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求道錄6
2008/09/26 16:01:30瀏覽306|回應0|推薦2

求道錄(六)

文/陳浩恩 2008-05-14

(一)
     差不多所有靜坐的初學者,都會接觸到一些專注的技巧,而這種技巧,最普遍的,就是「意守」。
     「意守」簡單點解釋,就是將注意力放在一點。這一點可能是身體的任何一個地方,如:上、中、下丹田,也可能是穴位,如:湧泉、會陰、玉枕、夾脊等等。也有意守鼻頭,又或身體外的地方——
     「意守」不單純鍛鍊專注力,還有改變身心能量的作用,收效也快。這是以前聰明的人發明出來的,專注一點,就可重新將身心散漫的能量集中起來,道理看來簡單,想出來可不容易。

(二)
     我以前解釋過,生命初成,胚胎的細胞是由能量凝聚而成的。古代的修道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這一點,瑜珈將人體區別為七個凝聚中心,亦是所謂「輪」。道家看到的又有不同,他們從能量般散佈軌跡來著眼,於是有所謂「奇經八脈」。
     「輪」與「經脈」都是表達同一個訊息,生命透過無形的「氣」而得以衍生繁殖,生命的本質,就是能量。能量可以演變為物質,物質亦可還原為能量。
     隔了三千年,有一個近代最聰明的科學家,終於發明了這個道理,提出「質能互變」的理學。這個人,便是「相對論」的原創者——愛恩斯坦。
     基本上,生命的能量,是由我們的「心」所掌管控制的,但當我們一天比一天長大,為外邊的世界誘惑、吸引,而「性」的生理出現,「心」外馳而完全不能自拔,身心能量分家,「輪位」開始閉塞,經脈開始停滯,最後,因為欠缺能量精氣的滋養,出現器官衰退,百病叢生的健康問題。
     器官失調,又引致精神不佳,如是者,惡性循環,互為因果。整體生命力愈弄愈糟,終於一蹶不振,崩潰下來。

(三)
     「意守」的功法,就是針對這種身心的散漫,將注意力集中到一點,從一點擴張到全面,將整個身體內的能量路線重新組織起來,達到回復生機的目標。這是一種速成的靜坐功法,但也是霸道,有一定的危險性。危險在,一旦注意力集中到一點,就會出現「熱力」,亦即「火」的問題。
     長期的一點火,好比在體內點燃一盞小油燈,慢慢產生內熱,內熱過度,就會產生陰陽失調,造成一面倒的亢奮效果。
     這方面的道理可以很複雜,但我既要將道學普及,就不能不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解釋,希望沒有歪曲了原來的大學問。
     讓我們一步一步地瞭解——
     在一個精壯的身體,水與火比例相稱,是為完美的生命來源。完美在於生命循環不息,不會中斷——火將體內的陰液變成氣體,沿背後督經脈運行,滋養體內的細胞,然後到晚上,升上頂輪,亦即百匯穴。在睡眠,極靜止的狀態下,冷卻變回陰液,從上而下,經任脈流回下丹田,讓腎火將它重新點燃,又開始新的一天。這個循環一日不中斷,一日就可保持生機勃勃。
     古人說,早上一陽動,說的就是這個完美的生命力循環。大家看初生的男嬰孩,睡醒時,小弟弟一定一柱擎天,現代的醫生就說這是膀胱充尿的原故。但一個虧佬,就算飲了十公斤水才上床,早上也不會有一陽動,只會尿床。
     「意守」相等煮水,煮到沸騰,就要停火,再煮下去,燒乾水小事,連器皿也燒穿,那就恨錯難返。
     所以,一旦從「意守」來學習靜坐,就要掌握三種意念的技巧:
     第一、強力的專注力,將陰液點燃起來,以現代電器標準來說,High級,古人名為「武火」。
     第二、陰液沸騰時,將火減弱,專注力改為Low級,是為「文火」。技巧之一,將呼吸拖慢。
     第三、最後有燒乾跡象,陰液無以為繼,氣呈枯竭,就要完全將專注力停止,進入無念的狀況,重新讓陰液凝聚,是為OFF。

(四)
     遇上葉師之前,有好幾年時間,我透過一些靜坐入門的道籍,這些道籍,用語隱晦,語焉不詳。自行摸索下,因為用「火」過度,搞到金晶火眼,人道靜坐可以修心養性,我卻坐立不安,有如熱鑊上的螞蟻,當時還自我陶醉,以為精力過人,脫胎換骨可期。原來是一場「可怕」的誤會。
     我的第一課,學的就是「止火」。
     習慣了守竅,一下間不守,甚麼都不想,開始得異常困難,「意來即去,覺之則無」,這八字真言,花了我足足整整半年時間來領悟。
     開始時很不順利,經常重蹈覆轍,不斷被慣常意念所支配,愈止火,火愈多,狀況更糟,身中經常有乾涸火燒的燥熱感。很多個晚上,我心灰意冷,想到放棄算了,反正不煉不會死,煉錯了可能早死——
     很奇怪,這些不愉快的心情,睡醒後,我又會忘得一乾二淨,興緻勃勃,重頭再來過。
     那個時候,上課時,眼光光望著老師,仿似聆聽,其實「心」另有所屬,在摸索體內世界的奧妙。因為不投入,考試成績很不如理想,而在大學入學試前夕,人人在苦讀,我卻沉迷人體工程學,可謂不知天高地厚。
     我對道學的著迷,仿似一種前生的承諾,無法自拔,亦因為這種鍥而不捨的蠻勁,令我在以後的日子,一一渡過艱苦的學習,而慢慢走向身心自由的境界——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shing&aid=2249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