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載--兩岸史話(下)-成就台灣經驗的推手—孫運璿
2013/12/16 10:06:27瀏覽241|回應0|推薦2

2013-12-15 旺報 文/戴瑞明

▲1986年蔣經國先生親自頒贈一等卿 雲勳章給孫運璿(右),表揚他功在國 家。左為副總統李登輝。(孫運璿學術 基金會提供)

大陸喊出「經濟學台灣」的口號,孫院 長就呼籲大陸「政治學台北」,以實現中 山先生民有、民治、民享的理想

特別是他在推廣「台灣經驗」、維護中 華民國方面所做的努力:

第一、在1970年初,發生石油危機,世 界各大、中、小經濟體的經濟發展均呈現 負成長,僅有台灣、南韓、香港及新加坡 「四小龍」有正成長,引起以研究「未來 學」出名的紐約「哈德遜研究所」 Herman Kahn所長好奇,他向日本、南 韓、台灣兜售他25萬美元的研究計畫,為 當時國科會副主任委員王紀五所悉,乃向 新聞局主管國際事務副局長葉梅生推介。 1975年秋,我奉錢復局長之命自美返國擔 任「國際宣傳處長」。紀五兄又力促我建 議上級掌握時機,採取行動。

實踐中山先生理念

最後總算找到了經費,透過「太平洋文 化基金會」出面,由我方負擔5分之1研究 經費,經由三方學者專家配合H氏,花3年 多時間,完成研究報告,並於1979年由美 國「遠景出版公司」出版名為《世界經濟 發展-1979年及其後》的好書,受到國際 學術界重視。H氏盛讚台灣經濟發展,其 成果為全民所共享,乃因政府在早期經濟 計畫中注意到所得分配的公平性。他也認 為台灣、南韓是「兩個經濟發展的英雄」,比較之下日本只能算是「半個英 雄」。

最重要的研究結論是,H氏肯定「新儒 家文化」下的人民「勤奮工作、重視教 育、自律守紀」的特性,有助東亞經濟體處在逆境中的經濟發展。當時,「哈德遜 研究所」的研究報告引起新加坡總理李光 耀的高度重視,立即廣邀海內外研究新儒學的學者前往新加坡傳道,如今新加坡經 濟發展已成為四小龍之首,真是令人唏噓不止!

第二、1979年底孫院長讀到一本由世界銀行委託耶魯大學研究國際經濟發展出名 的費景漢教授及Gustav Ranis教授與台灣 大學經濟系郭婉容教授合著新書《所得分 配平均的經濟發展:台灣案例》。孫院長 認為這是一本介紹台灣經濟奇蹟的好書, 只可惜由牛津大學出版的原著有4百多 頁,書裡面有很多數理圖表,非一般大眾 所能理解。他當面指示我,親自拜訪當時 擔任中央銀行副總裁的郭婉容,徵詢她的高見,可否與費教授等研商重新編寫成1 百多頁的通俗普及本?郭教授滿口答應, 花了1年多時間,完成通俗普及本,洽由 美國「遠景出版公司」出版,易名為《台灣的成功故事:中華民國的快速發展與所 得分配的改善:1959年-1979年》,詳細 介紹了台灣從落後邁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有,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過程。

孫院長重視經濟發展、人民生活,也重 視對外傳播,無時無刻不忘推銷台灣,無時無刻不忘維護中華民國。

第三、面對前述夏偉無視中華民國政府 存在的現實,孫院長在看到上述兩本介紹 台灣經濟發展成功的專著問世後,一再提示新聞局要繼續加強國際宣傳,宣揚中華 民國人民力爭上游的決心與經國總統促進 大陸改變的政治號召。大陸喊出「經濟學 台灣」的口號,孫院長就呼籲大陸「政治學台北」,以實現中山先生民有、民治、 民享的理想,當時新聞局的宋楚瑜局長與研考會的魏鏞主任委員合作無間,全力動員海內外學術界的力量,支持政府。為了 實現孫院長的願望,我們找了美國紐約大 學熊玠教授返國諮商,決定禮聘熊教授負 責編著一本有關「台灣經驗」的新書,並洽請「太平洋文化基金會」來贊助這一有意義的計畫。

公忠體國政治典範

第一步是在美國先蒐集學術界自1950年 至1980年30年間,讚揚或批評中華民國 政府治理台澎金馬的英文專文資料;第二 步是把這些資料分成:文化價值與延續、 教育制度、經濟發展、社會狀況與變遷、 法律與正義、國內政治、外交關係、及安全與國防力量等8大類,聘請許倬雲、陳 錫恩、吳元黎、丘宏達、法治斌、邵玉 銘、高英茂及康培莊等中、美教授撰寫 「導言」,作客觀評述。我們把這本由美 國Prager Press於1981年出版的新書,名 為《「台灣經驗:1950到1980年》,副題則是用醒目的「當代中華民國」,意涵 1949年中共在北京建政後,中華民國政府仍然繼續在台北存在,而且還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台灣經濟奇蹟」。我們的用意是想把台灣在各方面的發展經驗與中華民國政府的善治加以融合。這樣既可達到向大陸及國際社會推薦「台灣經驗」的目的, 又可達到宣揚1949年之後的中華民國政府雖然在「國共內戰」中落敗,但卻為整個中國未來現代化在台灣找到了一種「選擇」,一條「出路」。

運璿先生離開我們已將近7年,如果他活著,也已是100歲的老伯伯,但他生前 憂國憂民、為國為民、公忠體國的精神, 卻長留人間,足為後世政治人物的典範。 (全文完)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kolu&aid=99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