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07 22:43:46瀏覽1476|回應6|推薦63 | |
接葳放學回家的那個晚上,雖然累得極想昏倒, 但因著葳很想去逛夜市, 於是,還是打起疲憊的精神陪孩子走走逛逛. 畢竟,他開心我就開心, 顯然相依為命的父女倆, 就情感上,多年來我們一直都是生命的共同體. 穿越冬夜的夜市地下道, 特別是和一群沒有攻擊性的遊民錯身那片刻間. 某種程度,頗有幾分和紐約街頭Homeless擦身的錯覺. 政澔,我一個兄弟, 話說他們教會門口,總是群聚著一群遊民, 遊民,看你怎麼定義他, 有人覺得他們很髒,有人極其防備他們, 有人認為他們很可憐,也人覺得他們很自由. 那天,在圖書館碩博士論文專區尋找做研究的靈感時, 居然意外瞥見世新社發所郭慧明所撰寫的碩論: "我要活下去:遊民的生存策略與生活世界" 那是一本用深度訪談撰寫完成的質化論文, 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讀, 但整本論文的結構把遊民用多重觀點,試作一番闡述時, 感覺地出來,研究者確實對遊民有下過苦心. 曾經某個南美洲的教會大復興, 也是因為牧師決定花心思牧養座落在教會該區的遊民, 以至於當遊民們個個洗心革面踏入教會的大門後, 那個教會從此便步步走向翻轉整個國家的神聖使命. 我常跟政澔說,上帝端到你們教會門口的禮物, 你們可要明白神的心意,好好的想出一套什麼方式, 善待牧養你們教會門口的那群遊民. 話說和爸爸一起經歷過貧窮的葳, 那天,走在前往夜市的冬夜地下道裡, 很難想像,一個六歲的女孩竟然會用如此精確的描述, 告訴他那潛心語藝研究的老爸,他對遊民的看法.葳說: 把拔,棉被是遊民冬天的家........... 啊!!!多麼精闢扼要又富有詩意的灼知見解. 而且這觀點,居然是出自於一個六歲女童的觀察. 棉被是遊民冬天的家....... 那一幕,想必映在葳眼簾與腦海裡的, 自是一幅又一幅恰似紐約街頭Homeless置身取暖的畫面. 那種感覺,尤其是包裹著棉被在地下道, 切切尋找某處不受風吹雨淋的落腳之地模樣, 遊民們藉著這樣的行動, 無疑就是在實踐一種"很安身立命"的生活舉動. 只是,這樣的安身立命, 當他示範在葳的面前所做出來的, 卻是那樣地簡單,那樣露骨. 極度卑微,卻也令人極度倍感辛酸. 因為窮過餓過苦過潦倒過, 所以更容易同理體會那種"極簡版安身立命"的心情感受. 窮就窮,但我從不怕在孩子的面前避諱窮, 畢竟,窮,是一種物質狀態, 是個事實,但在正常的情況之下, 這種缺乏的狀態,對於一個還有生命力的人來說, 它並不會是永遠. 以致時至如今,相較於前些日子的餓到窮到沒飯吃的景況, 現在的窮,只是很不寬裕,不能有太多的慾望, 不能隨便亂買亂揮霍口袋裡的每一分錢, 因為每一塊錢,對現在的我們來說, 它都非常地重要.非常重要,即或只是一塊錢. 當然,我可以確定的是, 對很多愛慕虛榮,打腫臉充胖子的人來說, 至少葳將來長大,應該不是這種型的人. 因為某天有個小孩嘲笑葳說: 你會不會覺得你們家很窮很丟臉? 只見葳坦然無懼不急不徐地回應他: 不會,因為主耶穌會預備. (葳說的全是真的) (這些年他一直跟他老爸在共同經歷這傳神的一切) 孩子,你說的對. 棉被,對冬夜地下道的遊民來說, 它,不光只是他們的家,更是他們身家性命的一切. 但是,如果某天那些遊民不想再當遊民, 想和南美洲那群走入教會的遊民一樣, 重新過個洗心革面的全新生活時, 就算窮,又如何? 誠如你所告訴你同學的那句話: 主耶穌會預備............. 政澔,但願你們教會預備好了!!!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