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古文選讀4.5. (優孟哭馬) 授課資料
2014/08/25 01:46:16瀏覽8708|回應0|推薦27

古文選讀4.5. (優孟哭馬) 授課資料

 

《史記》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傳 第六十六〉 (節錄)

【題解與作者】

【題解】

   滑稽列傳,出自《史記》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六十六,是專記滑稽人物的類傳。介紹的人物能言善辯,以機智和聰敏向君主進諫。主旨是頌揚淳于髡ㄎㄨㄣ、優孟、優旃ㄉㄢ類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爭勢利」的可貴精神,及其「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的非凡諷諫才能。

    滑稽,音ㄍㄨˇ ㄐㄧ,今或讀為ㄏㄨㄚˊ ㄐㄧ。搖轉注酒器,使酒流不已。引申為出口成章,是言辭流利,正言若反,思維敏捷,沒有阻難之意。(司馬貞.索引):「滑,亂也;稽,同也。辯捷之人,言非若是,言是若非,能亂異同。」滑稽,後世用作詼諧幽默之意,形容詼諧有趣的言語、動作。

    滑稽人物多是矮子,在樂伎中扮演丑角。他們出身雖然微賤,但卻機智聰敏,能言多辯,善於緣理設喻,察情取譬,反語諷諫,其言談笑語往往能使君主明白是非,接受正確意見,發揮執政大臣所起不到的作用。

   太史公開首寫道:「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呼應這些諫士的共通點。縱然六藝於治一也,但要達致活靈活用之道,還需要像列傳中人物那樣,以機智因勢利導,那就水到渠成。

   全傳貌似寫極鄙極褻之事,而開首卻從六藝入筆,可謂開宗明義。以下相繼寫「齊髡以一言而罷長夜之飲,優孟以一言而恤故吏之家,優旃以一言而禁暴主之欲」,均緊扣全文主旨,多用賦筆,布局精巧,句法奇秀,妙趣横生,讀來令人擊節。李景星評論本篇:「讚語若雅若俗,若正若反,若有理,若無理,若有情,若無情,數句之中,極嘻笑怒罵之致,真是神品。」(《史記評議》卷四)可謂深得該傳之精髓。

《太史公自序》曰:「不流世俗,不爭勢利,上下無所凝滯,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傳》」。

   本文記述優孟冒險向莊王進諫,以順水推舟之法展示莊王溺愛馬匹之不智。他巧妙避過莊王所下『敢以馬諫者,罪致死』之諭,反諫君主以國君葬禮來取代大夫葬禮以葬愛馬。一句「貴馬賤人」使莊王省悟,最終馬匹『葬之於腹腸』。優孟又於王前搖頭而歌,替孫叔敖之子爭到酬勞。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580

【作者】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生於龍門,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南芝川鎮)人。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因具良史之才,所作史記又為正史之宗,故後世稱司馬遷為「史遷」。

    年輕時遊歷宇內,後以四十二歲之齡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司馬遷因爲替李陵辯護,觸怒武帝而被關入監獄,並處以宮刑(當時叫腐刑)。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司馬遷出獄,後當了中書令。直到漢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太史公書(後稱史記)全書得以完成。

    著有《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餘言,為紀傳體之祖,亦為通史之祖。《漢書.藝文志》著錄有《司馬遷賦》八篇,今僅見悲士不遇賦;《隋書.經籍志》有《司馬遷集》一卷。

    ※司馬遷二十歲時南遊江、淮各地,依史記各篇所載,他曾到長沙,觀屈原自沉之處;南登廬山,考察禹疏導洪水的遺跡,並一路到會稽,探訪禹死後埋葬的地方。又北至齊、魯之都,觀孔子廟堂、車服、禮器,及當時儒生學習古禮的情形。司馬遷自仕為郎中之後,便隨漢武帝多次巡祭天地、諸神、名山川的封禪大典。並且奉使西南夷,隨將軍李息擊西羌。由此可見司馬遷不但博覽群書,其足跡更是遍布中國。

 

史記介紹

  1. 作者:史記,西漢司馬遷撰。司馬遷,字子長世人稱太史公、史馬遷夏陽人。
  2. 修撰:

(1)  私修史書。

(2)  遷父司馬談為太史令,對史記一書已先有所勾勒。

(3)  司馬談卒,司馬遷繼承父業,繼為太史令,欲完成史記一書。

(4)  適李陵降匈奴,司馬遷爲李陵辯解,遭宮刑。但司馬遷仍發憤完成此書,終於成功。

(5) 司馬遷俢史的宗旨,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1. 名稱:
  2. 史記,本名「太史公書」、《太史公記》。

(1)  該書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黄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2)  「史記」本為古代史籍的通稱。魏晉之後,世稱司馬遷之書為史記,乃成專稱。

  1. 體例:

(1)  史記的體例,分本紀、世家、列傳、表、書。

本紀,記帝王,例:〈高祖本紀〉、〈武帝本紀〉、〈項羽本紀〉、〈呂后本紀〉。

世家,記諸侯及其後世子孫,例:〈留侯世家〉、〈陳相國世家〉例外:〈孔子世家〉、〈陳涉世家〉。

列傳,列敘大臣至於平民事蹟,例:〈淮陰侯列傳〉:韓信的傳記。〈老莊列傳〉:老子、莊周、申不害、韓非四人的傳記。〈日者列傳〉:占卜者的傳記;〈貨殖列傳〉:商人的傳記。

,用表格方式,列敘所要說明的事蹟,例:〈十二諸侯年表〉、〈六國年表〉。

,用以記國家體制(如禮、樂、律、曆、天官、封禪、河渠、平準)。

  1. 篇幅:全書共分本紀十二、世家三十、列傳七十、表十、書八。全書計一百三十卷。
  2. 內容:史記所載,自黃帝始,至漢武帝止,凡二千五百年間史事。
  3. 體裁:紀傳體通史。
  4. 史學地位:

(1)  紀傳體創始於史記。(史記為紀傳體史書之祖)

(2)  史記為通史之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爲二十四史之首

(3)  史記是正史的第一部。(尚書是我國第一部史書)

(4)  史記是第一部傳記文學的總集。

(5)  史記首創論贊以見作者抑揚之意。

  1. 特色:史記之文,雄深雅健,善敘事理,後代散文家莫不奉為圭臬,推為文史的大宗師。
  2. 注疏:有南朝劉宋裴駰集解,唐張守節正義,唐司馬貞索隱,三家注合刊本。

 

【課文精讀】

4.5.優孟哭馬

【第一段】

原文及譯文

【原文】

 

4.   優孟,故楚之樂人也。長八尺,多辯,常以談笑諷諫。

   楚莊王之時,有所愛馬,衣以文繡,置之華屋之下,席以露床,啗以棗脯。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左右爭之,以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

   優孟聞之,入殿門,仰天大哭。王驚而問其故。

   優孟曰:「馬者王之所愛也,以楚國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禮葬之,薄,請以人君禮葬之。」

   王曰:「何如?」

 

【語譯】

4.   優孟原先是楚國的歌舞藝人。身高八尺,富有辯才,常常用談笑方式婉轉進行規勸。

   楚莊王的時候,他有一匹被喜愛的馬,給它穿上華美錦繡做的衣服,把它安置在雕樑畫棟的房子裡,用沒有帷帳的床給它做臥席,用蜜餞的棗乾餵養它。馬因得了肥胖病死了,要臣子們給馬治喪,想用棺槨盛殮,依照安葬大夫的禮儀安葬它。周圍近臣勸止他,以為不能這樣做。

   莊王下令說:「有誰膽敢因葬馬的事諫諍,就殺死他。」

   優孟聽到這件事,走進殿門,仰天放聲大哭。莊王很吃驚,問他哭的原因。

   優孟說:「馬是大王所珍愛的,憑力量巨大的楚國,有什麼得不到的,卻按照大夫的禮儀安葬它,太微薄了,請用安葬君主的禮儀安葬它。」

   莊王說:「為什麼?」

 

【注釋】

○優孟  ㄧㄡ ㄇㄥˋ人名。優者本名孟,因出身平民,故有名而無姓氏,因古人習以身份職業冠於名前而喚其為優孟。春秋楚人,生卒年不詳。為一樂人,楚國知名弄臣,長八尺(亦有說為五尺),善辯,滑稽多智,常以談笑諷諫,曾勸諫楚莊王勿以大夫禮厚葬其愛馬。楚相孫叔敖卒,其子貧乏,優孟著敖衣冠,仿敖舉止,見莊王以動之,王遂召敖之子封之。其史見於《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優孟傳》。優,演戲的人。古代的歌舞、戲謔演員。

○故  過去。原來的、以前的。

○樂人  ㄩㄝˋ ㄖㄣˊ以演奏音樂或歌唱舞蹈為業的藝人。此指能歌善舞的藝人。

○談笑  談天說笑。=言笑、說笑。

○諷諫  ㄈㄥˋ ㄐㄧㄢˋ以婉言隱語相勸諫。←→直諫。諫,用言語或行動勸告別人改正錯誤。

○楚莊王  熊侶(?~西元前591),春秋時楚國國君,公元前六一三年至前五九一年在位。雄才,任伍舉、蘇從,勵精圖治,國勢大張,滅庸克宋,伐陳圍鄭,與晉爭霸。他曾經觀兵於周郊,周定王使王孫滿勞師,莊王問周鼎之大小輕重,飲馬黃河雄視北方,隱有圖周之志。在邲之戰中戰勝晉國。為春秋五霸之一,在位二十三年,諡莊。

○衣  ㄧˋ(動詞)穿。

○文繡  錦繡的衣服或織品。

○華屋  華美的房屋,華麗的宮室。

○露床  沒有帳幔的床。

○啗  ㄉㄢˋ餵……吃。同「啖」。棗脯,棗乾。脯,ㄈㄨˇ經過糖漬再晾乾的果肉。

○喪  治喪、服喪。

○棺槨  棺材和套在棺外的外棺。古代富貴人家的棺材常有多層,內層叫棺,套在外面的叫槨。棺槨多為木質的,往往要髹漆彩繪。也有銅質的、玉質的。槨,ㄍㄨㄛˇ棺材外面的套棺。

○大夫  ㄉㄚˋ ㄈㄨ職官名。歷代沿用,多係中央要職和顧問。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爭  諍,勸阻。

○仰天  仰望著天空。

○堂堂  形容陣容或力量壯大。

○人君  國君。亦作「人主」。

 

【第二段】

【原文】

 

5.   對曰:「臣請以彫玉為棺,文梓為槨,楩楓豫章為題湊,發甲卒為穿壙,老弱負土,齊、趙陪位於前,韓、魏翼衛其後,廟食太牢,奉以萬戶之邑。諸侯聞之,皆知大王賤人而貴馬也。」

   王曰:「寡人之過一至此乎!為之奈何?」

   優孟曰:「請為大王六畜葬之。以壟灶為槨,銅歷為棺,齎以薑棗,薦以木蘭,祭以糧稻,衣以火光,葬之於人腹腸。」

   於是王乃使以馬屬太官,無令天下久聞也。

 

【語譯】

5.   優孟回答說:「我請求用雕刻花紋的美玉做內棺,有花紋的梓木做外槨,楩、楓、豫、樟各色上等木材做護棺的題湊,發動戰士給它挖掘墓穴,以至年邁體弱的人背土築墳,齊國、趙國的代表在前頭陪祭,韓國、魏國的代表在後面守衛,蓋一座廟宇用牛羊豬祭祀,撥個萬戶的大縣供奉。各國聽到這件事,都知道大王輕視人而重視馬呢。」

   莊王說:「我的過失竟然到了這個地步嗎!這該怎麼辦呢?」

   優孟說:「讓我替大王用對待六畜的辦法來安葬它。築個土灶做外槨,用口銅鬲當棺材,用薑棗來調味,用木蘭來解腥,用稻米作祭品,用火光作衣裳,把它安葬在人們的胃腸裡。」

   當時莊王就派人把死馬交給主管宮中膳食的太官,別讓天下人長久傳佈這件事。

 

【注釋】

○文梓  紋理細致的梓木。梓,ㄗˇ植物名。紫葳科梓屬,落葉喬木。葉對生,呈掌狀淺裂。夏日開淡黃色而帶有暗紫斑點的花。木材供建築及製作器具。

○楩楓豫章  都是貴重之木名。楩,ㄆㄧㄢˊ一種古書上的樹木。玉篇˙木部:「楩,楩木,似豫樟。」章,通「樟」。豫ㄩˋ章,神話傳說中的樹木。漢˙東方朔˙神異經˙東荒經:「東方荒外有豫章焉。此樹主九州,其高千丈,圍百尺。本上三百杖,本如有條枝,敷張如帳,上有玄狐黑猿。枝主一州,南北並列,面向西南。有九力士操斧伐之,以占九州吉凶。」

○題湊  下葬時將木材累積在棺外,用來護棺。木頭都向內,叫做題湊。用木累在棺上,好像四面有檐的屋子,用以護棺。題,頭。湊,ㄘㄡˋ聚攏、聚合。通「輳」。

○穿壙  挖掘墓穴。壙:ㄎㄨㄤˋ墓穴。

○負土  背土。背土築墳。

○陪位  陪席,此處意為從祭。列在從祭之位。

○翼衛  護衛。《集解》認為楚莊王時,未有趙、韓、魏三國。

○廟食太牢  為死馬建立祠廟,並用太牢祭祀。太牢,(1)古代祭祀天地,以牛、羊、豬各一頭,三牲具備為太牢,以示尊崇之意。(2)牛的別名。後來也專指祭祀用的牛。

◎祭祀時只用羊、豕二牲,此二牲即稱為「少牢」。亦稱為「中牢」。禮記˙王制:「天子社稷皆大牢,諸侯社稷皆少牢。」

◎祭祀時只用羊、豕二牲,這二牲即稱為「中牢」。亦稱為「少牢」。

○奉  供奉祭祀。

◎侯萬戶  封為萬戶侯,享有萬戶人家的封邑。

◎萬戶侯  漢制稱食邑滿萬戶的侯爵。

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宋˙岳飛˙題新淦古寺壁詩:「斬除元惡還車駕,不問登壇萬戶侯。」

○一至此乎  竟到這種地步嗎!一,乃,竟。

○六畜葬之  當畜生來送葬它。六畜,ㄔㄨˋ馬、牛、羊、雞、犬、豬六種牲畜。或稱為「六牲」、「六擾」。

○壟灶  用土堆成的灶。壟,ㄌㄨㄥˇ墳墓、田埂。

○銅歷  大銅鍋。歷,通「鬲」ㄌㄧˋ,一種古代的炊具。圓口,似鼎有三足,足部中空,便於加熱炊煮。新石器時代晚期開始出現,陶製,商周除陶製外,兼用青銅製。

○齎  ㄐㄧ通「劑」。調配。《索隱》云:古時食肉用薑、棗。

○薦  ㄐㄧㄢˋ加進,託付,墊進。木蘭,植物名。木蘭科木蘭屬。落葉喬木,葉呈倒卵形互生,葉脈上有茸毛。初春時,花先葉而開,花瓣六片,大如蓮,內白外紫,香味濃郁。多生長於山地,可供觀賞,花蕾可入藥,對於頭痛、瘡毒、肥厚性鼻炎有極佳的療效。亦稱為「木筆」、「木蓮」、「辛夷」、「新夷」。

○衣  ㄧˋ給人穿衣。

○屬  交付。太官,官名。有太官令、丞,掌管國君膳食、宴會。

 

【重點整理】

【文章解讀、分析】

課文賞析

【賞 析】

〈滑稽列傳〉讀後心得 文化二乙 黃家聆

心得:

    這一篇是史記裡面較為特別的一個(篇)列傳,他(它)描寫的對象不是什麼功成名就的大人物,也不是無惡不作的大逆賊,他(它)的故事主角是一群講話幽默風趣的人物。

     故事主角或許不是那麼出名,但是司馬遷認為他們夠資格在歷史上留名,因為他們用智慧和詼諧,協助了許多他們身邊的人,尤其是在位的君主。這些君主往往因為權勢太大,或是安逸習慣了,常常容易一不小心犯下大錯,國家的安危,好像(因而)一時操縱在這些講話滑稽的一群人身上。

    這些滑稽人物雖然善於辭令,但是他們最值得讚賞的一點是敢言:淳于髠在齊威王面前的諫言,講的像是另一件事,卻能達到點醒齊威王的目的;反觀那些大臣,懾於齊威王的威勢,國家都快滅亡了,竟不敢直諫。

    優孟對於楚莊王以士大夫之禮葬馬之舉,感到非常不適當,於是他用比較積極的言語,看起來是在贊同楚莊王,其實是在反諷他。優孟建議楚莊王:「不如以人君之禮葬之」,最好是再給牠萬戶歲收的祭祀打掃費用。他極言厚葬的好,實則在說楚莊王不知輕重,因為諸侯知道這件事,就會斷言:「楚莊王賤人貴馬」,這對人君來講也是一大羞辱。同樣的情況,楚莊王左右的大臣,心裡雖然不贊同,但是卻不敢挺身而出、直言勸諫,這一點可說是滑稽之前的一種膽識,還有是非的判斷力,也難怪司馬遷會看重這些人。

    〈滑稽列傳〉主角的另一個重要特點,也是滑稽兩字的意義:詼諧幽默。而在幽默中也許開自己的玩笑,也或許反諷君主的作為,但他們都能做到讓人君了解話中涵意,不至於讓君王下不了台。淳于髠對於齊王酒醉的答覆:「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前面一斗兩斗到九斗,都在說他面對不同場合所能承受的酒量,不過當說到一石時,一句:「酒極則亂,樂極生悲。」卻奇妙的轉到了齊威王身上,淳于髠寓諷喻於無形,達到他想要的效果,齊威王也很能夠了解他所要表達的東西,他成功的勸齊王改邪歸正。

    另一個滑稽的人,是秦王時期的矮個子優旃。有一次他見到殿上武士在雨中淋雨,每個人都快感冒了一樣,他於心不忍,決定幫他們一個大忙,當他說出:「汝雖長,何益,幸雨立;我雖短,幸休居。」是多麼令人拍案叫絕的一句話啊!因為他的幫忙,那些武士得以輪班休息。在規勸始皇築大苑囿時,他引經據典,言道:「寇從東方來,麋鹿觸之。」多麼可笑,卻針針見血。二世皇帝想在城牆上漆油漆,也被他詼諧的比喻給推翻了。由此可見,幽默詼諧的功力,不只自娛娛人,有實是拯救國家的良藥呢!

    〈滑稽列傳〉是一篇為下層階級寫的類傳,他不只刻畫故事主角幽默風趣的一面,更在贊語「太史公曰」裡讚揚這些人的美德。他們或許沒立下什麼明顯易見的豐功偉業,但是他們獨特的風格,不也是值得稱許他們為歷史上偉大的小人物嘛!

http://www2.chna.edu.tw/LAC/candy/candy-fruit00207.htm

 

【課文結構表】

【段落大意】

楚國優孟(樂官)身高八尺、富辯才。

1)楚王之馬穿錦衣--太胖而死要,以大夫之禮裝棺,不准群臣進諫。

2)優孟大哭,要以人君之禮埋它,讓大家都知道王輕視忍而重視馬--莊王之過。

     優孟說:當六畜來埋在地上--肚腸中。

3)楚相的孫叔敖的兒子砍柴維生,優孟扮作他老爸,對楚王說:貪官不可,清官不行。

4)優孟衣冠--著孫叔敖衣冠。形容裝得像真的一樣。

 

滑稽人物--優孟

 諫葬楚莊王之愛馬

 以計誘楚莊王任孫叔敖之子

本列傳宗旨:一篇以社會下層人物為對象的作品。

滑稽二字之解:

《索隱》滑,亂也。稽,同也。言辯捷之人言非若是,說是若非,能亂異同也。《正義》滑稽,轉利之稱也,言其變化無留滯也。《索隱》滑稽,流酒器也,言出口成章,辭不窮竭,若滑稽之吐酒。後世用為詼諧幽默之意。

本列傳之意義:作者重視下層人物,熱情讚頌之。小人物地位雖低,亦有好人品,尤其是直言敢諫的作為。滑稽列傳的真實性有待商榷,然其背後之意義更為重要,亦開啟了後世記錄警語,羅列軼事的敘述方式,如《世說新語》。

 

【寫作技巧】

淺談《滑稽列傳》「滑稽」之思辨藝術

    《史記.滑稽列傳》與《史記》中其他人物傳記一樣,也著意於人物形象的刻畫、歷史事實的敘述。前人也多從這個角度進行研究,卻很少涉及本傳中的幽默語言藝術。現就本文三位元『小人物』幽默語言藝術談談自己的感受。

    「滑稽」一詞在古漢語中的意義不同於現代。「滑稽」的本義,指古代一種盛酒的器具,能不斷地往外流酒。本文中比喻能言善辯、思維敏捷、言詞流暢之人。原文節選部分寫了三個「滑稽」,八個故事。一、淳于髡的「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中,淳于髡曾三次向齊威王進諫。第一次針對齊威王飲酒達旦,沉緬酒色、不理國政,淳于髡巧用隱語,即用了打啞謎的方式進諫。淳于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旁敲側擊,設為譬喻,從小見大,言此意彼,令其警醒。第二次用一個農人祭祀田神的寓言故事的方式讓齊威王納諫。當齊王問他:是否嫌禮物少時,他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巧妙地給齊王講了個故事,將齊王的行為比喻成故事中用很少的禮物祈禱豐收的農人,讓他意識到要增加禮物才能搬得趙兵。用比喻、暗示的手法影射事物。他把農夫比喻成齊威王...... (本文共計2) http://wuxizazhi.cnki.net/Article/ZXYW201036061.html

 

【深究鑑賞】

《史記.滑稽列傳》的人物價值

    《史記.滑稽列傳》是司馬遷寄有深意的一篇人物傳記。《滑稽列傳》寫了三位滑稽人物:齊人淳于髡、楚人優孟和秦人優旃。滑稽人物的基本職責,就是運用種種插科打諢,令人發笑的手段,讓君主開心解悶。他們的社會地位極為低賤:一個贅婿,且受過髡刑;另兩個是「優」,他們沒有姓氏,直接在名字前冠以「優」字。《史記》寫的是從黃帝到當代的近三千年歷史,其間許多地位顯赫的王侯將相可以作為寫作物件。「僅以漢代為論,《史記》為之作傳的,大約只占王侯將相的十五分之一。」

    司馬遷生活在兩千多年以前的等級社會,他不去為剩下的那些十五分之十四的王侯將相作傳,為什麼替這些供人戲弄、被人所不齒的微賤人物作傳呢?司馬遷在《滑稽列傳》序文中說:孔子曰:『六藝於治一也。《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義。』太史公曰:『天道恢恢,豈不大哉!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

    司馬遷時代,儒家經學已經被確立為國家的意識形態,是最神聖最莊嚴的指導思想,而滑稽優伶則是最低賤的人物。將最崇高和最低下的這兩級放在一起相提並論,這就使《滑稽列傳》引起很多人的誤會。清人倪思、劉長翁將《滑稽列傳》……

優孟衣冠

    優孟衣冠事,見於史記滑稽列傳。其大意謂:優孟為楚莊王時之樂人,身長八尺,多辯才,常以談笑諷諫。與楚相孫叔敖友善,皆以賢著稱。叔敖病危之時,囑其子曰:「我死,汝必貧困,若往見優孟,言:我孫叔敖二子也。」叔敖卒後數年,其子窮困負薪,遂見優孟,以其父臨終之言告之。優孟即為孫叔敖衣冠,抵掌談語。歲餘,像孫叔敖,楚王左右,不能辨別。一日,莊王置酒,優孟為孫叔敖衣冠,前往為爵,莊王大驚,以為孫叔敖復生。莊王欲其為相,優孟答以須與婦計之。三日後,優孟復見莊王。王問:「婦言謂何?」優孟答:「婦言慎無為,楚相不足為也。如孫叔敖之為楚相,盡忠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無立錐之地,貧困負薪以自飲食。必如孫叔敖,不如自殺。」莊王聞之,敬謝優孟,乃召孫叔敖子,封之寢丘。

    因優孟為孫叔敖衣冠,類似伶人之扮演劇中人物,故後人有謂戲劇源於優孟衣冠者。實則優孟之為孫叔敖衣冠,其目的在於以譎諫救助叔敖之子,並非伶人之扮演戲劇故事。謂戲劇源於優孟衣冠,顯非允當之論。若謂某人裝扮演劇,稱之為「優孟衣冠」則尚無不妥。(鄧綏甯)

 

http://wuxizazhi.cnki.net/Article/WXUX201106015.html

【詞語成語理解與應用】

【字義析辨】

※衣:() ()ㄧˋ

()(名詞)

1.人身上所穿,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通常用布帛、皮革或各種纖維質料做成。如:「毛衣」、「雨衣」、「睡衣」。

2.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書衣」、「胞衣」、「糖衣藥丸」。

3.蔬菜、果實外的薄皮。

唐.李建勳.宿友人山居寄司徒相公詩:「隔紙烘茶蕊,移鐺剝芋衣。」

4.特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如:「苔衣」、「地衣」。

唐.白居易.營閒事詩:「暖變牆衣色,晴催木筆花。」

5.姓。如明代有衣守信。

6.二一四部首之一。

()ㄧˋ(動詞)

7.穿。

論語.子罕:「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

荀子.富國:「故天子袾裷衣冕,諸侯玄裷衣冕。」

8.覆蓋。

易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管子.度地:「以徒隸給大雨,隄防可衣者衣之。」

9.倚靠。

書經.康誥:「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

元.關漢卿.雙赴夢.第四折:「衣的我奉玉甌,進御酒,一齊山壽。」

 

※脯:()ㄈㄨˇ ()ㄆㄨˊ

()ㄈㄨˇ (名詞)

1.乾肉。如:「鹿脯」、「肉脯」。

論語˙鄉黨:「沽酒市脯不食,不撒薑食,不多食。」

2.經過糖漬再晾乾的果肉。如:「瓜脯」、「杏脯」、「桃脯」。

晉書˙卷六十二˙祖逖傳:「玄酒忘勞甘瓠脯,何以詠恩歌且舞。」

(動詞)

3.刑殺人後再把他的骨肉碎割,晒成肉乾。

戰國策˙趙策三:「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

()ㄆㄨˊ(名詞)

4.胸部。如:「胸脯」、「雞脯」。

 

【延伸學習】

【國學常識】

○紀傳體  以人物傳記為中心而編輯的史書體裁。創始於漢代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其本紀記述帝王事蹟,兼以排比大事;列傳記錄社會各階層的人物及四方諸夷。為歷代修撰正史所採用。

○通史  貫通古今,連貫各朝代史實的史書。如史記。

○正史  史記、漢書等紀傳體的史書,如二十四史。

隋書˙卷三十三˙經籍志二:「自是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作者尤廣。一代之史,至數十家。」

○四史  漢司馬遷的史記、東漢班固的前漢書、南朝宋范曄的後漢書、晉陳壽的三國志,合稱為「四史」。

○二十四史  清乾隆時所頒定的正史。即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皆為紀傳體史書。

 

◆史書之最

1.第一部通史:史記(漢司馬遷)。

2.第一部斷代史:漢書(漢班固)。

3.第一部國別史史書:國語(周左丘明)。

4.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漢司馬遷)。

5.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周孔子)。

6.第一部史評專書:史通(唐劉知幾)。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0315ku&aid=1659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