流傳,因此其雕像也見諸瑞士其他城鎮,Fritschi並且成為每年二月琉森狂歡節(Luzerner Fasnacht)中的重要角色。 鋪著石板的廣場、街道,洋溢著濃濃的中世紀色彩,行走其間不由自主發起思古之幽情。熱鬧的舊城區中,各種紀念品、鐘錶、服飾及趣味小店分布在大街小巷,巴洛克式的建築、五彩繽紛的壁畫營造的街景本身就美麗多姿,加上各具巧思精心布置的櫥窗,即使沒有購物慾望,也忍不住要多看上幾眼! 鐘錶名品─寶齊萊(Carl F. Bucherer)總店,引起我興趣的不是櫥窗中的高貴鐘錶與珠寶,而是那一幅幅象徵琉森又充滿阿爾卑斯田園風味的紙雕藝術品。 世上最哀傷的獅子 Löwendenkmal 一頭生命垂危的獅子,被雕鑿在岩壁上,牠的背上插著斷矛,癱軟倒臥在碎裂的盾牌上,神情痛苦而哀傷,岩壁上以拉丁文刻著「Helvetiorum Fidei ac Virtuti」(向瑞士人的忠誠和勇敢致敬)。這座瑞士最有名的獅子紀念碑,乃由丹麥著名雕刻家Bertel Thorvaldsen設計、Lukas Ahorn雕鑿於1821年,用以紀念─1792年法國大革命時,在巴黎杜勒麗宮(Tuileries Palace)為了保護法王路易十六及皇室成員而殉職的760名瑞士傭兵。美國作家馬克吐恩(Mark Twain)譽之為「世上最哀傷最感人的一塊石頭」(the most mournful and moving piece of stone in the world)! 獅子紀念碑又稱為「琉森之獅」,幾乎是來到琉森的人必訪的景點。20年前第一次親睹獅子的痛苦哀傷,是那麼令人沉重而不忍卒睹!這次本想略過,但後來還是跟著團體來訪,就當是再一次向「琉森之獅」、向忠誠和勇敢的瑞士傭兵致敬。希望哀傷的獅子能讓世人有所省思! 穆塞格城牆 Museggmauer 世界和平,從古至今似乎都只是世人的美麗夢想!1370至1442年間,琉森人為了抵抗外敵入侵,在城市周圍築起包含有30座高塔的穆塞格城牆,它是中世紀城牆的一部分。歷經數百年的歷史更迭,1833至1856年間,琉森的大部分城牆被拆除,但穆塞格城牆幸得保留,惟今日規模只剩9座城塔和老城區北面一小段的城牆。 由琉森湖上遠眺造型各異的 穆塞格城塔 起伏串連的天際線 現存的穆塞格城牆長870公尺,平均厚1.5公尺、高約9公尺。型式各異的9座瞭望塔中, Männliturm、Zeitturm與Schirmerturm 3座在夏季時開放參觀。 城牆位於舊城的山丘高處,沿著道路蜿蜒而上,細雨霏霏的街道透著文教區的寧靜與閒逸,與舊城中心的熱鬧氛圍截然不同,即使不為城牆而來,漫步於此也可以感受時間為琉森古城堆疊的歷史厚蘊。 先攀爬一段階梯來到城牆步道,步道勉強可供兩人並行,行走其間可以眺望琉森老城區,透過城垛也可以看見城外的綠地。 接著進入Zeitturm塔樓,繞著狹窄的階梯旋轉攀爬,氣喘吁吁登上塔頂。塔頂視野遼闊,兩側是一字排開的其他塔樓,每一座的造型及塔尖都不一樣,掩映在蔥蘢的綠蔭中;往前眺望,琉森老城區就在眼下,耶穌會教堂等地標建築歷歷可辨,遠方的山巒飄嵐如煙,琉森湖薄霧輕掩,透過塔樓窗戶看見的是一幅幅美麗的風景圖畫。 Zeitturm城塔上有一座建於1535年的鐘,其鳴鐘時間要比其他鐘快上一分鐘,在以鐘錶精確著稱的瑞士來說算是異類,不過它是琉森現存最古老的鐘,因此享有「優先敲鐘」的特權。但事實上它和我拍照的時間完全兜不攏─不只快上一分鐘(抑或判讀錯誤)! 保存良好的城牆,提供了登高望遠的絕佳視野,而那沉穩厚實的城牆,也似一道銜接過去與未來的時光隧道,帶著人們遁入時空縫隙尋找歲月的光影痕跡。這樣的場域,總讓人沉湎流連而徘徊不去! 霍夫教堂 Hofkirche 霍夫教堂矗立於琉森湖畔,其前身是建於8世紀的本篤會修道院,目前是琉森最重要的主座教堂。文藝復興風格的教堂卻有著哥德式的雙尖塔,乃因17世紀大火毀損重建之故。兩座塔尖與塔身幾乎等長的灰色尖塔直指天際,與羅伊斯河畔耶穌會教堂的雙洋蔥塔遙遙相望,勾勒出錯落有致的天際線,共譜著琉森不可或缺的美麗景觀。 羅伊斯河 River Reuss 羅伊斯河潺潺流過琉森市區,兩岸排列著巴洛克式建築群,一座座風格各異的橋樑橫跨其上,天鵝、鴨群不時優游河畔,岸邊的咖啡座中悠閒的遊客永遠不缺席…,羅伊斯河之於琉森,就如同塞納河之於巴黎、伏爾塔瓦河之於布拉格。一條河流能為城市營造多少風景,市政廳、耶穌會教堂、卡貝爾木橋…羅伊斯河匯集了琉森最經典的城市景觀,是這個城市因之靈動秀麗的命脈。 耶穌會教堂 Jesuitenkirche 與市政廳隔著羅伊斯河相望的耶穌會教堂,始建於1666年,是全瑞士第一座大型的巴洛克式宗教建築。教堂在外觀上最醒目的就是兩座洋蔥形尖頂的塔樓,巍然矗立於羅伊斯河畔。由於琉森是瑞士天主教的重鎮,一切華麗的元素在這裡都保存得完好如初。可惜次日上午卻不得其門而入,教堂不知何故並未開放參觀,因此無緣見識華美的教堂內部。 教堂白色的外觀與周圍建築和諧相融,天鵝們在教堂前的河岸悠遊戲水的畫面,為琉森與羅伊斯河的美麗風光再添一筆。 史普勞爾橋 Spreuerbrücke 史普勞爾橋建於1408年,原本也是屬於琉森防禦體系的一部分。在德文中,「Spreu」是「麥糠」的意思,因為早年居民們都是在這座橋上將麥糠倒入羅伊斯河中,史普勞爾橋因此而得名。如同卡貝爾木橋一樣,史普勞爾橋內頂部橫樑的三角木板上,也有67幅繪於1626至1635年的畫作,可惜不及上橋一覽。 卡貝爾木橋 Kapellbrücke 羅伊斯河潺潺流過琉森市區,新舊城區分立於南北兩岸。卡貝爾木橋如同一道美麗的彩虹斜跨於河上,一頭連接南岸的琉森劇院,另一頭連接北岸舊城區的聖彼得教堂,因此其名即「教堂橋」(Chapel Bridge)之意。 卡貝爾橋上裝飾著繽紛多彩的花卉,與湖面上優游的天鵝交織成一幅美麗的畫面。優雅的橋身與周遭的城市景觀完美結合,而矗立一旁的巨大水塔(Wasserturm)則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沉穩厚實的古塔為這幅輕盈的風景畫面增添了重心所在,卡貝爾木橋毫無疑問是最常被人獵入鏡頭的瑞士建築。 停留琉森24小時期間盡是陰霾天色,這是唯一出現的一抹夕陽金光! 卡貝爾木橋建於1332年,長204公尺,當時被當作琉森防禦體系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歐洲現存最古老的木造廊橋。木橋不但外觀優美,內部更是大為可觀。木橋的橋頂內架著120多根橫樑,每根橫樑上都有一片山形木板,上面繪有琉森的歷史故事和城市守護聖人聖李奧竇加(St. Leodegar)與聖莫里斯(St. Maurice)的圖畫。這些原本都是17世紀時的本地畫作,可惜的是1993年時,一艘停泊橋下的小船起火殃及木橋,部分橋段及大部分的古畫付之一炬。卡貝爾木橋在劫後迅速重建完成,現今所看到的畫作,色澤較老舊的便是17世紀的原作,而看起來較新的則是修補後的模仿作品,惟仍有部分畫作尚未修護。 木橋一旁的八角形水塔,約有34公尺高,在1300年建成時被視為城牆的延伸部分,後來曾先後作為城邦庫房、文獻室以及牢房之用。水塔在大火中並未遭受波及,如今則靜靜地守衛著卡貝爾橋,共譜琉森最美的城鎮風光。 夏天的歐洲天黑得晚,晚餐後漫步羅伊斯河畔天色尚未暗下來,卡貝爾橋也還未點燈。繼續往舊城區繞了一圈才回到旅館,雖然心繫著卡貝爾橋的夜景,然雙腿卻感沉重,乃告訴自己就算了吧!但就在踏進電梯的那一瞬間─裡頭掛著一張卡貝爾橋的夜景圖片─我改變主意了,立刻退出電梯直奔羅伊斯河畔,再累也不能讓自己後悔遺憾! 夜晚降臨,華燈點亮,卡貝爾橋上與兩岸建築的輝煌燈火拉著長長的尾巴搖曳在羅伊斯河面上。優雅的天鵝們似難捨這華麗的夜晚,依舊成群結伴優游在流光溢彩的河上。橋上儷影雙雙,河岸遊人徜徉,琉森的溫柔浪漫,薰染在夜色綺麗的羅伊斯河畔! 感謝~~~ 2016/10/12 10:35
Dear Bianca: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風景如畫的湖畔古城 琉森 Luzern」一文,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旅遊頻道│下拉選單│編輯精選,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