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3/22 07:24:47瀏覽945|回應0|推薦0 | |
精神醫療服務對象,依其性質可區分為四個範疇,即:不滿(dissatisfication)、失能(dysfunction)、疾患(disorder)、及疾病(disease) 。詳見:http://kfj0036.blogspot.tw/2016/08/d.html。 人生浮沈塵世間,心隨境變,起伏難免。或云「至人無情」,其實只是空談,真正無情的人,只有死人吧!故人活著,即必受七情六欲影響。但不同的人能承受的閾值不同。有的人能自我節制,不輕易受情緒影響其社會功能;有的人則喜樂全由外界操縱,造成一般功能受損。 實例一: 張先生大學畢業後找工作一直不順利,眼高手低,換了好幾次工作,最後只能靠超商打工維持基本生活。當交往多年的女友提出分手,這如最後一根稻草,他被徹底壓垮了。他臥床多日,絕望與自責交替,不再工作,也不與外界互動。他腦中只迴旋著一個念頭:再怎麼作也沒用了,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好友詫異其銷聲匿跡,來探視才知原委,安慰他天涯何處無芳草,並舉自己失戀多次的輝煌經歷為證。張先生只是嘆氣不回應。在好友堅持下,他勉強來看身心科門診。 試與親人死亡、車禍斷肢、被強暴、或子女被綁架等事件相比,失戀在各類壓力源中不能算嚴重。但對於當事者而言,有時難以走出來,深陷憂鬱深谷造成失能,其憂鬱程度甚至嚴重到足以被診斷為重鬱發作。這類被急慢性壓力源壓垮而形成憂鬱反應的個案,其核心病理仍在於壓力因應能力不足。 實例二 林先生近來覺得容易疲累,求醫檢查,竟被診斷肝癌,且已轉移。晴天霹靂!他拒絕醫療,四處換醫院尋求其他醫療意見(否認期),被各大醫院確診後,他不甘心自己不菸不酒竟於五十之年得此絕症,變得極為暴躁易怒,在公司與人頻頻衝突,一怒自請資遣,在家則遷怒家人,細故即大發雷霆(憤怒期)。當家人也離心離德後,某夜他痛哭失聲,之後拒絕出門,拒絕一切醫療,只臥床一心等死(憂鬱期)。他一直沒能走到壓力打擊心理反應的接受期與回復期,在自己及家人都極度身心痛苦的狀況下離世。 嚴重身體疾病造成憂鬱反應,極為常見。二者交互影響惡性循環,使其失能。死亡是所有人必然的結局,人終其一生的修養鍛鍊,最終即表現於他如何面對死亡及死亡的過程。這不是簡單「憂鬱症」或「憂鬱反應」的名詞即可解釋。故治療嚴重身體疾病,更需注意其心理層面造成的憂鬱反應,善加處理。 實例三: 黃家真是個憂鬱的家庭!黃先生夫婦甚早即奉子之命成婚,由於教育程度不高兩人只能打零工為生。或許因為貧賤家庭百事哀,黃先生黃太太都愛借酒澆愁,當愁更愁時就相互責怪,酒後互罵互打更是司空見慣。長子先天中度智能不足,常成為夫婦兩人的出氣筒;次女入青春期後即叛逆,結交損友常逃家,出了事被送回家管教,捱一頓打後再伺機逃家,形成惡性循環。這一家曾因家暴事件(夫妻互打,難說誰家暴誰,但子女絕對是家暴受害者)、自殺通報(次女割腕)、兒童受虐(長子被打受傷醫院通報)而列管。由於家境困難,黃先生由他人教導,兩人都去精神科取得憂鬱症診斷,後續取得了輕度精障手冊。幸好一家四口有三本殘障手冊,殘障津貼對酒錢在內的家計支出幫助甚大。 可憐之人常有可惡之處。他人對黃家搖頭嘆息之時,應難以弄清楚是憂鬱傷害了這家人積極生活的能力,或是他們不良壓力因應方式造成生活逆境才導致憂鬱。 實例四:史記屈原列傳描述屈原投水前言行: 屈原至於江濵,被髮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衆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於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屈原受奸臣下讒言,有志難伸,眼睜睜看著祖國毀滅,此壓力源造成其反應性憂鬱,認知上不能獨善其身,情感上絕望自責,甚而投江自盡。如漁父言,此心若能與世推移,體認不能兼善天下並非已過,尚可獨善其身,則可走出憂鬱深淵。後人歌誦屈原,應為憐其委屈,而非嘉許其自殺勇氣。 實例五: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中描述其受宮刑後心境: 僕以口語遇遭此禍, 重為鄉裡所戮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 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身直為閨閤之臣,寧得自引於深藏岩穴邪! 故且從俗浮沈,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 司馬遷為李陵降匈奴事說情,觸怒漢武帝,竟遭宮刑,可稱極其重大的壓力源。他立即墜入憂鬱深谷。但他或因體會到更高的存在層次,不被憂鬱擊垮,而能為了理想而忍辱負重,完成史記,留名千古。,這值得我輩於遇逆境時深思! 實例六:蘇軾詞《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東坡幾度被流放,處於這樣的人生困境中,他卻不被擊倒,將縱浪大化中的達觀表現於其詩詞中,正是這種意境打動人心,使其詩詞流傳千古。我輩一生必將面對眾多壓力源,心嚮往這境界,也應努力效法。 總之,以我之見,因為壓力因應不良導致的各類憂鬱表現,探討其病因與治療時,生物因素並非主要,反而應特別看重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故這類個案縱被診斷憂鬱症,生物性治療只能用於紓解急性憂鬱反應期的症狀,更需要給予心理層次的教導,才能協助個案在日後人生善於因應層出不窮的各類壓力源。這點在當前精神醫療實務仍有極大改善空間。 |
|
( 時事評論|政治 ) |