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古文選讀2.3.《晏子使楚》授課資料
2014/08/09 15:40:39瀏覽16086|回應1|推薦18

古文選讀2.3.《晏子使楚》授課資料

【題解與作者】

【題解】

1.文體:記敘文。

2.文章出處:《晏子春秋.卷六.內篇.雜下》。

3.內容大要:記述晏子出使楚國,無端受到羞辱,但他用巧妙的外交辭令反擊楚王,反使楚王覺得羞愧,充分表現出晏子的機智,也維護了國家的尊嚴。這個故事表現了晏子的機智敏捷、能言善辯的才幹。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應該懂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晏子》又名《晏子春秋》,共八卷。作者不詳,舊題晏嬰撰,蓋後人摭集成書而託名於晏嬰。簡稱為「晏子」。《晏子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齊國政治家晏嬰言行的一種歷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間傳說匯編而成,書中記載了很多晏嬰勸告君主勤政,不要貪圖享樂,以及愛護百姓、任用賢能和虛心納諫的事例,成爲後世人學習的榜樣。晏嬰自身也是非常節儉,備受後世統治者崇敬。

  書中有很多生動的情節,表現出晏嬰的聰明和機敏,如「晏子使楚」等就在民間廣泛流傳。

全書由二百餘個短故事匯集而成,無固定的體例。全書通過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嬰和眾多陪襯者的形象。這些故事雖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數是有一定根據的,可與《左傳》、《國語》、《呂氏春秋》等書相互印證,作為反映春秋後期齊國社會歷史風貌的史料。注釋書籍有清末.蘇輿的《晏子春秋校注》、張純一《晏子春秋校注》,近代有吳則虞《晏子春秋集釋》,參考價值較高。

 

【作者】

晏嬰(西元前578?~前 500)字仲,春秋齊國(山東省高密市)人。歷事靈公、莊公,相齊景公。尚儉力行,為當時名臣,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侯。諡平,史稱為「晏平仲」,後人尊稱為「晏子」。

他愛國憂民,敢於直諫,在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善於辭令,主張以禮治國,曾力諫齊景公輕賦省刑,漢代劉向《晏子春秋》敘錄,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並論。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據說晏嬰身材不高,其貌不揚。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朝,輔政長達40餘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晏嬰病逝。孔丘曾贊曰:「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不以已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對於他的人品和政治才能,司馬遷讚歎不已,表示「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課文精讀】

【第一段】【原文】

2.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

   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王曰:「然則何為使子?」

   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語譯】

   晏子出使楚國。楚人因為他身材矮小,就在大門旁邊故意開了一個小門,請他進去。晏子不肯進去,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出使到狗國,才從狗門進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國,不應當從這個小門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接待的官員聽了,只好改變路線,大開城門,迎接晏子(改道請晏子從大門中進去)

     晏子見到楚王。楚王故意問:「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竟然派你來當使節。」

     晏子瞅了他一眼,冷笑一聲,嚴肅地回答說:「齊國的國都臨淄城內,住了近萬戶人家(有七千五百戶),人們張開衣袖連在一起可以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樣,人來人往,肩挨著肩,腳跟著腳,(大夥兒把袖子舉起來,天就陰暗下來;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會匯成大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麼能說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說:「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作使臣呢?」

     晏子裝著很為難的樣子,回答道:「齊國派遣使者,各有出使的對象。才德兼備的人,便派往君主賢明的國家;無才無德的人,就派往君主不賢的國家。我是德行最差的,所以適合被派到楚國來。」

 

劇本解釋()

時間:春秋時代。

地點:楚國的城門外。

人物:晏子。

晏子的隨從。

楚國的接待官。

楚國的衛兵甲、乙。

(啟幕時,楚國的接待者傲慢的站在城門口,衛兵站在城門的兩旁。晏子緩緩的走到接待者的面前, 晏子的隨從跟在晏子的後面。)

接待者:(態度傲慢的指揮衛兵把大門關起來)快把大門關上。

(衛兵甲、乙用力的關著城門。)

晏子:(謙和的向接待者施個禮)敝人僅代表齊國來出使貴國,煩請先生帶個路,晉見楚王。

接待者:(態度依舊傲慢)好的,那你就先從小門進去吧!

(晏子走到小門前,看了看。)

晏子:這個是狗洞啊!到狗國去的人,才走狗洞;如今我到楚國來,為什麼要我進這狗洞呢?

(接待者聽完後,羞赧的叫守衛把大門打開,領著晏子和晏子的隨從進城去。)

時間:一個時辰後。

地點:楚國朝廷。

晏子:您好,在下代表齊國出使貴國,請大王多多指教。

楚王:(語帶嘲弄)貴國沒有人了嗎?

晏子:敝國面積三千方里,土地大,人口多,怎麼說沒有人呢?

楚王:(臉帶微笑)貴國既然人很多,為什麼派像你這樣的人來呢?

晏子:(不慌不忙)敝國派遣使臣有一定的規矩:好的人派到好的國家去,差的人派到差的國家去。我是齊國最差的人,所以才被派到楚國來。

楚王:(不好意思的笑一笑)先生智慧高,口才又好,寡人剛剛失敬了,請多多包涵。

 

【注釋】

○使  出使,被派遣前往別國。後面的兩個使字,一個作名詞,即使者,一個作動詞,即委派。

○以  因為。

○短  長短,這裡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如:五短身材。

○為  造。延  作動詞用,就是請的意思。

○儐者  專門辦理迎接招待賓客的人。儐,音ㄅㄧㄣ。更道  改換路線。

○邪  同「耶」,疑詞。

○臨淄  地名,古代齊國的都城,故址在今山東省淄博市。淄,音ㄗ。

○三百閭  三百個里巷,指人口眾多。閭,音ㄌㄩˊ,古代的社會組織單位,二十五戶人家編為一閭。泛指民戶聚居的里巷。

○張袂成陰  張開衣袖可以遮蔽陽光,形成陰天。比喻人數眾多。袂,音ㄇㄟˋ,衣袖。就是衣裳的袖子。陰,音ㄧㄣ,陽光照不到的地方。

○揮汗成雨  揮灑汗水成雨,形容汗水流下來的很多。比喻人數眾多。亦作「揮汗如兩」。

○比肩繼踵  肩並著肩,腳接著腳。形容人多而紛雜。亦作「比肩隨踵」。比,音ㄅㄧˋ,緊靠、相並。比肩,並肩。一個接著一個。形容眾多。踵,音ㄓㄨㄥˇ,腳後跟。

○主  主張,這裡是規矩、章程的意思。後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國君。然則  如此就。

○命  命令,指派。

○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嬰最無能,所以適宜出使楚國。不肖,就是不賢,沒有德才的人。http://www.minghui-school.org/school/article/2009/12/8/80770.html

 

【第二段】

【原文】

3.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

   王曰:「縛者曷為者也?」

   對曰:「齊人也,坐盜。」

   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

   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語譯】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手下說:「晏嬰,是齊國最有才能,最善於辯論的人,現在他又將要來了,我想要羞辱他,你們有什麼好主意嗎?」

    手下人回答說:「當他到來的時候,請允許我們綁上一個人從大王您面前走過。大王就問:『這是做什麼的人?』我們就回答說:『(他)是齊國人。』大王再問:『(他)犯了什麼罪?』(我們就)回答說:『(他)犯了偷竊罪。』」楚王覺得這是一個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佈置妥當。

  晏子到了,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當他們吃得正高興的時候,有兩個武士押著一個囚犯,從楚王面前走過。

    楚王看見了,問他們:「那個囚犯犯的什麼罪?他是哪裡人?」

    武士回答說:「犯了竊盜罪,是齊國人。」

    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幹偷竊這種事兒?」楚國的大臣們聽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來,以為這一下可讓晏子丟盡了臉了。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離開座位,站起來,說:「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我聽說這樣的事: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橘和枳)它們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果實味道卻完全不同。這是什麼原因呢?是水土條件不相同。同樣道理,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莫非是楚國的水土會使人民善盜嗎?)

    楚王聽了,只好賠不是,苦笑著說:「聖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我反而是自討沒趣了。)

  從這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劇本解釋()

旁白:話說晏子受齊王之命出使楚國,楚王得知晏子將要到來,就跟身邊的侍從說了一番話。

楚王:晏子是齊國很有名很會辭令的學者,他現在來我楚國,本王想將他侮辱一番,你們有甚麼好方法?

楚王侍從:當晏子來到大王面前,小臣安排縛一犯人出來,給大王發落。

楚王:那是甚麼人?

楚王侍從:那個就是齊國人。

楚王:那他犯了甚麼罪?

楚王侍從:犯了偷竊罪。

旁白:楚王聽了侍從的計劃滿心歡喜,想到一會後羞辱到晏子,更是興奮。不久之後,晏子就來到楚國了。

楚王侍從:大王,齊國晏子求見。

楚王:傳。

晏子:晏子拜見楚王。

楚王:晏子免禮,來人!賜晏子酒。

旁白:晏子見楚王盛意招待自己,又賜上等酒,以為今次出使應可以無風無浪。不料,有兩個侍衛將一名犯人縛到楚王面前。

楚王:這個是甚麼人,所犯何事?

楚國侍衛:這個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請大王發落。

旁白:楚王心想,羞辱晏子的機會來了,就望向晏子。

楚王:晏子,齊國人是否都會偷竊?

旁白:那個突如其來的難題,晏子不慌不忙回答楚王。

晏子:大王,我曾經聽說過橘子生長在南方則為橘子,移到北方栽種,就成了枳,橘子和枳雖然外貌相似,但是味道完全不同,這個代表甚麼呢?原因就是水土差異所造成。事實上,現今在齊國生活的人民都不會偷竊,他到了楚國才成為了盜賊,難道楚國的地方會影響到人會犯偷盜罪?

楚王:哈哈,晏子,你果然是一個聖人,說得很有道理,本王這次都甘拜下風。

 

    由於晏子的機智,令自己保存了體面,不被侮辱,後來的人就以「橘逾淮為枳」指同樣的東西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有所改變。

http://www.hkask.net/p/870131.html

【注釋】

○將  將要。

○使  出使。

○楚王聞之  聞:聽說。之:代詞:這個消息,代「晏子將使楚」這件事。

○謂左右曰  謂……曰:對……說。左右,身邊的。為  當。

○習辭者  習辭:善於辭令,很會說話。習,熟悉,通曉。熟練。辭:言辭。者:人。

○吾欲辱之  吾:我。欲:想。辱:侮辱。之,代詞:指晏子。

○今方來  方:將要。

○何以也  「以何也」。倒裝,怎麼辦。用什麼方法呢?

○對曰  下對上的回答。對:回答。

○縛  ㄈㄨˊ用繩捆綁。

○過  經過。

○何坐  犯了什麼罪。坐,犯罪,犯……罪。

○坐盜  盜:偷竊。

○賜  賞賜。

○酒酣  ㄐㄧㄡˇ ㄏㄢ飲酒盡興而呈半醉狀態。喝酒喝得正高興時。

○吏二縛一人詣王  詣:ㄧˋ到、前往。(指到尊長那裏去)。

縛者曷為者也  曷通「何」,什麼。

○固:本來。

○善:擅長。

○避席  古人席地而坐,為表示對某人尊敬,離坐而起,稱為「避席」。避:離開。

○嬰聞之  聞:聽說。之:代詞:這樣的事。代下面晏子說的「橘生淮南……,生於淮北……」這些話。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南就稱為橘,生長於淮河以北就稱為枳。生:生長。淮南,是指:淮河以南,喻體就是齊國。則為:就變為。則:就是。為:變為。枳:ㄓˇ植物名。芸香料,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多刺,葉柄有翅,三出葉,小葉卵形。春日開五瓣白色花。果實形小而味酸,不能食,但可入藥,未熟者稱為「枳實」,已熟的稱為「枳殼」,二者性味效用相似,但後者力薄性緩。或稱為「枸橘」、「臭橘」。徒:只,僅僅。其:他的。實:果實。味:味道。不同:不一樣。

○橘化為枳  比喻同樣的東西會因環境的不同而引起變化。

○淮南桔,淮北枳  ㄏㄨㄞˊ ㄋㄢˊ ㄐㄩˊ ㄏㄨㄞˊ ㄅㄟˇ ˇ南方的橘樹移植至淮河以北,結成的果實稱為枳。後比喻人的品性會隨環境的不同而改變。

○南橘北枳  ㄋㄢˊ ㄐㄩˊ ㄅㄟˇ ˇ比喻同一物種因環境條件不同而發生改變。比喻事物會因環境條件不同而產生變異。

這句話,其實質傳遞的是環境對人的重要作用。哲學角度說,内因是決定性因素,但是很多時候内因和外因的相互轉化會引起質變。每種社會制度,每種生活狀態,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屬於自身的自然屬相和外部環境,這種外部因素對人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晏子是在告訴大家應該保持自己,立足自身,在不同的環境發揮不同的作用,而切忌避免千篇一律,崇洋媚外,颺棄「萬能」、「皆準」的片面觀念。

○所以然者何  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然:這樣。

○水土  水和土。一地方的氣候、風土等自然環境。

○得無  莫非。耶:語氣助詞,「嗎」?

○聖人非所與熙也  聖人:才德極高的人。熙,通「嬉」,開玩笑。

○反取病焉:反而自討沒趣了。病,辱。

 

【重點整理】

【文章解讀、分析】

 

【寫作技巧】

作法分析:

1.本文形式上是史傳散文,但某些故事情節,記敘中穿插虛構;內容上以「對話」為主要敘事手法,筆調幽默生動,乾淨俐落!

2.本文記事簡練,善用對話,將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

(1)第一段:先點題,再敘事,寫楚人有意刁難晏子,晏子反擊過關。

(2)第二、三段:楚王藉嘲諷晏子來羞辱齊國無人(才),晏子卻技巧性地轉移焦點(人才→人),以事實(齊國人多)反駁,扳回一城,維護了國家尊嚴。

(3)第四、五段:寫晏子以「自嘲嘲人」的方式,譏諷楚王,既不悖禮儀,又不失尊嚴,不愧為成功的外交官。

 

【深究鑑賞】

【課文賞析】

寫作背景

景公意識到單憑齊國的力量是無法與強晉抗衡的,於是他將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國,決意與楚修好,共抗晉國。在這種情況下,晏子作為使者訪問了楚國。 此時楚國由楚靈王執政,他目空天下,狂妄自傲,因此打算羞辱一下齊國的使節,於是便有了「晏子使楚」這個故事。

 

人物形象

晏子:機智善辯,沉著冷靜,不卑不亢,以牙還牙,將計就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善於外交,維護自己國家的尊嚴,聰明機智。不辱使命。

楚王:自作聰明,仗勢欺人,傲慢無禮,想侮辱齊國,大度,知錯能改。高傲自大 。

http://www.5156edu.com/page/11-08-08/68454.html

中心主旨

   這則故事通過晏子出使楚國,挫敗楚王誣蔑齊人入楚為盜陰謀的故事,表現了晏子機智善辯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風度。說明了侮辱別人的人,到頭來必然受辱於人

 

智慧評點

    外交無小事,尤其在牽涉到國格的時候,更是絲毫不可侵犯。晏子以「針尖對麥芒」的方式,維持了國格,也維護了個人尊嚴。晏嬰是聰明機智,能言善辯,勇敢大膽、不畏強權的人。能贏得這場外交的勝利的原因:不卑不亢,有禮有節,用語委婉,頭腦清晰。

 

內容賞析

1、整個故事就是一條成語:「自取其辱」。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子貢問怎樣交朋友。孔子說:「忠言相告,好話對導,他不聽就算了,不要自找羞辱。」但是多數後人對這個成語的了解來自本篇課文。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結果不但輕而易舉被晏子化解了,最後反被晏子侮辱了。成語的意思是說自己所受到的侮辱難堪,都是因為自己造成的。

2、面對楚王的第二次侮辱,晏子這樣回擊楚王:「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大王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呢?」晏子的這段話裏,至少含藏着兩句成語:一是揮汗成雨:揮,甩掉;大家甩手汗,灑出去的汗珠就像下雨一樣,形容人很多。當然,這一成語後來也形容出汗很多,就不是原先的意義了。二是比肩繼踵:比,並;比肩,肩膀靠肩膀。踵,腳跟;繼踵,腳尖碰腳跟。肩挨肩,腳碰腳,形容人多,擁擠。這一成語也寫作「摩肩接踵」。這兩句成語見於《晏子春秋》,屬於古書中的語句,是現成的;課文作者解釋出它們的意思,寫在晏子的回話中了。

3、當楚王取笑齊國人偷盜時,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道理,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這段話中包含了一個成語:南橘北枳。枳:落葉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會變成枳。比喻同一物種因環境條件不同而發生變異。後人遂用「南橘北枳」來比喻環境對人的影響,現代漢語中似乎用於貶義稍多些,形容某種事物因為環境的變化而「異化」或者「變質」。

 

    我國歷史上的春秋時代,出現過許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個。晏子是春秋時代齊國人,當過齊國的宰相。晏子善於言辭,機智果敢,是當時著名的外交家。透過《晏子使楚》這篇課文,可以仔細品味晏子過人的智慧、犀利的語言。

    晏子使楚》故事頗具戲劇性,雙方不太友善的對話中暗藏諸多機巧:楚王聽說晏子是善於辭令之人,想借機刁難他,楚國君臣商議,決定通過誣衊齊人為盜,進而誣衊「齊人善盜」這些貶損與侮辱,表面上是刁難晏子,實則矛頭直指齊國。面對楚王君臣的挑釁,晏子臨陣不亂,機警應變,巧施辯辭,應付裕如。針對楚王誣衊齊人「善盜」,晏子引用橘化為枳的故事,類比推理出:齊人在齊不盜,入楚卻盜,正是楚地水土、地氣即社會環境造成,讓楚王「反取病焉」。

    晏子這種應變的機智,不懼大國,不畏強暴的鬥爭精神,歷經再長的歲月,依然閃爍著熠熠光采。我們的學生,處在這個社會越來越開放,國與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的時代,對國際時事的關注較之建國以來任何時期的同齡人,有了更大的熱情和興趣,此時看機智、愛國、頗具外交能力的晏子,一定能引發他們進行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有助於他們確立美好的人生理想。

該文章轉自[阿呆語文網]http://www.edudo.com/1011/112467.asp

 

【詞語成語理解與應用】

【字義析辨】

※使:ㄕˇ(又音)ˋ

(動詞)1.命令、派遣。

左傳˙桓公五年:「夜鄭伯使祭足勞王,且問左右。」

水滸傳˙第八十五回:「若得如此,宋江星夜使人回家搬取老父,以絕根本。」

2.讓、以致於。

詩經˙鄭風˙狡童:「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杜甫˙蜀相詩:「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役用、役使。

論語˙學而:「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為豫章臨發上疏:「古之使人,歲不過三日;今之勞擾,殆無二日休停。」

4.可、行、做。如:「使不得」。

紅樓夢˙第九十六回:「若說服裡娶親,當真使不得。」文明小史˙第十六回:「如要看全,也不過一百多錢,倘若租看,亦使得。」

5.用。

文明小史˙第十五回:「至少也得幾百塊錢,少了不夠使的。」

6.放縱、放任。如:「使性子」。

7.出使。

論語˙子路:「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名詞)

8.奉命到外國執行任務或留駐的外交長官。如:「大使」、「公使」。

(連詞)

9.假設、如果。

論語˙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王充˙論衡˙祀義:「使天地有口能食,祭食宜食盡。」

 

※不肖:ㄅㄨˋ ㄒㄧㄠˋ

1.子不似父。

孟子˙萬章上:「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2.不賢,無才能。

禮記˙中庸:「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

˙王世貞˙鳴鳳記˙第十四齣:「古人自以不能進賢,退不肖,既死,猶以屍諫。」

3.品性不良。

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這兩個不肖孩兒,也有什麼福,便做道忒賢達,不狠毒。」

 

※左右:

1.左方與右方。=旁邊。

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傳:「卓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為羌胡所畏。」

2.附近。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顧瞻左右,山椒之上有垣若頹基焉。」

文明小史˙第三十四回:「他左右一看沒人,提起長衫,奮身一躍而過。」

3.稱跟從的侍者為「左右」。

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傳:「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

三國演義˙第三回:「至嘉德殿門,張讓、段珪迎出,左右圍住,進大驚。」

4.書札中常用的稱謂敬辭,不直言對方本人,而稱其侍者,以示尊敬。=足下、閣下。

史記˙卷七十˙張儀傳:「是故不敢慝意隱情,先以聞於左右。」

戰國策˙燕策二:「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順左右之心。」

5.幫助、輔助。

詩經˙商頌˙長發:「實維阿衡,實左右商王。」

唐˙劉禹鍚˙唐故中書侍郎平章事韋公集紀:「以公用經術左右先帝五年,稔聞其德。」

6.控制、指揮。=支配、操縱。

國語˙越語上:「寡君帥越國之眾,以從君之師徒,唯君左右之。」

7.背離,有二心。

後漢書˙卷二十九˙郅惲傳:「惲善恕己量主,知我必不有所左右而輕天下也。」

8.反正。

˙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小娘子,左右這裡無人,我央及你咱。」

水滸傳˙第六十二回:「左右是死,索性說了。」

9.上下、光景。多放在數量詞後,表示約略之數。

˙王充˙論衡˙齊世:「語稱上世之人侗長佼好,堅彊老壽,百歲左右。」

 

古今異義詞

○何坐  坐:古義:犯罪。今義:坐下,動詞。

○延  古義:迎接。今義:延遲,表示拖延的意思。

○今方來  方:古義:將要。今義:方,一種形狀。

○葉徒相似  徒:古義:只。今義:徒弟,學生。

○入楚則盜  盜←→賊。

○齊之習辭者也  習:古義:熟練。今義:學習。

謂左右曰  左右,古義:近侍,近旁的人。今義:左右表方位,概數(如:600字左右)。

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其實:古義:它的果實。今義:實際上,真實情況。

○反取病焉  病,古義:辱。今義:疾病,患病。

 

【歷屆考題匯集】

97學測應用寫作(佔18分)

  閱讀下文,試以楚國、齊國或第三國記者的身分,擇一立場報導此事件,不必擬新聞標題。文長限250~300字。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寫作提示】題目要求從三國記者的身分,擇一報導,則內容將會依各自國家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1.楚國立場:從楚人及楚王的行為來看,顯然是有意羞辱晏子,所以在報導時,不妨從晏子身材矮小的事實加以渲染。

2.齊國立場:晏子代表齊國出使,卻受到楚國有意的羞辱,報導時可強化晏子受辱之事,以凝聚齊國人對楚國的同仇敵愾之心,或是對楚國提出抗議。

3.第三國立場:客觀敘述晏子使楚的經過,當作一則國際新聞來報導,立場宜公正,不能有所偏頗。

 

 

學測國文》「晏子使楚」新聞稿 e世代下筆酷   2008/02/15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各位觀眾晚安,歡迎收看齊國電視台的晚間新聞,今天報導的頭條新聞發生在楚國,現在鏡頭來到楚國的城門口……接下來把鏡頭交還棚內主播。」

    今年大學學測國文科非選擇題的「應用寫作」,要考生針對古文「晏子使楚」中發生的事件,寫一則新聞報導,e世代考生果然不一樣,有人模仿電視SNG現場連線報導,讓閱卷老師也為之莞爾。

    但也有人程度很差,國中教過的「晏子使楚」完全看不懂,只能亂抄閱讀測驗的題目,不知所云,被閱卷老師一眼看穿,無法蒙混過關,只能拿零分。

    學測國文科閱卷召集人、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廖美玉昨天表示,經試閱2000多份試卷,她發現國文和英文一樣,非選擇的答題內容也呈現兩極化。

    非選第二題引用「晏子使楚」的古文,要考生就楚國、齊國或第三國記者身分擇一立場加以報導,考生發揮空間大。

    廖美玉說,考生所選擇的立場,齊國、楚國或第三國都有,報導形式,有採用傳統的平面媒體,更有人貼近日常生活,模擬電視連線報導,把鏡頭交還主播後,結語還寫到「齊楚兩國斷交50年,經過外交折衝,兩國未來關係將如何發展,記者將繼續為您做追蹤報導。」

    不過,廖美玉指出,要拿高分,不能光具有臨場感,還得符合題幹要求、立場清楚、報導內容詳實、文筆流暢等條件。

    至於占分最多(27分)的引導寫作,以「如果當時」為題,要考生回到過去改變歷史。廖美玉分析,考生的答案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回到知名的歷史關鍵點,如有人想改寫項羽赴鴻門宴的歷史,希望項羽不要有婦人之仁,最後才不會落得自刎的下場,無顏見江東父老。

也有考生想阻止荊軻刺秦王,改用自己的方式,在歷史上留名;也有人想阻止拿破崙攻打俄國、想阻止屈原投江、想感化秦始皇不要焚書坑儒。

    另一類考生則想回到自己生命過去的某一點,阻止遺憾發生。廖美玉說,有考生文情並茂,寫到老奶奶晚年失智,整個人變了樣,直到奶奶去世後,才感到遺憾,沒能好好陪她一段,想回到過去,好關懷她;也有人想回到從前,不再吝於表達情感,要向暗戀對象告白。

2008/02/15 聯合報】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110774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0315ku&aid=15970509

 回應文章

趙路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晏子是個智者
2014/08/10 23:21

有空也請過來

坐坐

閱讀我的文章

先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