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孔子身高為196.8公分
2013/09/29 23:26:23瀏覽1317|回應0|推薦0

 

             我國古代的長度    臺南一中 張力中 老師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孔子究竟身高多少?頂天了嗎?此外,杜甫〈曲江〉其二的頷聯說:「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本聯屬於借對的對仗,「尋常為普通之意,又借助「尋」、「常」另外是度量單位的含義,而與「七」、「十」形成工整的巧對。然而,「尋」、「常」是多長呢?漢民族古代尺度是怎樣一回事,且讓我們來探索一下。

   《大戴禮記•主言》:「布指知寸,布手知尺。」《孔叢子》:跬,一舉足也,倍跬謂之步。……尋,舒兩肱也,倍尋謂之常。五尺謂之墨,倍墨謂之丈。」《說文解字》「中婦人手長八寸,謂之咫。」古時代,人是以身體的部位來估測長短。隨著交易行為漸行,為了公信與不吃虧,衡量技術也由粗糙而精確。甚至,統治者更頒布標準量度,一統天下。《世本》一書便紀錄著傳聞:少昊設正度量之官,以平民爭。」 

    從考古實物來說:中國所見最早古尺是出土於安陽殷墟的商代骨尺,刻十寸,寸下不再刻分,計量採用了十進位制。從這把尺上測得,商代一尺合今16.95公分,則十尺的一丈約為170公分,所以,人有所謂「丈夫」之稱。 

    遞至西周,尺有銅尺、牙尺、骨尺等質地。檢視1931年洛陽金村出土周代的銅尺,它的形狀像木簡,一端有孔,可以繫繩,側面刻有寸的分度線,第一寸還有分的刻線,並在五寸處刻了交叉線。實測得知:當時一尺長合今23.1公分。此尺兩端起首之寸較準,而中間八寸則長短不齊。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度量情況較複雜,除了各國規格迥異,政府和民間的標準也不一致。這使經濟貿易帶來很大的不便。舉個例說:在1985年,山東萊蕪縣出土的魯國銅尺,它一尺合今20.5公分,與金村(當時,地屬魏國)銅尺居然有2.6公分差距。 

    附帶一筆,魯國銅尺的出現有其意意,因為它讓我們推斷出孔子身高為196.8公分。早先,學者多估算孔子高約222公分,更進而懷疑《史記》紀錄失真。其實,孔子確實是魁梧的北方大漢,身形來自遺傳;他的父親叔梁紇是大力士,在《左傳襄公十年》文辭中,孟獻子曾讚美叔梁紇「有力如虎」。幸好有魯國銅尺出土,掃清迷霧,讓歷史面貌得以真實呈現。 

    言歸正傳。《韓非子•揚權》說:「上操度量,以割其下,故度量之立,主之寶也。」秦始皇以嚴刑峻法治國,席捲宇內後,他遵循法家主張,以法律統一天下的度量衡,並製發標準計量器具,供萬民使用。只可惜,至今未發現任何秦代量器實物以為徵証。不過,因循舊制,秦漢規制應該相去不遠。檢驗目前在世諸多漢尺,一尺大約在21.2523.75公分之間。 

    漢制還稱十尺為丈,十丈為引。王莽篡位時(西元9年),創造了與現代游標卡尺近似的銅卡尺,正面上下共六寸,中四寸,有分刻。旁附一尺,作丁字形,可上可下,計五寸,無分刻。該尺能測量直徑,也可測量深度,是測量技術上的突破,它比法國數學家維尼爾(1631)發明的游標卡尺早一千六百多年。 

    三國魏時,一尺長度約為24.2公分,西晉沿用。南朝時,尺度增長了1.6公分,北魏後期,一尺為30.9公分,更增長了約七公分。尺度的急遽增長,主要和統治者剝削民眾有關。降至隋唐,官制以南北朝迭增的結果為據,作為徵收租稅之用。此時,通用的大尺(俗稱「官尺」)在隋代為29.6公分,唐代則為30.7公分;而且,八尺為尋,倍尋為常。 

    傳到宋元時,一尺又增加到31.68公分;不過,在明代時,木工使用的魯班尺一尺約合31.1公分。清朝時,工部頒布「營造尺」以統一尺度,它約合今32公分;至於民間裁縫使用的裁尺,則約35公分。度量衡系統紊亂不一,國族科學智識與民生經濟不振,顯然是脫離不了干係。# 

 

10

8

10

5

8

10

16

10

《正字通》:「古以八尺為一仞,中人之身,長八尺,兩臂尋之,亦八尺。」

《說文解字》:「仞(周制),伸臂一尋,八尺,從人刃聲。」

    《孔叢子》說:四尺謂之仞。     ※周制八尺為一仞;漢制七尺為一仞。

《齊民要術》:「拇指與中指一叉相距,謂之一尺。中指中節上一紋,謂之一寸。」

魯銅尺

測驗題

1.下列甲、乙、丙、丁例句中,括弧內的四種古代長度單位,由長至短排列,應是:甲、翼德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回》; 乙、孔子之牆數,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論語‧子張篇》; 丙、殳長尋有四尺。車戟「常」。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周禮‧考工記第六》; 丁、古人賤「」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曹丕〈典論論文〉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乙甲丙丁  D‧乙甲丁丙   

2.下列甲、乙、丙、丁例句中,括弧內的四種古代長度單位,由長至短排列,應是:甲、僕自到九江,已涉三載,形骸且健,方「寸」甚安。~~白居易〈與元微之書〉;乙、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文天祥〈正氣歌序〉; 丙、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丁、不虧其身,不損其形,可謂孝矣。君子無行「」步而忘之。~~《呂氏春秋‧孝行覽》A‧乙丙丁甲  B‧丙乙丁甲  C‧丙乙甲丁  D‧乙丙甲丁 

 

3.下列甲、乙、丙、丁例句中,括弧內的四種古代長度單位,由長至短排列,應是:甲、其山惟石,壁立千「」,臨之目眩,欲進則投足無所。~~酈道元《水經河水注》; 乙、舳艫千「」,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蘇軾〈赤壁賦〉; 丙、吾不能行也,「」聞則多矣。~~《國語‧晉語四》; 丁、可以託六「」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論語‧泰伯篇》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乙甲丙丁  D‧乙甲丁丙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999mo&aid=8752699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9 06:06 【udn】 這有相關產品!一統 上下 天下 秦始皇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