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1/11 18:28:25瀏覽1224|回應2|推薦23 | |
臨近期末的今日午后, 是我自開學至今第一次感到有空的時刻. 遺憾的是,我並沒有將這樣的午后空檔, 留給任何關於或學術,或教學的份內事, 給的,是電影. 偷了個閒走進二輪片戲院, 看了"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兩個半小時裡,腦子飛過了好多的事情, 曾經發生的,正要發生的, 期待即將發生的....... 我想,這部電影得是經歷過一些事情的人, 比較容易能夠看得明白. 於是,當我看明白了以後才恍然驚覺, 原來,自己的年歲已經搆上了: "經歷過一些事情的人"的門檻. "萬事互相效力"的法則很奇妙, 很多經歷過的事,非你所願, 很多如你所願的事,你也一直沒法兒經歷. 有的,只能順應著生活當下的情境脈絡, 順著命走,識時務地走, 勇敢地一步步往前走. 說真的,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會把自己走成今天, 好的,壞的,差強人意的,出人意外的. 尤其是當自己慢慢地理解, 籌謀太多瑣事不如學會交託以後, 幾個年頭走下來, 才慢慢領會到如何和造物主對話, 聽見造物主在你心底所賜下, "只有羊兒認得牧羊人聲音"的那種心靈默會. 幾個挑燈夜戰為著學術志業奮鬥的瑟縮深夜裡, 只覺得這個學期的輸送帶跑得異常地快, 快到好不容易快要招架地住時,居然宣告告一段了. 有些感傷,有些慶幸.有些不捨,卻也覺得省心. 影片中,女主角在義大利的旅途中, 當地人教他如何體會"無所事事的幸福". 突然覺得, 猛回頭這句話離我有些地遙遠. 宅在家的前好些年, 靠著各界的賙濟養活重度失語的葳, 那段每天得"自己想事情做"的時光, 常常可以體會何謂無所事事的幸福. 若不是中祥鼓勵我, 覺得我還有社會競爭力,叫我不要喪志, 等孩子大了再出來追逐自己未完的夢想時, 後來我才把原本想帶到美國完成的學業, 留在台北"半工半讀"地努力圓它. 於是,從博士班開學後直到如今, 五個學期馬不停蹄地一路走來, 這些日子很難再有機會去體會到, 什麼叫做"無所事事的幸福". 很開心的是,難得一個期末忙裡偷閒的夾縫午后, 當你有機會捕捉到這種難能可貴的愜意時, 我試著懸擱內心暫時割捨放下工作未完的罪惡, 試著換得心靈在長時間高度運轉的忙碌生活中, 偷得半晌稍縱即逝的"無所事事的幸福". 說真的,成天無所事事久了, 並不見得會覺得幸福, 到那時反而希望有些事兒可以做. 等到忙到成天雞飛狗跳的時候, 才又覺得偶爾來點兒無所事事, 二者均衡一下,不致犯上過猶不及. 現象學處理存而不論, 研究者得學著懸擱某些事, 今天下午的我, 在刻意無所事事的片刻間, 也學著暫時存而不論太多太多, 生活當中始終或無能為力, 或力不從心,或力猶未逮的事, 這些的,那些的. 幾年前帶戲劇治療課程, 和學生分享到關於面對與逃避的問題, 透過和那天學員們的心靈分享中, 才知暫時的不面對(或逃避), 未嘗不是另一種"面對的態度". 現在不面對,是因為沒有能力,也可能不想. 一旦預備好了,做了任何面對與不面對的決定, 就得做好"下好離手,起手無回"的勇氣. 於是,就這樣, 走過了好多年的人生, 所有你想要的,不想要的, 你求的,你沒求的, 皆在萬事互相效力的法則下, 一一地發生. 曾經你試著抗拒它,戰勝它, 到後來學會順命地經歷它, 慢慢地,成了一個經歷過一些事情的人. 無所事事有無所事事情境脈絡下, 可以享受的幸福, 忙碌也是. 只是這些年為著圓一場未完的夢, 付上半工半讀隻身養活孩子, 裡外兼顧長年走來異常難言的辛苦, 心同此理的是, 享福,有享福的幸福, 吃苦,應該也有在那樣的情境脈絡下, 透過當事者學會轉念後, 才會遇見的幸福. |
|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