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3/05 23:47:20瀏覽2194|回應1|推薦145 | |
今天驚蟄,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首為立春、雨水、再來是屬第三個,稱「驚蟄」。每年以三月五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節氣。是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生物和蟲類,萬物恢復活動及生機,氣溫逐漸回暖的時候。自古以春雷響萬物長,萬物開始進入春喧時期。
台灣幾天來,冷空氣對流旺盛,連日霪雨霏霏,春寒料峭,引發閃電雷鳴之勢。據說驚蟄這日或前後幾日,聽到雷聲,象徵今年雨水豐沛,五穀豐收;否則會有乾旱之虞。但祈願春雷大地一聲響,蟲蟄驚醒萬物甦,花綻草綠春光好,軟風拂面愜意多。
選在節氣今日裡,給格友們問候,祝福您闔家吉祥安康好運常隨。
驚蟄後逐漸到了立夏節氣,老祖宗向來曆法說明:瘟疫始於大雪,發於冬至,生於小寒,長於大寒,盛於立春,弱於雨水,衰於驚蟄。傳統中醫都遵循這個規律,因此我們也應該相信這個規律,無事多待在家裡,別動見觀瞻,驚蟄過後一切總會開朗的,祈請上天垂憐,讓冠毒疫情早日消彌於無形。疫情得解,無災無病讓大家投身擁抱太陽,徜徉於大自然的祥和土地上。
農諺:「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驚蟄象徵農忙春耕開始了,農夫忙著插秧撥種。古農業時代驚蟄有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鳩。台灣這時節百合、杜鵑陸續盛開,桃李爭豔,柳萬絲長;黃鸝鳥啾啾叫;天空中只見斑鳩飛翔,沒有老鷹的蹤跡了。種種反映了大自然界的變化,尤其驚蟄節氣上是一個轉折點。氣候還不是很穩定,俗說:「春天後母臉」,天氣乍暖還寒容易感冒咳嗽,中醫咸認風邪為百病之長,雖然氣溫明顯上升,但是微生物病菌亦同樣容易滋長,且早晚溫差大,感染風寒自然增多,故還是少去人擠人的地方,尤其正值疫情風聲鶴唳的當口。
立夏之後陽氣蒸蒸,萬物蓬勃,自身的氣血精神、亦如自然界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養生應順其自然定律,宜早睡早起,迎合春天運行,使自己精神煥發。早起外適當運動也相當重要,傳統健身操,太極拳、氣功、健走、按摩等,對健康有好的促進作用。精神上保持愉快,氣血和順,脈絡暢通,免疫系統自然提升。
驚蟄在古代農業有諸多習俗,莫不以循天地萬化,陰陽二氣之盛衰,敬天畏地法祖為宗,祈求人民安居樂業,五穀豐收,六畜興旺。故有:驚蟄吃梨、打小人、祭白虎、蒙鼓皮等習俗相沿至今。
吃梨其實是因應節氣和季節的當令水果,因為氣候尚不穩定,容易使人感冒咳嗽。梨有「潤肺涼心,消痰降火」功效。適合此一季食用,增益五臟六腑,保健改善體質的作用。
打小人應是以驅趕漸生的蚊蟲為對象。古代人手持清香、艾草,讓香菸繚繞,用以驅趕蛇、蟲、蚊、鼠和黴菌。即便現代還是得注意居家環境衛生,被褥衣物都得經常曝曬太陽,農舍居家前後撒些白灰或消毒水,防止螻蛄和螞蟻小蟲上門。
至於祭白虎是因蟄伏的百物被春雷驚醒後,開始活躍覓食,先民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獸,動輒傷人故宜祭之。我略忖:這是否春陽花開始踏青者眾,蟄伏已久的猥瑣小人亦四處閒蕩冶遊,蠢動興波作浪,善良百姓為恐招致禍端,在驚蟄致有祭白虎之習以保平安。拜祭時以豬血餵之紙繪白虎,使其吃飽後不再傷人,以豬油塗抹紙老虎嘴上讓它揩油,使之不能張口論人是非,挑撥離間。
蒙鼓皮是因雷神引發驚蟄。雷神長相,傳說為鳥嘴人身,長有一對翅膀。一手持錘一手連擊周邊天鼓,擊出隆隆嚇人雷聲,驚蟄這天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各以蒙鼓皮以示對應的習俗。
總之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一個節氣約半個月左右。驚蟄是農夫春耕忙碌之季節,在鄉村田野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勞勞作,頃刻間無垠千陌變成綠苗景象,故莫忘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讓我們讚歎春天帶來的復甦,帶來了士農工商欣欣向隆的朝氣,帶來將冠毒早日消彌於無形的訊息。讓人類眾生永保幸福安康。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