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南~遊賞知事官邸建築之美
2012/02/26 22:56:51瀏覽3218|回應0|推薦31

【磚造優美西洋風】

原台南縣知事官邸位於台南市衛民街(台南火車站後站附近),過去是日治時期台南縣的知事所住的官邸,後來台南縣改為台南州後,繼續延用為州知事官邸,皆為日治時期掌南台灣最高權力者之住所

依台南市政府的考據,原「台南縣知事官邸」比台北的台灣總督官邸早一年、比台中縣的知事官邸晚一年完工,是日治時期北中南三地同一時期完成的「總督」官邸與「縣知事」官邸,也被充做是當時日本皇族來台時的「御泊所」。

原台南縣知事官邸於明治33年(西元1900年)創建,由當時原台南縣(今台南市)擔任技手的明田藤吉設計。建築為兩層樓高,座東朝西,前後都有拱廊,而中間與兩側均突出成八角狀,是府城優美的磚造建築代表,1998年列為市定古蹟

建築之風格屬巴洛克樣式。這樣的設計理念的建築,大多為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建築師在習得西方建築的結構模式後,以此構築台灣各級政府機關建物。

知事官邸其別名「時鐘樓」,一說是因為官邸中曾設置有報時用的時鐘而來,但也有說法指出是正面入口上方原有的弧山牆有圓形裝飾,被附近居民誤以為是時鐘而有此別名。如今弧山牆已經損毀,改成簡單的三角牆面補之。

老照片中即為正中間的入口上方原有巴洛克風格的「弧山牆(circular pediment)」(圖引:台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6163)

中央八角樓入口的天棚,懸有簡潔大方日式吊燈。

由中間的入口拱門廊下向外望。

入口二側拱廊。

前後皆有拱廊圍繞,連接中央與兩側八角狀建築,故有「拱廊之屋」稱號。

知事官邸和館的外牆,下方有優美的拱形鏤空作窗戶的設計。

官邸分為和、洋兩館及防空洞,經過多次的擴建才有這樣的規模。正中有八角建築為洋館,二側有和館,東邊和館一樓現為辦公室。

拱廊與拱柱的磚材外露,燕仔磚的拱廊紅黃相間,色調極其明朗顯眼。

燕仔磚說明牌。在明治32(1899)年興建初期,笨重建材大多就地取材,而圖片中拱圈部份的燕仔磚即是其一。

西邊和館入口拱門有簡單的裝飾。

一樓玄關的天花板。

日治時期建築常見推拉式窗戶。

官邸自1003月起作為台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主要展示據點,進行各項藝文活動。一樓室內分隔為五個空間,這是最大的展示間,看起來是即將要舉辦音樂會。

這間展示間有個地下洞穴用玻璃版隔著。

這個地下洞穴「二號解體洞」之說明牌。可看到原來這棟洋樓地基深達地下2.2公尺,而樓地板也採架高的設計。

一進大門,玄關左側就是通往二樓的木造樓梯,整座樓梯都是檜木製成,散發濃濃的木頭香氣,讓我忍不住要深呼吸,心情為之一振!

木造樓梯下的空間,小門不知通往哪裡?

樓梯迴旋之美。

通往二樓。

二樓最大的展示間,也是要辦音樂會,排好座椅,圍上封鎖線禁止進入。

最大的展示間天花板上特留一方玻璃天頂,原是知事官邸安置「棟札」之所在。台南知事官邸的棟札,是目前所知現存最早的台灣建築物棟札。

棟札是日本建築在舉行「上棟式」(或稱上棟祭,即上樑儀式)時會放置在屋內高處的牌子,上面除了會寫神官請來庇佑的神明名諱,還會有工程名稱與上樑時間、業主、設計者等與建築相關的資訊,等同建築物之身分證。

知事官邸的棟札已由談南市政府保存,就留這方缺口任憑想像。

日本裕仁皇太子1923420日以此地作為「御休所」,在宿泊台南的當日,2樓即為裕仁皇太子的御座所、御寢室、食堂、御浴室、御廚等空間。

當時裕仁皇太子的御座所,布置得簡潔典雅。CJ前去時這部分並未開放,只能將相機伸進去拍到這一隅。

二樓的後方迴廊。

二樓的前方迴廊。

二樓的牆面上展示當時作為整平的基準面的灰誌痕跡。

在泥作工程中,是用來控制水泥粉刷面的平直度或是水泥粉光面要平整,便用灰誌或條仔作為整平的基準面。

從二樓拱廊眺望官邸前方,景觀未加整理規劃,任憑停車凌亂,有車子就大剌剌停在入口處,頗煞風景。

俯瞰前庭的地磚鋪面。

前庭苦楝樹下和風木椅。

知事官邸後方的很像眷村宿舍的民宅。

民宅牆上的彩繪圖案範圍並不大,看得出是非素人之作,為有「練過」者手筆(事後得知為大學生的創作)。

知事官邸旁的國小校舍特做成八角樓與古蹟呼應,然而與後方的百貨公司玻璃帷幕大樓相照之下,又形成古今交錯之對比。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615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