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14 09:19:09瀏覽1156|回應4|推薦31 | |
前一陣子在ICRT常聽到一個, 關於推廣世界遺址的旅行護照, 我在想,能夠每一站都造訪過的人, 除了有事沒事可以接到幫出版社寫旅遊書, 白吃白喝好差事的蘋蘋之外, 大概就要像夏曼先生那樣, 有錢有閒又遇上兼放年假的好命人. 行萬里路和讀萬卷書,在博士班的閱讀生涯裡, 我的親身體驗,是一樣的. 從博一開始,無形中我也拿到了一本知識旅行護照. 博一上為了趕夏曼先生的報告, 硬生生地無師自通,弄懂了不甚容易理解的現象學美學, 昨天太陽下山前,剛拼完了瑪莉老師語藝學的學期作業, 下筆之前,也是先挖了至少快十本關於"社會語言學"的書. 邊讀邊想,邊寫邊修,一路龜速蹭到終點. 現象學美學,社會語言學, 看到自己的知識旅行護照上,如今被蓋上兩個景點的戳章, 回想那段自助旅行的歷程,很累,很辛苦,很不容易, 尤其是當你深深體會到,若要打定主意認真寫好一篇Paper, 整個過程,很像是步步為營,脯伏前進的兵人, 甚或,更像前往布達拉宮,三跪九叩立志朝聖的行者. 寫文章,很像把水倒到某個器皿容器裡, 我的意思是說,要把一篇好的文章寫滿, 倒的水,就要夠多;文字,就要夠通順漂亮, 段落佈局,就要夠精彩. 寫散文雜文的器皿,像試管杯, 很容易寫完,因為滿得很快. 但寫Paper,很像在幫某個超級大水庫加水, 無論你倒入再多的水,氣人的是, 水位始終未曾見它有任何高漲的進展. 但又不能不持續地加,持續地倒, 因為那是盡心盡力,更是天職本份. 我早知道,給瑪莉老師的Paper,即或再精心設計, 離大師合格(甚至完美)的標準,勢必相差甚遠, 我常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也成了大師, 看著博班學生費盡巧思, 卻又略顯幾分笨拙亦交雜著幾分執著的Paper, 捧在手裡,將是做何感想? (唉!回想侯大師年輕時,也是這樣走過來的......) 那天,夏曼先生剛從絲路探險回來, 弟子們相約和老師一起下午茶, 分享老師的絲路之旅, 也闊談彼此在知識叢林冒險的心得遊歷. 回想起博一第一堂課,就是遇上夏曼先生的課, 謝謝老師在隨堂報告的事上,以高規格的標準磨練我, 雖然前後滿頭包熬了三次老師才放我過關, 然過關後才明白,從老師嚴謹的態度上反應出, 何謂嚴謹與縝密的合格標準. 如果有一天,當我有機會指導到我人生中第一個博士生時, 這將會是我拿來千篇一律或鼓勵或告戒我的學生, 關於老師年少治學時,曾有過的故事. 馬蹄羨慕我這樣的旅行方式,不花錢........ 切~~~ 印書買書很傷口袋,甚至讀書很傷腦袋的. (尤其要是當你拜讀的又是一本不得不讀的天書時) 而且很多書捧在一起,就會變得異常沉重, 也難怪我家瑪莉老師,每天拎著一卡旅行皮箱, 帶著如山的書,奔走在家裡和研究室往返之間, 我猜,瑪莉老師跟夏曼先生一樣,都是旅行家, 不光是拎著皮箱繞著地球跑, 更是揹著背包,遨遊在知識地圖的桃花源中. 我想,我也漸漸開始喜歡旅行了.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