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07 23:02:46瀏覽4845|回應0|推薦29 | |
【老街重拾古早味】 北港鎮朝天宮附近的歷史街區在清治、日治時代至迄今皆為雲林縣南部重要貿易、生活與宗教信仰城鎮。媽祖信仰的昌盛不但使得朝天宮廟前現在名為中山路的老街經濟行為發達,連帶影響到周遭街道的商業型態,形成了宗教信仰生活商圈。 每年農曆1至3月北港進香期,中山路更是人山人海,商機不斷,所以北港在地人有「作三月,吃一冬」的說法。雲林縣政府為讓中山路老街成為更具古味的商街,特別還整修路面,鋪設青斗石。 北港中山路老街兩旁巴洛克式建築古色古香,多為「昭和型」建築(1930年後出現R.C.結構取代騎樓的圓拱,騎樓為兩柱,線條較簡化並使用面磚舖面的街屋稱為「昭和型」。R.C就是「鋼筋混凝土建築Reinforced Concerte」,這是一般台灣最常用,也是目前技術最成熟的建築結構)。 北港中山路老街在1937年改建的店家多採用了當時台灣建築界流行的巴洛克語彙做為立面裝飾,至今仍有2、30個店家保留當年精彩的立面。 振興戲院為老街最壯觀的建築,歷史已逾60年。雖是光復之後才興建,但還是擁有日據時代流行的巴洛克裝飾語彙,可惜我們到這裡時已經是振興戲院藝文館關門時間,無法入內參觀。 振興戲院另半間為「百和美餅舖」店面(餅舖官網:http://yl.tnn.tw/store/store/user.php?uid=3914)。 「百和美餅舖」建築立面西洋花藻與書法字樣浮雕,中西合璧的做法讓立面更顯華麗和裝飾的趣味。 北港有四寶:「麻油、蠶豆、花生、和大餅。」這四寶在廟前老街上隨處見。 各式口味的蠶豆、花生稱斤論兩帶回去泡壺茶閒磕牙, 定是越呷越ㄙㄨㄚˋ嘴。 以鮮豔的塑膠打包帶編成的提袋與樸拙自然的斗笠對比成衝突的趣味。 五金農具羅列攤面,也別有一番數大之美。 朝天宮廟埕前賣鵝蛋的攤位。 飽滿的鵝蛋賽司挺歐記滴!這是CJ第一次看到做成白煮蛋的鵝蛋堆成這樣賣,覺得很新奇。 賣芋冰手推車攤位,一整個就是古早味。 吃芋冰前,來個射標懷舊小遊戲。 北港現今仍是花生、芝麻、大蒜及蠶豆的集散地,北港麻油味好香濃、遠近馳名,老街上當然少不了麻油店鋪飄來陣陣香味。 後來所參觀的一家麻油工廠裡的榨油、瀝油等機具設備。 製油過程中所留下的殘渣又稱「油粕」,經粉碎機粉碎後壓成餅狀,可供肥料使用,麻油粕可是上等肥料喔。 北港中山路老街上店名聳動得很有趣味的「賣台柑(店名的ㄍㄢ字打不出來)仔店」。賣台是說店裡們賣的全是台灣製的產品,因此用這個店名。 賣台柑仔店前的郵便所。 老闆蔡享潤開這家店試圖透過懷舊柑仔店的意象,融入古笨港文化,就像一家雜貨博物館,不僅讓遊客買到老東西,也義務提供文物古蹟導覽解說,也會教小朋友製作古早餅糖童玩。 店裡販賣二千多種的台灣製造商品。店家老闆強調「漢奸不一定得賣台;賣台也不見得是漢奸」~~用台灣貨就是愛台灣;賣台灣貨,更是愛台灣。 店內到處都是早期常民生活中所使用的器具、物品,看得出老闆很用心的經營出一個台灣古早味柑仔店的氛圍。 店內陳列的古早用具,連燈光都很「懷舊」。 老闆強調「賣台柑仔店」是三好一公道,三無一保證,不能讓台灣貨漏氣,尤其這幾年中國、東南亞國家崛起,在台灣要買到純台灣製的東西,真的困難,所以老闆可是過濾了上千件的產品,才讓這個店順利開張,發揮創意,希望能吸引好奇的人潮,來到這重溫兒時記憶。 看到架上重現兒時玩具,倍覺親切,想尋找童年的記憶的遊客,來這裡就對了! 糖果罐的擺法很有意思。 「賣台柑仔店」裡賣的創意包裝小糖果,要仔細閱讀上面別出心裁的文字說明,絕對令人發出會心一笑,通體舒暢。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