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山深路自雲中出,嶺峻人從樹杪行
2012/08/31 21:38:29瀏覽806|回應2|推薦43
題解:

本詩二首為七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參冊。三貂山又稱三貂嶺、三貂角,乃臺灣最東境的岬角,即今新北市貢寮區福連里與宜蘭縣頭城鎮石城裡之間,海岸遍布岩石,攀越極為艱難;楊廷理為了噶瑪蘭設治,曾五度入蘭,三登三貂嶺;此詩為嘉慶15年(1810),楊廷理二登三貂嶺,一方面寫其所見景觀,一方面思及設治之困難,而抒發感慨之情。

作者簡介:

楊廷理(1747-1816)。字清和,廣西柳州府馬平縣人。分別三度來臺,前後十六年,可說是清代治臺官員中,最熟悉臺灣事務者。請詳《智慧型全臺詩知識庫》。

不矜權術老迂儒1,天付精神續舊圖2丁卯(1807)秋予堵緝海寇始至噶瑪蘭,經申請收入版圖,未荷允奏。今奉旨查辦,方制軍交予籌度。勞勩3敢云惟我獨,馳驅偏覺與人殊。青山到眼春成夢,滄海當關靜似湖。可怪躋攀無腳力,重來絕頂汗如濡4
(其一)
三貂甫過又嶐嶐5,嵐氣迷漫日乍紅。矗立參天雲際樹,橫空跨海雨餘虹。鋤奸計短頻搔首,補拙情殷屢撫衷6。知遇萍逢能幾日7,憐才都付不言中。(其二)

注釋:

1. 不矜權術老迂儒:矜,自大,自誇;老迂儒,作者。此句謙稱自己是個不擅權謀的老書生。
2. 續舊圖:嘉慶12年(1807),楊廷理與南澳總兵王得祿聯兵擊潰海賊後,勘察土地,繪製成圖,奏請設官治理,然被否決;嘉慶15年(1810),閩浙總督方維甸來臺巡視,楊廷理來臺查辦漳泉械鬥案,再度請求收入版圖,方維甸大受感動,積極進行蛤仔難(噶瑪蘭舊名)設治的籌劃工作,因務雜而事煩,又須熟悉蘭陽風土,遂派楊廷理來辦理,楊廷理接獲命令,從艋舺出發,第二次前往蛤仔難。
3. 勩:音ㄧˋ,勞苦之意。
4. 可怪躋攀無腳力,重來絕頂汗如濡:躋,音ㄐㄧ,攀登,上升之意;此二句寫其登領之艱難,蓋楊廷理當時已六十四歲,又值酷夏時節,登嶺特別辛苦。
5. 嶐嶐:音ㄌㄨㄥˊ,同「隆」,高之意。
6. 鋤奸計短頻搔首,補拙情殷屢撫衷:二句言當時臺灣發生嚴重的漳泉械鬥,各地紛擾,官府窮於應付,沒有餘力勘辦設治事宜。
7. 知遇萍逢能幾日:此句表達對方維甸允將蛤仔難收入版圖的知遇之情。

延伸閱讀:

1. 林占梅〈詠三貂嶺〉,《潜園琴餘鈔簡編》。
2. 李碩卿〈過三貂嶺隧道口占〉,《詩報》198期,1939年4月1日。
3. 楊廷理〈上三貂嶺〉,《知還書屋詩鈔》。

(陳素貞)

我會選讀三貂嶺詩,因為我的故鄉貢寮就在那一帶。三貂嶺車站在瑞芳區,三貂吟社在雙溪區,三貂角在貢寮區。三貂是個廣泛區域的名稱,橫跨上述三區,就地理位置言,這三區是連在一起的。

詩題:孟夏六日重上三貂山頂口占二首。楊廷理另有〈上三貂嶺〉:「衡嶽開雲舊仰韓,我來何福度艱難。腳非實地何曾踏,境涉危機亦少安。古逕無人猿嘯樹,層顛有路海觀瀾。敢辭勞瘁希恬養,忍使番黎白眼看。」第二句,作者注:「淡水以北瘴雨陰霾,終歲不開,惟六、七月稍霽。予上三貂,入蛤仔難,此數日晴朗,人以為神助。」蓋此句由第一句而來,首句用韓愈登衡山,遇風雲阻路,後因禱告脫險事。末句,作者注:「春杪蛤仔難居民即為闢路,予弗克至,茲再不至,失信於民矣,可乎!」此詩頷聯寫三貂嶺行路難,頸聯寫猿猴嘯樹間及三貂嶺上可看海。尾聯寫為不失信於民,故不辭勞瘁登三貂嶺,由此詩可見楊廷理之勤政愛民。

「青山到眼春成夢,滄海當關靜似湖」、「矗立參天雲際樹,橫空跨海雨餘虹」此四句寫景甚佳。但也有煩惱政務的句子,蛤仔難分類械鬥也很嚴重,楊廷理很傷腦筋。臺灣雖在康熙年就正式收入清朝版圖,但並非全臺灣都收入版圖,蛤仔難要遲至嘉慶年間才設官治理。版圖的意義是戶籍,沒有編戶籍,設官署治理,不算真正統治。楊廷理屢次上奏設官治理,均無法得到朝廷肯定,其後得到閩浙總督方維甸的贊同,楊廷理頗感謝方氏的知遇之恩。

楊廷理登三貂嶺,因為此地是通往蛤仔難的必經之地,非為純粹遊山玩水,他公務在身,一邊賞美景,一邊又要惦記公務,這是他這三首三貂嶺詩的共同特色。林占梅的〈詠三貂嶺〉就完全沒有公務的包袱,可以專注地賞景。

疊壑重岩百狀呈,淡蘭於此判疆域。山深路自雲中出,嶺峻人從樹杪行。

夾道花從風裡馥,懸空水帶石頭鳴。嵯峨幾欲登天似,濃靄還多撲面生。

第五句,作者注:「其嶺多秋海棠花」頸聯,李本作:「夾道群花風送馥,激湍流水鳥添鳴」一寫石頭鳴溪中,一寫鳥鳴,意境均佳。我最喜頷聯,所以將它作為本篇題目。末句寫濃靄撲面生,也很有趣,三貂煙雲飄進了林占梅的詩中。

感謝先人留下這些三貂嶺詩,書寫我那壯美的故鄉。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ngliaolinyaolin&aid=6794101

 回應文章

貢寮煙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06 11:07

試著用不同的速度去旅行,你將發現人生中許多被忽略的風景!」

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曾經寫了一本書「邊走邊想」,書中他談到移動與思想之間的關係,他說:「只要走路,自然而然就會開始思考。」那種描述好像是說,人類的身體裡有一種類似古董鐵皮玩具般的裝置,只要移動玩具,他身上的裝置就會開始轉動,作出動作或發出聲音;人類身上的裝置,應該既是連接雙腳與大腦,或是眼球的轉動與腦汁的攪拌,人開始移動,思緒果然會有不同的連鎖反應。

英國作家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也曾說:「旅行是思想的促成者,運行中的飛機、船和火車,最容易引起我們心靈內的對話。」

不可否認,歷史上的創作者,大部分都是喜歡旅行的人,他們在移動中產生創作靈感,在旅行中尋找不同的創意題材。貝多芬這樣一個充滿爆發力的音樂創作者,喜歡到維也納森林散步,一邊行走,一邊構思創作;莫札特的旅行雖然是不得已的(他必須要到不同王朝宮廷去演出維生),但是我相信在那搖晃顛簸的馬車旅程中,莫札特還是得到了創作的養分。同樣的,中國古代的詩人們,不都是因為遊山玩水,在大山大水之間,觸動內心敏感的思維或鄉愁,才能創作出許許多多讓人千年傳頌的詩句。



全文網址: 李清志/旅行與速度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523570.shtml#ixzz2v9FvsfY4
Power By udn.com

貢寮煙雨(kungliaolinyaolin) 於 2014-03-06 11:09 回覆:

我是對於旅行速度十分敏感的人,不同的速度反映出我內心深處的生命狀態,相對於現代噴射客機的旅行,我寧願選擇傳統的鐵道旅行。鐵道旅行是比較接近人性化的空間活動,在電車車廂裡,猶如在一座移動的建築中,我可以安坐在舒適的躺椅上,欣賞窗外景色的流轉,任腦海中思緒的飛翔。其實搭乘巨型噴射客機並不能真正享受速度感,反而是搭乘鐵道列車望著窗外風景流轉,才能真正感受到旅行速度的快慢。

其實到了某個年紀之後,搭乘一般的火車進行鐵道旅行,除了可以召喚逝去的童年記憶,感受昔日的溫馨幸福感之外;事實上,也可以讓自己跳脫繁忙混亂的生活現況,有一段單純安靜的時光。喀搭喀搭的鐵軌聲,加上窗外如跑馬燈般流轉的景致,加速了腦海中的思維速率,而且這樣的時空,讓思慮更清明,也更敏銳!

詩人波特萊爾曾說:「移動一直讓我靈魂引以為樂!」

旅行的移動牽動著我們內心的嚮往,好像移動會帶我們到更好更美的地方;我們對於旅行的想望,一生中似乎無法停止,直到死亡才會讓這股欲望停息。舊約聖經中的亞伯拉罕一生顛沛流離,居無定所,或是說他根本是過著「旅行的人生」,在希伯來書中記載著,亞伯拉罕的人生是客旅、是寄居的,不過他羨慕嚮往的是一個在天上更美的家鄉。



全文網址: 李清志/旅行與速度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523570.shtml#ixzz2v9GOBvMD
Power By udn.com
貢寮煙雨(kungliaolinyaolin) 於 2014-03-06 11:11 回覆:

或許我們的旅行也是一種對於更美好世界的嚮往,我們在旅程中,不斷地編織我們對於異鄉的想望,同時也不斷地對於我們內心的世界發出提醒與修正;旅行改變了我們,也塑造了我們,正如安藤忠雄所說的:「旅行,造就了人。」

(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全文網址: 李清志/旅行與速度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523570.shtml#ixzz2v9GfcT1F 
貢寮煙雨(kungliaolinyaolin) 於 2014-03-06 11:12 回覆:
2014.3.4聯合報

山城歲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2/09/15 23:30

前段時間,買到知還書屋詩鈔

書內附有宜蘭昭應宮楊廷理像照片一張


山城歲月敬上
貢寮煙雨(kungliaolinyaolin) 於 2012-09-16 20:05 回覆:
感謝格友提供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