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2/06 00:47:53瀏覽4516|回應1|推薦28 | |
【捏廟尪仔出宗師】 提到台灣的「交趾陶」就會聯想到葉王。葉王是台灣交趾陶宗師,也是有文獻記載台灣出生的第一位交趾陶藝師。要看葉王作品真跡,絕對得來到台南學甲慈濟宮,因為這裡收藏有葉王作品近百件。 位於台南學甲慈濟宮,原為簡單草寮,1701年正式建廟,為台灣保生大帝的開基祖廟,傳明末清初時有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民隨鄭成功來台,迎家鄉神明保生大帝、謝府元帥和中壇元帥同渡黑水溝,移駕學甲後神威顯赫,香火極盛廟體建築自乾隆9年(1744年)至2003年共歷經七次重要整建,慈濟宮也因擁有葉王與何金龍二位大師藝術傑作,故被內政部頒定為三級古蹟。 慈濟宮廟埕,右方高樓為「葉王交趾陶文化館」。廟前有一對高達 旗杆為1953年慈濟宮信徒捐建,採取直雙斗座,二斗二箍的形式,此為2004年重建期間改立之新旗杆,舊桿已轉贈佳里的蕭壟文化園區。 慈濟宮主體建築分為前殿、正殿、後殿三落建築,為三落三間起建築,大體保持嘉慶至咸豐年間面貌。 廟頂有何金龍施以色澤亮麗、金碧輝煌的剪黏傑作。 慈濟宮三川步口門楣上有雕工精美繁複的的木雕作品。 1955年慈濟宮曾作一次大修建,以「木作」和「彩繪」為主,再度聘請澎湖銅山匠師負責。蘇水欽、龍師、自本師、煥美師等當年的木雕高手集結一堂,彷彿一場木雕藝術競賽,將慈濟宮裝飾得富麗堂皇。 華美的吊筒上有刻畫細膩、栩栩如生的人物。 橫楣上的木雕有相當罕見的水族題材,造形可愛、別具匠心! 入口處的廊墻上方墀頭左右各一以剪黏技法表現的「憨番夯廟角」,矬矬滴造型看起來真的很憨啊! 三川中門兩側身堵的人物石雕,是慈濟宮現存最精彩的石雕作品,右側為「瑤池宮」,左側為「蟠桃會」,二堵石雕以「透雕」技法呈現,雕工精緻,線條有力,人物刻畫、比例、神韻,無懈可擊。 何金龍剪黏作品「孔明廟」。 何金龍的剪黏作品亦是慈濟宮建築的一絕。1929年慈濟宮整修時,由於許多葉王作品風化腐朽,遂聘請汕頭剪黏名匠何金龍改以剪黏作品取代部分交趾陶作品。 何金龍剪黏作品「甘露寺看新郎」。 俗諺「葉王陶、金龍匠」,後者說的就是何金龍這位能與臺灣交趾陶大師葉王相提並論的藝師。何金龍,字翔雲,人稱金龍司,約生於清光緒4年(1878年),廣東汕頭人,何金龍剪黏技巧高超,做工極細,尤擅人物製作,姿態栩栩如生,戰袍慣用裁剪成針棒大小的瓷片為飾,盔飾以極薄的金屬片裝鑲,這些細膩技法,紛紛為臺灣南部剪黏司傅觀摩學習的對象。 慈濟宮奉祀保生大帝為主神。 廟中共六方清代古匾,圖為咸豐十一年(1861年)所立的「真人所居」、光緒十年(1884年)的「帝前無欺」。 廟中古碑,左為乾隆年間的石碑。 慈濟宮於清咸豐十年(1860年)作整體性的翻修,並禮聘交趾陶大師葉王做壁堵及屋頂的裝飾。由於此次裝飾工程十分浩大,非短期能完成,因此葉王乾脆在廟旁搭建小土窯,長期往下。 葉王以慈濟宮為其作品的展示場所,將他拿手絕活-交趾陶,創作數百件嘔心瀝血作品,安放於廟頂中脊到正殿內壁堵,以及後殿兩邊十八羅漢上面的壁堵,前後總共花了他兩年多的時間才完工。 慈濟宮原有葉王作品百餘件,其中56件於1980年遭竊,慈濟宮遂將大部分葉王作品卸下,收藏於宮內附屬的「葉王交趾陶文化館」中;2003年,震旦文教基金會在偶然機會下,至海外買回36件失竊作品,並無償歸還慈濟宮,目前亦已納入館藏。 合鏡平安的「平安」(瓶)。 加冠進祿的「加冠」。 葉王交趾陶作品多用於廟宇裝飾,題材廣泛,涵蓋古今歷史、小說、掌故,以人物為最大宗。 陸羽品茶~人物清瞿有型。 憨番騎獅子,手捧蓮蓬、蕉葉,並托瓶壺具吉祥獻寶之意。 胖瘦二羅漢對比成趣。 殷郊上犁頭山-哪吒~動勢生風。 葉王以寶石釉為長,他結合了低溫軟陶的鉛釉與高溫的瓷器釉,釉彩調合典雅、色澤飽和,最著名的有「胭脂紅」、「翡翠綠」等釉色在這件「殷郊上犁山-姜子牙」的麒麟身上展露無疑。 衣袖飄然的東方朔。 葉王交趾陶所塑人像多半形體不大,胎質薄、重量輕、各具性格。 表情生動,栩栩如生。 以刮平線刻手法,細緻的表現人物的面孔、衣紋,作工精巧細膩。 這尊文官騎馬,可以說是窮盡葉王作品之精妙! 表情刻畫內斂生動,紋飾肌理手法細膩,形體樸實自然而不拘泥仿古。 日治時期,日本人曾將葉王作品送往法國巴黎參加世界博覽會展出並入選為藝術組作品,當時世界各國對於葉王的技巧相當驚訝,並讚其為「葉王絕技」! 葉王交趾陶動物類的表現以馬匹為最,毛色、形體、動態各異,甚為有趣。 館中介紹交趾陶的材料與釉色資訊。 交趾陶燒製過程:成形-素燒-上釉-釉燒。 館中有專業導覽人員可為民眾解說葉王交趾陶作品之精妙。 學甲慈濟宮官網:http://www.tcgs.org.tw/index.asp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