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7/07 13:03:19瀏覽1258|回應0|推薦30 | |
古文選讀 學生版(磊川學校九年級主課程教材) 【前言】最近應邀前往華德福體系的磊川學校,教授9年級的文學史主課程。經與校方溝通,特挑選以下數篇古文,作為教材。如今課程已告一段落,在此先將原文提供網友參考,相關授課講義、補充教材,將逐篇另行公布,敬請耐心等待。
1.《濠梁之辯》--莊子選(節錄) 選自:莊子《秋水第十七》。莊周,戰國時宋國蒙人,曾為蒙漆園吏,故亦稱為「蒙吏」、「蒙莊」、「蒙叟」。與梁惠王、齊宣王、孟子、惠施同時。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追號為南華真人,稱其書為南華經。其人生觀崇尚自然無為,逍遙自得;政治觀則歸於無為而治。與老子並為道家思想的宗師,著有莊子。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2~3.《晏子使楚》--晏子春秋(節錄) 選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晏嬰(?~西元前 500)字仲,春秋齊人。歷事靈公、莊公,相齊景公。尚儉力行,為當時名臣,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和外交家。諡平,史稱為「晏平仲」,後人尊稱為「晏子」。 【原文】 2.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 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王曰:「然則何為使子?」 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3.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 王曰:「縛者曷為者也?」 對曰:「齊人也,坐盜。」 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 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4~5.優孟哭馬--《史記》〈滑稽列傳〉 (節錄) 選自:《史記》卷126〈滑稽列傳 第66〉。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人。生於龍門,年輕時遊歷宇內,後以四十二歲之齡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後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以刑後餘生完成太史公書(後稱史記),上起黃帝,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萬餘言,分為本紀十二、表十、書八、世家三十、列傳七十。為二十四史之一,紀傳體之祖,亦為通史之祖。因具良史之才,所作史記又為正史之宗,故後世稱司馬遷為「史遷」。
優孟,故楚之樂人也。長八尺,多辯,常以談笑諷諫。 楚莊王之時,有所愛馬,衣以文繡,置之華屋之下,席以露床,啗以棗脯。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左右爭之,以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 優孟聞之,入殿門,仰天大哭。王驚而問其故。 優孟曰:「馬者王之所愛也,以楚國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禮葬之,薄,請以人君禮葬之。」 王曰:「何如?」 對曰:「臣請以彫玉為棺,文梓為槨,楩楓豫章為題湊,發甲卒為穿壙,老弱負土,齊、趙陪位於前,韓、魏翼衛其後,廟食太牢,奉以萬戶之邑。諸侯聞之,皆知大王賤人而貴馬也。」 王曰:「寡人之過一至此乎!為之奈何?」 優孟曰:「請為大王六畜葬之。以壟灶為槨,銅歷為棺,齎以薑棗,薦以木蘭,祭以糧稻,衣以火光,葬之於人腹腸。」 於是王乃使以馬屬太官,無令天下久聞也。
6~7. 優孟衣冠--《史記》〈滑稽列傳〉 (節錄) 楚相孫叔敖知其賢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屬其子曰:「我死,汝必貧困。若往見優孟,言我孫叔敖之子也。」 居數年,其子窮困負薪,逢優孟,與言曰:「我,孫叔敖子也。父且死時,屬我貧困往見優孟。」 優孟曰:「若無遠有所之。」即為孫叔敖衣冠,抵掌談語。 歲餘,像孫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別也。莊王置酒,優孟前為壽。莊王大驚,以為孫叔敖復生也,欲以為相。 優孟曰:「請歸與婦計之,三日而為相。」 莊王許之。三日後,優孟復來。王曰:「婦言謂何?」 孟曰:「婦言慎無為,楚相不足為也。如孫叔敖之為楚相,盡忠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無立錐之地,貧困負薪以自飲食。必如孫叔敖,不如自殺。」 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難以得食。起而為吏,身貪鄙者餘財,不顧恥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賕枉法,為姦觸大罪,身死而家滅。貪吏安可為也!念為廉吏,奉法守職,竟死不敢為非。廉吏安可為也!楚相孫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窮困負薪而食,不足為也!」 於是莊王謝優孟,乃召孫叔敖子,封之寢丘四百戶,以奉其祀。後十世不絕。此知可以言時矣。
8~11. 報任少卿書(節錄) 【題解】 本文載於《漢書卷六十二.司馬遷傳第三十二》。斑固取《太史公自序》及《報任安書》等材料,在《漢書》中為司馬遷立傳,傳寫了這位偉大史學家撰著歷史的經過、思想和精神。這是中國史學史上第一篇史學家傳記,反映了史學家的旨趣和精神,很有意義。 《報任少卿書》是司馬遷任中書令時寫給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任安,字少卿,年輕時比較貧困,後來做了大將軍衛青的舍人,由於衛青的薦舉,當了郎中,後遷為益州刺史。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朝中發生巫蠱之禍,江充乘機誣陷戾太子(劉據),戾太子發兵誅殺江充等,與丞相(劉屈髦)軍大戰於長安。當時任安擔任北軍使者護軍(監理京城禁衛軍北軍的官),亂中接到太子劉據發兵令,但按兵不動,不助太子,亦不助武帝。事後,任安以「坐觀成敗」,「懷詐,有不忠之心」,論罪被處斬。任安入獄後曾寫信給司馬遷,希望他「盡推賢進士之義」,搭救自己。司馬遷在此時回信在死牢的任安,自述被刑及忍辱著書的情節和思想。 李陵事件:武帝天漢二年(西元前九十九年),武帝派貳師將軍,也是寵妾李夫人之兄李廣利出征匈奴,卻讓著名的大將李陵當隨從,李陵不願如此,自請帶兵五千北擊匈奴,起先因沒有和敵人相遇而能深入敵境,進展順利,朝臣皆向武帝道賀。但不久遇匈奴八萬大兵,幾次苦戰後,李陵終因寡不敵眾,加上後無援兵,終於彈盡糧絕,戰敗被俘而投降了匈奴。李陵戰敗消息傳回,朝廷震驚,武帝本來希望李陵兵敗時戰死或自殺,給朝廷爭回一些面子,但卻投降了匈奴,武帝大怒,先前祝賀的朝臣紛紛轉向批評起李陵來,武帝更為大怒,下令把李陵家人全部扣押起來。只有司馬遷,雖然平日與李陵並無交情,但認為李陵勇敢孝義,加罪於他實在冤枉,於是為李陵抱不平。武帝聽後馬上變色,認為是抬高李陵身價,而打擊大將軍,也就是李夫人之兄李廣利。一怒之下,以誣罔罪將司馬遷關到獄中。
【原文】 夫僕與李陵,俱居門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異路,未嘗銜盃酒,接慇懃之餘懽。然僕觀其為人,自守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與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蓄積也,僕以為有國士之風。 夫人臣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赴公家之難,斯已奇矣。今舉事ㄧ不當,而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孽其短,僕誠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踐戎馬之地,足歷王庭,垂餌虎口,橫挑彊胡,仰億萬之師,與單于連戰十有餘日,所殺過當。 虜救死扶傷不給,旃裘之君長咸震怖,乃悉徵其左右賢王,舉引弓之人,一國共攻而圍之。轉鬥千里,矢盡道窮,救兵不至,士卒死傷如積。然陵一呼勞,軍士無不起,躬自流涕,沬血飲泣,更張空弮,冒白刃,北嚮爭死敵者。 陵未沒時,使有來報,漢公卿王侯皆奉觴上壽。後數日,陵敗書聞,主上為之食不甘味,聽朝不怡。大臣憂懼,不知所出。僕竊不自料其卑賤,見主上慘悽怛悼,誠欲效其款款之愚。以為李陵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能得人死力,雖古之名將不能過也。身雖陷敗,彼觀其意,且欲得其當而報於漢。事已無可奈何,其所摧敗,功亦足以暴於天下矣。 僕懷欲陳之,而未有路。適會召問,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廣主上之意,塞睚眥之辭。未能盡明,明主不曉,以為僕沮貳師,而為李陵游說,遂下於理。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 因為誣上,卒從吏議。家貧,貨賂不足以自贖,交遊莫救,左右親近,不為ㄧ言。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此真少,卿所親見,僕行事豈不然乎?李陵既生降,隤其家聲,而僕又佴之蠶室,重為天下觀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為俗人言也。
12~15. 莊子選讀 12.過惠子墓--徐无鬼第二十四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人斲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 匠石曰:『臣則嘗能斲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13.莊子不欲厚葬--列禦寇第三十二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 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 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 莊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14.曳尾之龜--秋水第十七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竟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 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15.髑髏夢談--至樂第十八 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馬捶,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為此乎?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醜,而為此乎?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為此乎?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 於是語卒,援髑髏,枕而臥。 夜半,髑髏見夢曰:「子之談者似辯士,視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則無此矣。子欲聞死之說乎?」 莊子曰:「然。」 髑髏曰:「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 莊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復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閭里知識,子欲之乎?」 髑髏深矉蹙頞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間之勞乎!」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