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 2005/01/21 05:33:17
文章的時間順序是「現在(1)→過去(2~16)→現在(17~23)」,承襲《寂寞芳心俱樂部系列》一貫的倒敘法。第一章〈葬禮〉不單純只是張書瑋的告別式,同時也是在暗示孟馥琪往後的一切遭遇及死期。
◎ 象徵
文章裡有三大象徵:灰森林、燈管、玩具蠍子。灰森林指的是沒有嘗試突破的閉塞世界,燈管則是沒有能力去嘗試的孟馥琪。玩具蠍子很有趣,我認為它也是孟馥琪,但並不單純是原本的孟馥琪,而是從孟馥琪分化出來的另一個相反的孟馥琪;它最後成了孟馥琪精神上的行動主導者之一。
◎ 傀儡
孟馥琪生活在所有人的夾縫中,總是被牽著鼻子走;給她選擇會在那猶豫不決,最後選擇退縮,若沒給她選擇,反而傻楞楞地跟進──孟馥琪只會服從、受指揮。例如與張書瑋的談話,孟馥琪從未能轉移他的話題,被他操控著,漸漸地成為她重要的主導者之一;後來被張比柏與大眾誤會,孟馥琪也只是逃避,不會選擇去反抗、澄清,且有點接受的意味。
孟馥琪有幾個重要的主導者,同時與她形成對比:「守舊、拘謹」與「嘗新、放蕩(張書瑋)」,「慢半拍」與「快速淘汰(曹智恆)」,「小女人」與,「大男人(曹景鴻)」。張書瑋勾引孟馥琪進入另一個新的世界,也埋下往後悲慘遭遇的種子。曹智恆雖然是個單純可愛的小孩,但也在背地裡主導著孟馥琪;他的熱情從玩具蠍子迅速轉移到拼圖、陀螺,孟馥琪還沒來得及跟上,就陷入「與洛可對話」的深淵,逐漸被魔蠍吞噬。曹景鴻是最主要的主導者,從「孟馥琪的吻」可略看出來,她一直沒讓別人把舌頭伸進去,且在她不知該如何是好時,會選擇回歸於曹景鴻。
孟馥琪一直在主導者們之間周旋。最後當所有主導者都離去時,蠍子洛可則成為孟馥琪新的主導者──她需要有人下命令。
◎ 孟馥琪是否曾主導過任何一個人,包括自己?
在第八章〈原點〉,孟馥琪做了一個選擇──回到安穩的世界。她真有自己選擇嗎?之前就一直猶豫是否要藉由戒菸離開張書瑋,但她沒有能力這麼做,張書瑋主導著她,直到曹景鴻說了句「戒菸吧」,便毅然決然回到原來風平浪靜的生活。孟馥琪不過是接受到了命令,從另一個主導者回到原來的主導者。
到了第十三章〈青春的真相〉,孟馥琪突然一反過去的所作所為,引誘張書瑋上床。這是否是因為酒與大麻造成的短暫失控?或者是因為前兩個陌生男子的主導?若都不是,那麼這次就可能是孟馥琪第一次主導自己,儘管不算是非常成功,很快地便想著景鴻,想著智恆,想著洛可。
最後在第二十三章〈寂寞芳心〉,孟馥琪做了最大的平反──引爆瓦斯自殺。在失去所有主導者後,洛可成為她新的主導者──人格分裂。除了遵循著洛可的命令,也踩著過去的影子遊蕩。魔蠍引領著她,或許該說相反的自我引領著原始的自我,做出她一生中唯一且成功的抉擇,反抗這一切的一切。
魔蠍的可怕之處是什麼──刺穿灰暗低垂的枝椏?
後記:
這篇是大一寒假那陣子寫的,為了參加冒天的工會活動,剛好想起來有寫過這篇,才把它從刪除邊緣撿回來。在被女性文學這門課凌虐之後,回頭看這篇實在不怎麼樣,只是抓到了點門路,還無法解釋得完整。如果重寫的話,我想我可以以更深入的角度去探討《魔蠍》,解構人物的思想,但我想不會再重寫,不僅是因為懶,也是因為對這系列的書失去興趣,不是謬西寫不好,是我很容易對類似口味的書厭倦。
在撿回這篇的時候,我順便看了一下其他人的討論帖,回想起令人難以理解的結局:「孟馥琪是否為自殺?」書裡並未交代得很清楚,只說到她有聞到瓦斯味,但在精神分裂、意識不清的狀態下,誰也說不定究竟是否為自殺。當時我確實為這個問題苦惱很久,也有人辯論了好長一段,但我想我在兩年後的今天找到答案了。這是謬西在這本書中最經典的陷阱,是否為自殺根本不是重點,如此模稜兩可的描寫也是故意的。如果孟馥琪是自殺,那這就是他第一次主導自己的思想,是傳統女人最大的突破;如果孟馥琪死於意外,那她從未能為自己平反,傳統女人則被社會沉沉地壓抑破滅。無論是哪個,都是具有相當的爆炸性去批判社會,而她也真的爆炸了,宣告這世界的不公,完美地將結局Dou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