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庸胡謅亂掰。《射雕英雄傳》第三十回的差池
2011/08/22 17:21:17瀏覽2959|回應0|推薦2

只聽(書生)他讀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讀得興高采烈,一誦三嘆,確似在春風中載歌載舞,喜樂無已。黃蓉心道:「要他開口,只有出言相激。」當下冷笑一聲,說道:「《論語》縱然讀了千遍,不明夫子微言大義,也是枉然。」

那書生愕然止讀,抬起頭來,說道:「甚麼微言大義,倒要請教。」黃蓉打量那書生,見他四十來歲年紀,頭戴逍遙巾,手揮折疊扇,頦下一叢漆黑的長鬚,確是個飽學宿儒模樣,於是冷笑道:「閣下可知孔門弟子,共有幾人?」

那書生笑道:「這有何難?孔門弟子三千,達者七十二人。」黃蓉問道:「七十二人中有老有少,你可知其中冠者幾人,少年幾人?」那書生愕然道:「《論語》中未曾說起,經傳中亦無記載。」黃蓉道:「我說你不明經書上的微言大義,難道說錯了?剛才我明明聽你讀道:『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得三十,成年的是三十人;六七四十二,少年是四十二人。兩者相加,不多不少是七十二人。瞧你這般學而不思,嘿,殆哉,殆哉!」

在《射雕英雄傳》第三十回裡有一段話如上引,金庸附會胡謅,純屬好玩;讀之,一笑置之即可。若要求甚解,其中,有兩處錯誤。且聽我說來:

壹、「七十二賢弟子,幾人未冠?」之說源出侯白《啟顏錄》,金庸移花接木了,將故事版權歸給黃蓉(其實,也等於金庸盜用襲取了故事版權。不知情者更會以為金庸善嘲謔)。

(北齊石動筒又嘗於國學中看博士論云:「孔子弟子,達者七十二人。」動筒因問曰:「『達者七十二人』,幾人已著冠?幾人未著冠?」博士曰:「經傳無文。」動筒曰:「先生讀書,豈合不解。孔子弟子,已著冠有三十人,未著冠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據何文以辨之。」曰:「《論語》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人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人也。豈非七十二人也?」坐中皆大悅,博士無以復之。(隋代侯白《啟顏錄》)
.

貳、「折叠扇」於明代才盛行於我國,前賢論述如下,據而有信。《射雕英雄傳》中,郭靖、黃蓉夫妻助大宋官軍守襄陽城,顯然時空背景在宋代,然而,金庸卻讓黃蓉碰上了手揮折疊扇的書生,情節安排或有荒誕不經之失。

折叠扇亦稱「摺扇」。用竹木或象牙爲骨,韌紙或綾絹爲面,撥姚以生風。錢泳《履園叢話•考索•扇》:或謂古人皆用團扇,今之摺扇是朝鮮、日本之制。有明中葉始行于中國也明•陸深《春雨堂隨筆》:「今世所用摺叠扇,亦名聚頭扇…東坡謂『高麗白松扇,展之廣尺餘,合之,止兩指許。』正今摺扇。」在北宋時,折疊扇是時髦的舶來品,庶民甚少擁有。轍〈和楊主簿日本扇〉詩:「扇從日本來,風非日本風。」《宋史•日本傳》,太宗端拱元年,日本使者獻蝙蝠扇兩把為禮物,蝙蝠扇就是折疊扇。而堪稱描摹北宋社會風俗大觀的《清明上河圖》,也只見其中人物持握團扇,未見有手持折疊扇者。(※案,《通鑑》:「褚淵入朝,以腰扇障日。胡三省注云:「腰扇,佩之于腰,今謂之摺叠扇。則隋唐時先有之矣。」說為揣測之詞,不宜據信腰扇即摺叠扇)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999mo&aid=5569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