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志工
2013/10/21 16:07:35瀏覽160|回應0|推薦3


This is Byward Museum, Ottawa, 這棟小樓房就是渥太華史博館

今年二月,我應徵渥太華歷史博物館導覽錄音製作志工。

渥史博館位在麗都運河旁,是個很小的博物館。其實,渥太華本身的歷史很短,近兩百年而已。她的歷史起源,和麗都運河的建造,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別看這小小的博物館,歷史也很短,加國人卻很珍惜他們的每一部份歷史。史博館裡,陳設了十九世紀,二十世紀的一些舊物和文件。

我曾因坐遊船遊麗都運河,路經此史博館,等船其間,進去逛過幾次,記得這些年都是免費的。最近已開始出售門票了。

二月份時,我看報紙,得知史博館正在籌製導覽錄音,需要英、法、中、西,日,德等六國語言人才,幫忙製作完美的錄音導覽。我因此應徵參與。其間,我這組,有號稱十五位人參與。我負責導覽錄音的聽、製作參與及提出內容改進意見等工作。

我因此重覆聽了好幾遍導覽錄音,提出許多改進的意見,諸如:人名後,不妨加上英語本身的發音,以便有興趣的人,更進一步查閱資料,深入探討。我也建議錄音長度四十分鐘,也許可以縮短一些,因為這裡觀光客很多,四十分鐘的導覽,也許對他們來說,可能太長。中文錄音語調,也許可以更有高低揚抑等中肯意見。

製作單位很高興,我有這麼多的意見,一一紀錄改善。

整個製作導覽錄音工作結束後,史博館寄給我一封感謝函,內並附一史博館榮譽會員證,以後,本人及一朋友可免費參觀史博館。

若非此次參與這個錄音導覽工作,我大概不會這樣有耐心的聽完四十分鐘的錄音。也因為參與,使我能再次沈浸在我喜愛的「歷史」興趣中!

今日報載,渥京史博館從2008年六月11日起,開始使用六國語言導覽。他號稱是加京地區,第一所使用六國語言導覽的博物館。

加國是個年輕的國家,很高興自己就生活在這創造歷史的洪流中,而且是創造中的一份子!

渥京歷史簡要:

渥太華原屬於亞剛昆的加拿大原住民的家園,亞剛昆人將渥太華河稱作Kichi SibiKichissippi,意思是大河1800年,企業家Philip White在渥太華河魁北克一側建立了第一個歐洲人定居点。懷特發現這條河是介於渥太河谷與蒙特利爾之間的絕佳木材運輸通道,木材加工和貿易使渥太華地區很快繁榮起来。

1812年戰争之後,大量軍人家庭在此定居,政府亦致力推動貧困的爱爾蘭人向渥太華移民,在此後的幾十年爱爾蘭移民蜂擁而至。同时,法裔加拿大人也從魁北克南下,大部分人参與麗都運河修建工程或從事木材貿易。

1832年,约翰·拜上校主導的歷都運河工程竣工,將渥太華與京士頓和安大略湖連為一體,使之成為地區重鎮。運河西部是國會山莊所在地,稱為上城;而東部介於運河與麗都河之間的地區稱為下城。吵雜擁擠的下城容易爆發傳染病,著名的有1832年的霍亂和1847年的红熱病。

18571231日,維多利亞女王選擇渥太華為加拿大省的首都(包括現在的安大略和魁北克)。雖然然現代的渥太華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但在當年年,她僅僅是一個木材貿易通道中的内陸小镇,並且距離殖民地幾個主要城市(東部的蒙特利爾和魁北克城;東部的多倫多和京士頓)路途遙遠。

女王的顧問們建議渥太華成為首都之選有兩大重要理由:

首先,渥太華是唯一具有一定規模、並且位于加拿大省東西部邊界地(现安大略與魁北克邊界)的城市,定都於此是平衡兩個殖民地及其英裔、法裔居民的 聰明妥協之舉;

其次,1812年戰爭顯示,其他主要城市容易受到美國人的攻擊,因為過於靠近美加邊界。渥太華位於腹地,易於防守,渥太華河及麗都運河使之 與加拿大東西部之間交通極為便利。另外兩個方面的考慮是:渥太華正好介於多倫多和魁北克城之間(距离這兩個城市都是500公里),並且城市規模較小,因而 不容易受到大規模的暴徒襲擊,因為政治動機,以往的首都城市都受到過這種攻擊。

2001年,渥太華與郊區和周邊地區小城鎮合併,成為規模較大的地區都市。

 

分類:加國生活
2008/06/14 04:41
( 在地生活北美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mtung&aid=911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