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27 07:54:35瀏覽451|回應0|推薦1 | |
五餅二魚的神蹟發生在古老的耶穌時代,但,對活在這個世代的人而言,仍是一場店小二永遠擺不齊的滿漢全席。 這回,當店小二再度走入福音書裡,吃喝這個故事時,他嚐到了另一種味道。 啊!這個神蹟藏著天父一個美好的心意,是把所有旁觀者都趕上舞台,成為劇中人! 在這個神蹟發生以前,有些人也許已經觀看過其他神蹟發生,有些人也許已經聽過經歷者的描述。 這「有些人」,像曾經的店小二,都只是看見聽見。 而這天,耶穌預備了一個神蹟,要讓他們可以親自吃到,而被滿足。 慷慨的滿漢全席呀!凡在場的,都要吃喝! 這個神蹟的酷點,在於沒有人可以站到旁邊,單用理性冷靜分析,因為,每一個人都餓了,每一個人都吃了,每一個人都被耶穌的大能和愛餵養到了。 即使在最挑剔的馬可的描述裡,這個神蹟,也沒有帶來任何疑惑,不明白,或是頑固的反應。 因為,所有的人都參與了,自己吃到,最實際! 對真正經歷神作為的人來說,無話可說,就是最可能的反應。 你我若要在肢體生活中與神相遇,就不能夠一直做個旁觀者。 即使你是個熱情拍手的觀眾。 當進入小組,如果以一個旁觀者的態度待下去,漸漸,很容易,就會發現小組裡充滿了有待解決的問題。 倘若這時候有人邀請你去服事,你的考量點很容易就會落在:「我可否幫著解決/改善小組的問題,使它更好?」 但是,如果你決定從台下走到舞台上,小組馬上就搖身一變,成為上帝架好的舞台。 走上舞台,才有機會發現:劇本,上帝已經寫好,自己,只要全然投入,在演的過程裡,就會明白劇的美善。 沒錯,排演是辛苦的,投入時情感的耗費是大的,但你知道值得,因為你對寫劇本的上帝有信心。
這個神蹟還有一個特別處,因為它發生在耶穌帶著門徒要到曠野去退休時。 從馬可緊湊的故事情節裡,我們知道:這個事件發生以前,是十二個門徒被按例,差派,馬可說:
馬可 6:12 門徒就出去傳道,叫人悔改, 馬可 6:13 又趕出許多的鬼,用油抹了許多病人,治好他們。 馬可 6:14 耶穌的名聲傳揚出來。
這有史以來第一個小組為耶穌大發熱心,傳福音大有果效,當他們忙了好一陣子之後,回來向耶穌報告成果時,耶穌竟然沒有要他們乘勝追擊,把握時機,再接再厲。 耶穌說:「你們來,同我暗暗的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 疼愛弟子的耶穌,在乎他們身體的需要,更勝於其它。 要是店小二,可能會帶弟子們去吃自助餐(Buffet),那裡人多,一面吃一面還可以打鐵趁熱,繼續學習傳福音,邀請人來參加小組。 但,耶穌不僅把弟子帶離人群,而且,把他們帶到曠野去。 顯然,耶穌真的希望他們好好休息。 可是,這些弟子已經出名了,馬可說: 馬可 6:33 眾人看見他們去,有許多認識他們的。這裡不說:「有許多認識耶穌的」,而是說:「有許多認識他們的」。 你聽見了嗎? 他們,就是基督徒的群體,就是團契,也是小組。 有許多人要經由團契,小組,來靠近耶穌。 神要自己去得著人不難,祂是神,要同時向一百萬個回教徒顯現有什麼難的? 祂卻寧可讓人看見我們,經由我們,來就近祂。 馬可說: 馬可 6:34 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 需要太大,事情做不完,當耶穌帶著門徒到曠野休息的時候,已經有許多人從各處聚集,等著他們出來。 真的,有時連曠野也很擁擠。 耶穌和弟子休息了沒有?安靜了沒有? 店小二相信有,否則就不會有「耶穌出來」這句話。 那些人,能走的走,能跑的跑,向耶穌和門徒湧來。耶穌沒有趕走這些有需要的人,沒有立即劃清界線,告訴他們現在是中場休息時間。 憐憫,耶穌憐憫。 憐憫人飢渴的耶穌! 談牧養,很多人說:沒有憐憫,就沒有牧養。 可是很多人憐憫是沒有理由的,他覺得人家可憐就是可憐了,覺得人家痛苦就是痛苦了。 以前店小二看殘障畫家黃美廉做見証,她的臉是扭曲的,不能說話,走路是歪歪斜斜的,手的功能也很有限,她一上台,就有人開始掉眼淚,她作見証是一面寫,人家一面幫她講,所以中間有很多間斷,間斷裡,都是台下吸鼻子的聲音。 可是美廉從頭到尾都是笑嘻嘻的,興奮的,陽光的,講話的內容都是神的美好和真實。所以台下一片憐憫的眼光,哭成一團,她也莫名其妙,美廉恐怕不明白,為甚麼這些人聽見這麼被上帝恩寵的故事,還要掉眼淚? 顯然,除了少數喜極而泣的以外,很多人還是覺得美廉好可憐,值得同情。 這種憐憫,不是耶穌看到眾人起的憐憫,當然也不是我們牧養時所該有的憐憫。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