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記先夫人不殘鳥雀
2011/11/16 00:07:03瀏覽12558|回應0|推薦10

記先夫人不殘鳥雀

【題解】

    本篇選自東坡志林。蘇東坡乃唐宋八大家之一。此篇記述武陽君(蘇軾母親)不許家人傷害鳥類,所以鳥類和人們都很親近,足證仁心可以感召羽族。人若能推慈心於萬物,鳥禽亦樂於親近人類;人若心懷歹念,意欲傷害生靈,生靈亦能感知其人性殘,自然避得遠遠的,另擇棲身之地。

 

【作者】

    蘇軾(西元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宋眉州眉山人,他是蘇洵長子,蘇轍之兄。仁宗朝進士,直史館;神宗朝王安石倡行新法,軾因上書痛陳不便,得罪安石,外放,被連貶數州,歷任杭州、湖州……等知縣。亦反對後來保守派的做法,因此多次遭眨。在黃州時,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哲宗即位召還,累官至端明殿侍讀學士,卒謚文忠。

軾在文學上有極大成就,北宋大文學家、書畫家,詩、詞、散文、書法、繒畫,樣樣精通,詞的成績最為突出,開創詞壇「豪放派」之風,改變了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詞風。蘇軾的古文亦極著名,為文雄渾奔放,有「韓潮蘇海」之稱,與古文大師韓愈齊名。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父子三人同時名列唐宋八大家。詩亦清疏雋逸,為北派大宗。著有 《東坡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

 

【原文】

    吾昔少年時,所居書室前,有竹、柏、桃、雜花,叢生滿庭,眾鳥巢其上。

    武陽君惡殺生,兒童婢僕,皆不得捕取鳥雀。數年間,皆巢於低枝,其鷇可俯而窺也。又有桐花鳳四五,日翔集其間,此鳥羽毛至為珍異難見,而能馴擾,殊不畏人。閭里間見之,以為異事。

    此無他,不忮之誠,信於異類也。有野老言:「鳥雀巢去人太遠,則其子有蛇、鼠、狐、貍、鴟、鳶之憂;人既不殺,則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由是觀之,異時鳥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為甚於蛇、鼠之類也。「苛政猛於虎」,信哉!

 

【注釋】

○昔:過去的、從前的。少年:年輕。

文選˙阮籍˙詠懷詩十七首之八:「平生少年時,輕薄好絃歌。」

○巢:築巢。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有鴝鵒來巢。」

武陽君:蘇軾母親的封號。蘇軾母程氏,曾受皇帝封為「武陽君」。

○惡:ㄨˋ憎恨、討厭。

○婢僕:ㄅㄧˋ ㄆㄨˊ舊時家中供差遣使喚的女婢及童僕。女傭叫婢,舊稱供使喚的丫頭。男傭叫僕,供人使喚的工役或車夫。

唐˙白居易˙續古詩十首之七:「豪家多婢僕,門內頗驕奢。」

○鷇:ㄎㄡˋ初生的小鳥。尚須由母鳥餵哺之幼鳥。

漢書˙卷六十五˙東方朔傳:「聲謷謷者,鳥哺鷇也。」

○俯而窺:低下頭來就可以看得到。窺:從隱密處或孔隙中偷看。說文解字:「窺,小視也。」泛指見、觀看。

○桐花鳳:動物名。一種鳥,形似鸚鵡,但體型較小。羽毛五色而綠色為多,性極馴。暮春時常棲息在桐花樹上,性喜吸桐花朝露,故稱為「桐花鳳」。

○珍異:珍貴奇異。珍貴不尋常的物品或食物。

○馴擾:馴服柔順。馴服、順從人意。

文選˙禰衡˙鸚鵡賦:「矧禽鳥之微物,能馴擾以安處。」

○殊不畏人:一點也不怕人。殊:非常、極、甚。

○閭里:ㄌㄩˊ ㄌㄧˇ鄉里,泛指民間。=閭閻、鄉里。

○不忮:指不嫉妒。忮,ㄓˋ嫉妒。

○信於異類:被鳥獸所相信。異類:舊時稱不同種族、政教的人。指種類、品式不同的事物。

○野老:鄉村的老人。居於田野的老人。

唐˙王維˙渭川田家詩:「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鴟:ㄔ見「鴟梟」、「鴟鴞」等條。

【補充】※鴟梟:ㄔ ㄒㄧㄠ動物名。鴟鴞目。似黃雀而小,頭大,嘴短而彎,以鼠、兔等小動物為食。亦稱為「鴟鴞」。

※鴟鴞:ㄔ ㄒㄧㄠ鴟梟的別名。見「鴟梟」條。

○鳶:ㄩㄢ動物名。鷲鷹目猛禽類。嘴鉤曲,趾有鉤爪,強勁有力。全身呈褐色,尾形似魚尾。眼睛非常銳利,翼大擅長飛翔。捕食魚類、青蛙、鳥類等。俗稱為「老鷹」。

○去:距離。

○由是:因此,自此以後。

○異時:不同時候。

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傳˙顏無繇傳:「路者,顏回父,父子嘗各異時事孔子。」

○苛政猛於虎:人畏懼苛暴的施政比畏懼老虎還厲害。比喻繁苛殘酷的政令比老虎還凶猛可怕。語出《禮記.檀弓下》:「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通「軾」,靠在車前橫木上致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實在)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吾舅(公公,丈夫之父)死於虎,吾夫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師對生的稱呼,此指子路)識(記住)之,苛政猛於虎也。』」

○信哉:誠然是這樣啊。

 

【翻譯】

    我年少時所住的書房前面,種有竹子、柏樹、桃樹,和形形色色的花,叢叢密密地長滿庭院,各種鳥類都來到這兒築巢。

    母親武陽君一向不忍心傷害動物,家中不管是小孩、或婢女男僕,都不允許捕捉鳥雀。這樣子經過了幾年,鳥雀都把巢築在低矮的樹枝上,我們稍微低下頭來就可看到鳥巢裡剛出生的小鳥。我又發現有四五隻桐花鳳,每天在竹叢花木間穿梭飛翔,這種鳥的羽毛,非常稀奇珍貴,難得一見,而且性情很馴良,一點也不怕人。鄉里鄰居看到這種情形,都感到十分稀奇驚訝。

    其實這些事很正常,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原因無他,只要人類以無所求的真誠心對待一切萬物,不加嫉害與歧視,自然能建立與不同種類生物之間的互動互信(即使不是同類,也能獲得它們的信賴)。有位鄉間的老人家說:「鳥類築巢若是離開人類太遠,它們會擔心鳥蛋或幼鳥遭到蛇、鼠、狐貍、鴟、鳶等捕食!人類既然不傷害它們,它們自然而然的就願意和人類接近,因為希望能避免各種外來的生命威脅啊!」

    從這番道理看來,為何後來鳥雀築巢,不敢接近人類的住處?恐怕是感受到人類對待它們遠比蛇、鼠一類動物更加殘忍的緣故吧!「無形的、嚴苛的政治迫害,比起有形的老虎對生命的威脅更加恐怖」這話確實說得不錯啊!

 

【感言】

    讀了蘇軾的「記先夫人不殘鳥雀」一文,令人感動且佩服,這是尊重生命,保育生命與護生的具體實現,古人中常有,今人則罕見久矣。

    說實在話,個人當年在舊式初中就讀時,曾讀過此文,遺憾的是早期未學佛,讀後體會不深,雖家居鄉村,週遭時有鳥雀、蟲蟻出沒,卻缺乏「尊重生命」的觀念,常犯傷生害命的情事,與各種小生命結下不少惡緣;長期以來身體欠安,仰賴醫藥苟活,實在怨不得人。及至後來學佛,慢慢體會到往日種種行徑的不是,參加各種慈善團體,隨喜放生、印經、佈施、救濟,並發心素食,因緣才逐漸有所改變。

    婚後所組的小家庭,家中成員僅四人,所幸都能堅持「吃素」「護生」等原則。身體雖未到全然無恙的地步,至少免去住院開刀之痛,應是值得慶幸之事。只因住所是大樓公寓,不能像蘇軾的慈母般栽花種樹、愛護鳥雀,但是見到蟑螂、蚊蟲、螞蟻等小生命,都秉持「不殺」的原則,至多將它們請出屋外,彼此互不侵犯,以維持相安無事的局面。

    先人早有「種果邀鳥,種花邀蝶」的心胸、智慧與實際的行動。人心若能容納「萬物」,豈不是擁有一顆慈悲、柔和、平等、寬容、無私的心?只要環境、時間和人力許可,我們何不試著對萬物敞開心靈,在兩不相妨的情況下,容許一些弱小的生命體進入我們的生活空間,也讓自己多一點機會接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

 

參看:【讀古文 拾珠璣】記先夫人不殘鳥雀(蘇軾) 作者:幸紫

【心得體會】

    本篇選自《東坡志林》。作者記述他母親不殺生,禁捕鳥雀,所以眾鳥不怕人,和人都很親近。主旨在說明仁愛相感,不止於同類,只要誠心共處,必能信賴相依,否則物物相殘,豈不是個恐怖世界?為政治民的人,如果不知愛護百姓,殘民自逞,那麼百姓畏之也就甚於猛虎了。

    蘇軾引此段話《苛政猛於虎》證明:古人愛鳥惜物,可往後卻大相逕庭!是因為世風日下,大人寵愛子女,由著不懂事的稚童,調皮竊卵、虐雛、殺鳥、捕雀……等等行徑,不加制止與教訓,放任不管,久而久之,眾鳥吃盡苦頭,改變觀念,都以為「人害」甚於它們的天敵──如蛇、鼠之類的緣故哪!

    其實萬物皆有靈,只是生命型態、溝通方式等等,差異很大,可天賦本性是能相互融通的,能知己知彼的,只是我們肉眼凡胎無法一窺奧妙!要不,現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許多前所未聞的奇情異事紛紛展現:如:妙齡少女與猛獸自在生活、有人和北極熊親密冬泳、非洲部落男子帶獵豹散步、美國新墨西哥州法明頓市,一隻混血德國牧羊犬,拖著傷腿一瘸一拐地跑進當地「聖胡安地區醫療中心」的急救室中,用眼神向醫護人員求助……等。打開固有的傳統觀念、擴大你的心胸容量、放寬你的思維、視野,你會發現這個紅塵大千,又是另一番景象!

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11/4/20/73650.html

 

「三蘇」背後那個不可不提的女人  星島環球網 www.stnn.cc 2008-02-01

  俗話說:「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好女人」,那麼三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的那個女人又是怎樣的?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和稱為「三蘇」,蘇家三父子皆成一代文豪,在文學創作上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後來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蘇之中,蘇洵和蘇轍主要以散文著稱;蘇軾則不但在散文創作上成果甚豐,而且在詩、詞、書、畫等各個領域中都有重要地位。宋人王辟之《澠水燕談錄.才識》記載:「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蘇也。」「三蘇」的稱號即由此而來。

  蘇家三個男人成績都斐然,這與他們的背後的那個女人的支援和幫助是分不開的,她就是蘇洵的妻子,蘇軾和蘇轍的母親程氏。

  程氏生於西元1010年,眉山人,係大理寺丞程文應的女兒。程家在眉州是望族,非常富有,因此程氏從小也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因而通經史,有氣節。司馬光為程氏寫的墓誌裏,也讚美她「喜讀書,皆識其大義。」

  程氏十八歲時嫁給十九歲的蘇洵。《蘇主簿夫人墓誌銘》載:「夫人姓程氏,眉山人,大理寺丞文應之女。生十八年,歸蘇氏。程氏富,蘇氏極貧。」兩人結婚後,婚姻生活曾一度過得分外艱難。於是有人建議程氏求助於娘家,程氏卻一口拒絕,她不願意以後丈夫聽人閒言,說靠她家維生。

  但蘇洵從小就不喜讀書,不知上進。婚後依然沒什麼改進,依然到處遊蕩,不事生產,使得程氏抑鬱不樂,蘇洵後來自己也承認「昔予少年,遊蕩不學,子雖不言,耿耿不樂,我知子心,憂我泯沒。」幸而有一天蘇洵覺悟過來,終於決定「治學」。蘇洵自記他從二十五歲發憤讀書,如此七、八年。

  對蘇洵的覺悟程氏甚是喜悅,自然分外支援。程氏把家事一手承擔下來,上事翁姑,下教子女,終日勤勞不息。還在眉山城南紗谷行街上租來一棟宅子,經營著布帛織物的生意。對此,蘇軾曾為文記載云:「昔吾先君夫人僦宅于眉,為紗谷行,一日,二婢子熨帛,足陷於地,視之,深數尺,有大甕,覆以烏木板,先夫人即命以土塞之。甕中有物,如人咳聲,凡一年乃已,人以為此有宿藏物欲出也。」

  在蘇洵28歲的時候(1036年),蘇軾出生了。在蘇軾之前,程氏還生有長子景先,只是1038年的時候,景先卒。次年(1039年),蘇轍出生了。程氏一生共生了六個子女,但後來只有蘇軾兄弟存活了。

  《宋史》記載,蘇軾十歲時,蘇洵「宦學四方。太夫人(程氏)親授以書。」「太夫人嘗讀《東漢史》,至《范滂傳》,慨然太息。公(蘇軾)侍側,曰:軾若為滂,夫人亦許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耶?公亦奮厲有當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母親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老師,蘇洵讀書遊學在外,程氏兼主內外,除了持家,還親自承擔了對蘇軾和蘇轍兩兄弟的教育。不僅教蘇軾兄弟倆識字,也特別注重對兒子的德育教育。從蘇軾和蘇轍的詩文以及回憶中,可以看出程氏的早期教育對蘇軾和蘇轍兩兄弟產生的深遠影響,比如蘇軾的性喜直言就與程氏不無關係。

  蘇東坡的散文《記先夫人不殘鳥雀》,其主旨雖是「言政刺過」,但另一個角度看,也與夫人的影響有著關係,蘇軾少年時書房前「竹、柏、桃、雜花,叢生滿庭,眾鳥巢其上」。幾年後,「皆巢於低枝,其鷇可俯而窺也」。人鳥共處,環境優美怡人。這種鳥語花香的氛圍,皆因蘇軾的母親程氏「惡殺生」,所以「兒童婢僕,皆不得捕取鳥雀」,所以蘇軾的書房前才有這般景致。而蘇轍,在記述他的母親時也說:「生而志節不群,好讀書,通古今,知其治亂得失之故。」

  蘇軾在母親的教育下,兄弟倆皆小小年紀就博通經史,「已而,二子同登進士第,又同登賢良方正科」。1057年,兄弟倆高中進士時,程氏卻於同年48孤獨離世。當時蘇軾兄弟因剛中進士第不在身邊,蘇洵也在京師,難免留下了一些人間遺憾。

http://www.stnn.cc:82/arts/200802/t20080201_725426.html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0315ku&aid=5842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